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窗体开启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公交逃生窗和家用逃生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633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窗体开启机构及采用窗体开启机构的公交逃生窗和家用逃生窗。所述的窗体开启机构,窗框的侧面分别连接短杆和长杆,短杆可转动地连接开启式窗扇,开启式窗扇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滑槽框和第二滑槽框,第一滑槽框与第二滑槽框通过阶梯式接头相连接,第一滑槽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滑槽,长杆的上端限位于第一滑槽中,第二滑槽框设有阶梯式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二滑槽,长杆下部的一处限位于第二滑槽中,滑杆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开启式窗扇,滑杆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长杆,滑杆的下端连接窗框侧面的上部,滑杆与窗框的连接处与长杆与窗框的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可伸长或缩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采用该窗体开启机构的公交逃生窗和家用逃生窗。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用于逃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窗体开启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公交逃生窗和家用逃生窗,适用于 公交逃生和平日里的居家使用及紧急情况下的逃生。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公交车窗大多数为整体密封固定窗和平行滑动开启窗,面对突如其来 的灾害窗体逃生的方式主要为击碎玻璃跳窗逃离,此过程操作不便、使用人群局限且逃生 难度大,容易引起逃生中的二次灾害。另外,现有系列新型逃生窗都没有解决好逃生空间 小、逃生高度高、逃生步骤繁多及逃生适应人群局限等问题。对于一般的家用逃生窗都存在 着功能单一、开启空间有限、无法充分利用室外空间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窗体开启机构及采用该机构的公交逃生窗和家用逃生 窗,以实现紧急情况下(特别是突发性的火灾)的逃生,在拥有逃生的功能后同样不影响现 有窗户外形设计并能实现多方位开启等功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窗体开启机构,包括窗框,其特征在于,窗 框的侧面下端通过同一个转动轴分别连接短杆和长杆的下端,短杆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开 启式窗扇的侧面下端,开启式窗扇的侧面上部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滑槽框、中部可转动地连 接第二滑槽框的中部,第一滑槽框和第二滑槽框内侧设有玻璃,第一滑槽框和第二滑槽框 的一端皆设有阶梯式接头,第一滑槽框与第二滑槽框可通过各自的阶梯式接头相连接,第 一滑槽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滑槽,一个折叠杆将长杆的上端限位于第一滑槽中,第二滑槽 框设有阶梯式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二滑槽,另一个折叠杆将长杆的下部的一处限位于第二滑 槽中,滑杆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开启式窗扇上位于与第一滑槽框和第二滑槽框连接处之间 的位置,滑杆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长杆位于与第一滑槽框和第二滑槽框连接处之间的位 置,滑杆的下端连接窗框侧面的上部,滑杆与窗框的连接处与长杆与窗框的连接处之间的 距离可伸长或缩短。所述滑杆与窗框的连接处与长杆与窗框的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可伸长或缩短可通 过以下结构实现窗框侧面设置第三滑槽,滑杆的下端设置滑杆凸起,滑杆凸起设于第三滑 槽中。或者,窗框采用由内杆及设于内杆外侧的外套组成的可伸缩结构,滑杆可转动地连接 外套,长杆可转动地连接内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窗体开启机构的公交逃生窗,包括固定框,其特征 在于,固定框内设有上亮以及设于上亮下侧并与上亮相连接的窗体开启机构,上亮以及窗 体开启机构的窗框的横向框采用由内杆及设于内杆外侧的外套组成的可伸缩结构、其一侧 纵向框外侧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支撑杆的两端,支撑杆的下端设有转轴,转轴可转动地连 接固定框,固定框的下侧设有滑块导槽,窗体开启机构的窗框下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设于 滑块导槽中,固定框与窗框之间沿垂直于窗体开启机构的方向设有弹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上述窗体开启机构的家用逃生窗,包括固定框,其特征在于,固定框内侧设有伸缩套框,伸缩套框内设有窗体开启机构,固定框内侧设有第一滑轨, 伸缩套框上端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设于第一滑轨内并可沿其上下滑动,伸缩套框与窗 体开启机构之间设有双层滑轨套件,所述双层滑轨套件由两个第二滑轨和一个第二滑块组 成,第二滑块的两侧分别设于两个第二滑轨中,两个第二滑轨分别与伸缩套框和窗体开启 