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6255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09
本技术涉及电动设备管线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第一针管座、第二针管座、第三针管座、管路件8和电路件9;第一针管座开设有多个第一管路通孔和多个第一电路通孔,第二针管座和第三针管座分别对应开设管路通孔和电路通孔;电动马达安装于上壳体内,上壳体的底部和下壳体的顶部互相扣合且内部形成有容纳腔,第一针管座、第二针管座和第三针管座从上到下依次可拆卸地扣合设置形成安装管座,安装于容纳腔内;管路通孔对应配合形成管路限位通道,电路通孔对应配合形成电路限位通道,管路件和电路件分别限位安装于管路限位通道和电路限位通道。该安装结构解决了电动马达的管线拆卸不方便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动设备管线安装,特别是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1、电动马达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动力装置,相比于传统的气动马达,扭力更大,效率更高,现如今已代替气动马达广泛应于各行各业;且电动马达可以提供更稳定的输出以及具有更多方式的控制方式,因此电动马达在医疗器械领域也有很广泛的应用,比如电动床、手术机器人、输液泵、牙科手机等。

2、而电动马达应用于医疗电动设备时,由于与传统的气动马达相比,扭力更大,效率更高,通常采取电动马达的针管座和电动马达外壳一体化设计,将接电动马达的供电线、散热管以及需经过电动马达壳内的设备用管均需穿过针管座进行安装连接,来防止管线因扭力和震动导致管线移位、绞缠。

3、但是,由于针管座和电动马达外壳采取一体化设计,当电动马达或者某条管线需要维修或更换的时候则需整个外壳拆除,会导致维修或更换某个部分就要电动马达及所有管线及安装结构都要拆除,从而导致维修或更换十分麻烦,降低维修和更换效率;且电动马达在长期使用中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经常需要拆除马达,进而在频繁地整体拆卸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导致出现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该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解决了电动马达的管线拆卸不方便问题。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第一针管座、第二针管座、第三针管座、管路件和电路件;所述第一针管座开设有多个第一管路通孔和多个第一电路通孔,所述第二针管座分别对应所述第一管路通孔和所述第一电路通孔开设第二管路通孔和第二电路通孔,所述第三针管座分别对应所述第二管路通孔和所述第二电路通孔开设第三管路通孔和第三电路通孔;

4、所述上壳体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用于安装电动马达,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和所述下壳体的顶部互相扣合且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第一针管座、所述第二针管座和所述第三针管座从上到下依次可拆卸地扣合设置形成安装管座,所述安装管座限位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5、所述第一管路通孔、所述第二管路通孔和所述第三管路通孔对应配合形成安装管座的管路限位通道,所述管路件限位安装于所述管路限位通道;

6、所述第一电路通孔、所述第二电路通孔和所述第三电路通孔对应配合形成安装管座的电路限位通道,所述电路件限位安装于所述电路限位通道。

7、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设有凹陷结构和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针管座和所述第二针管座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8、所述下壳体设有凸起结构和固定环,所述凸起结构内缘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三针管座嵌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固定环嵌入所述凸起结构内缘,所述固定环和所述第二限位槽配合限位所述第三针管座;

9、所述凹陷结构和所述凸起结构相互扣合,所述第二针管座的底面抵于所述第三针管座的顶面。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针管座的底面设有条形凸体,所述第三针管座的顶面对应所述条形凸体开设凹槽,所述条形凸体和所述凹槽互相扣合。

11、进一步的,所述管路限位通道分为水管限位通道、气管限位通道或散热管限位通道中的一种或多种;

12、所述水管限位通道和所述气管限位通道的第一管路通孔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二管路通孔的口径,且所述第一管路通孔的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一针管座外,所述管路件的头部抵于所述水管限位通道或所述气管限位通道的第一管路通孔;

13、所述散热管限位通道的第二管路通孔的顶部设有管路限位结构,所述管路件的头部抵于所述散热管限位通道的管路限位结构。

14、进一步的,所述电路限位通道包括电路件头部容纳槽和电路件尾部容纳槽;所述第一电路通孔的顶部设有电路顶部限位结构,所述第二电路通孔的底部设有电路底部限位结构,所述电路顶部限位结构和所述电路底部限位结构之间形成所述电路件头部容纳槽,所述电路底部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三电路通孔之间形成所述电路件尾部容纳槽。

15、进一步的,所述管路件包括第一管路接头和第二管路接头;

16、当所述管路限位通道用作所述水管限位通道或所述气管限位通道时,所述第一管路接头的头部紧固于所述第二管路通孔内,所述第一管路接头的头部抵于所述第一管路通孔,所述第一管路接头的尾部紧固于所述第三管路通孔内,所述第二管路接头的头部紧固于所述第三管路通孔内;

17、当所述管路限位通道用作所述散热管限位通道时,所述第一管路接头的头部设有长导管,所述长导管穿过所述第一管路通孔,所述第一管路接头的头部紧固于所述第二管路通孔内,所述第一管路接头的头部抵于所述管路限位结构,所述第一管路接头的尾部紧固于所述第三管路通孔内,所述第二管路接头的头部紧固于所述第三管路通孔内。

18、进一步的,所述电路件包括电针件和电套件;所述电针件的头部限位于所述电路件头部容纳槽内,所述电套件的头部限位于所述电路件尾部容纳槽内,所述电针件的尾针部插入所述电套件的头部套口内。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针管座、所述第二针管座和所述第三针管座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管路限位通道和所述电路限位通道均沿所述第一针管座、所述第二针管座和所述第三针管座的边缘分布。

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针管座的底面中央设有凸体,所述凸体开设有绑线口。

21、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此安装结构,当电动设备需要拆卸电动马达时,只需上壳体朝上,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分离,安装管座部分位于下壳体内,即第一针管座、第二针管座和第三针管座可限位于下壳体,断开管路件顶端和电路件顶端所接的管线,即可完成拆除,电动马达可自由地从上壳体内取出,其余部分无需拆除;当电动设备需要拆除时,只需下壳体朝上,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分离,安装管座部分位于上壳体内,即第一针管座、第二针管座和第三针管座可限位于上壳体,断开管路件底端和电路件底端所接的管线,再将下壳体和上壳体扣合,即可完成拆除,电动设备可随意移动,其余部分无需拆除;当管路件和电路件需要拆除时,只需上壳体和下壳体扣合分离,断开管路件和电路件的顶端和底端所接的管线,第一针管座、第二针管座和第三针管座分别分离,即可完成拆除。

22、更重要的是,通过第一针管座、第二针管座和第三针管座限位管路件和电路件,使上壳体的接驳管线和下壳体的接驳管线得以隔离,使外部引来的管线晃动、牵引都不会影响到内部的管线,更是突出了三个针管座可配合安装更多种结构复杂的管路件和电路