机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简单实用、安装方便,满足窗户的基本功能的同时还能实现各类 逃生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窗体开启机构侧视图;图2为折叠杆示意图;图3为采用窗体开启机构的公交车窗收缩状态示意图;图4为采用窗体开启机构的公交车窗打开状态示意图;图5为转轴旋转示意图;图6为滑块导槽示意图;图7为支撑杆示意图;图8为采用窗体开启机构的家用逃生窗第一功能示意图;图9为采用窗体开启机构的家用逃生窗第二功能示意图;图10为采用窗体开启机构的家用逃生窗第三功能示意图;图11为采用窗体开启机构的家用逃生窗第四功能示意图;图12为可伸缩的窗框示意图;图13为固定框示意图;图14为双层滑轨套件侧视图;图15为双层滑轨套件正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窗体开启机构侧视图,所述的窗体开启机构,包括窗框2,窗框2的 侧面下端通过同一个转动轴分别连接短杆6和长杆4的下端,短杆6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 开启式窗扇1的侧面下端,开启式窗扇1的侧面上部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滑槽框3、中部可转 动地连接第二滑槽框23的中部,第一滑槽框3和第二滑槽框23内侧设有玻璃7,第一滑槽 框3和第二滑槽框23的一端皆设有阶梯式接头,第一滑槽框3与第二滑槽框23可通过各 自的阶梯式接头相连接,第一滑槽框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滑槽,如图2所示,为折叠杆示意 图,一个折叠杆11将长杆4的上端限位于第一滑槽中,第二滑槽框23设有阶梯式接头的一 端设有第二滑槽,另一个折叠杆11将长杆4的下部的一处限位于第二滑槽中,滑杆5的上 端可转动地连接开启式窗扇1上位于与第一滑槽框3和第二滑槽框23连接处之间的位置, 滑杆5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长杆4位于与第一滑槽框3和第二滑槽框23连接处之间的位置,滑杆5的下端连接窗框2侧面的上部。滑杆5与窗框2的连接处与长杆4与窗框2的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可伸长或缩短。 其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实现1,窗框2侧面设置第三滑槽,滑杆5的后端设置滑杆凸起,该 滑杆凸起设于第三滑槽中。通过滑杆凸起在第三滑槽中的滑动,实现滑杆5与窗框2的连接 处与长杆4与窗框2的连接处之间的距离的伸长或缩短。2,窗框2的侧面为可伸缩结构。 如图12所示,为可伸缩的窗框示意图,窗框2采用由内杆25及设于内杆25外侧的外套26 组成的可伸缩结构,滑杆5可转动地连接外套26,长杆4可转动地连接内杆25。通过窗框2 的伸缩,实现滑杆5与窗框2的连接处与长杆4与窗框2的连接处之间的距离的伸长或缩 短。使用时,通过上拉、下拉滑杆5,将第一滑槽框3和第二滑槽框23推出,实现窗户的 打开和关闭。实施例2一种采用窗体开启机构的公交逃生窗,包括固定框10,固定框10内设有上亮8以 及设于上亮8下侧并与上亮8相连接的窗体开启机构16,上亮8以及窗体开启机构16的窗 框2的横向框采用由内杆25及设于内杆25外侧的外套26组成的可伸缩结构、其一侧纵向 框外侧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支撑杆12的两端,如图7所示,为支撑杆示意图,支撑杆12的 下端设有转轴14,转轴14可转动地连接固定框10,固定框10的下侧设有滑块导槽13,如图 6所示,为滑块导槽示意图,窗体开启机构16的窗框2下侧设有凸起24,所述凸起24设于 滑块导槽13中,固定框10与窗框2之间沿垂直于窗体开启机构16的方向设有弹簧9。如图3所示,为采用窗体开启机构的公交车窗收缩状态示意图,打开开关后开启 式窗扇1整体可往一侧打开,开启式窗扇1的打开同时联动着第一滑槽框3和第二滑槽框 23的转动,达到极限位置时停止移动并自动锁定。自动锁定装置可选用弹片装置(如普通 伸缩杆雨伞的杆中锁定机构)或是单侧滑移的齿条机构。该开启功能可通过人为拉动窗框 2或是单侧外推玻璃7实现,也可在伸缩结构内装上收紧弹簧实现自动收紧。如图4所示,为采用窗体开启机构的公交车窗打开状态示意图,当窗框2伸缩程度 达到极限位置锁定后,开启式窗扇1将在弹簧9的作用下往外平行弹出一小距离(车窗厚 度)此时整体的结构便能绕下方的转轴14旋转90°后自动扣入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窗体开启机构,包括窗框(2),其特征在于,窗框(2)的侧面下端通过同一个转动轴分别连接短杆(6)和长杆(4)的下端,短杆(6)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开启式窗扇(1)的侧面下端,开启式窗扇(1)的侧面上部可转动地连接第一滑槽框(3)、中部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滑槽框(23)的中部,第一滑槽框(3)和第二滑槽框(23)内侧设有玻璃(7),第一滑槽框(3)和第二滑槽框(23)的一端皆设有阶梯式接头,第一滑槽框(3)与第二滑槽框(23)可通过各自的阶梯式接头相连接,第一滑槽框(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滑槽,一个折叠杆(11)将长杆(4)的上端限位于第一滑槽中,第二滑槽框(23)设有阶梯式接头的一端设有第二滑槽,另一个折叠杆(11)将长杆(4)的下部的一处限位于第二滑槽中,滑杆(5)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开启式窗扇(1)上位于与第一滑槽框(3)和第二滑槽框(23)连接处之间的位置,滑杆(5)的中部可转动地连接长杆(4)位于与第一滑槽框(3)和第二滑槽框(23)连接处之间的位置,滑杆(5)的下端连接窗框(2)侧面的上部,滑杆(5)与窗框(2)的连接处与长杆(4)与窗框(2)的连接处之间的距离可伸长或缩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邹智强易玮帆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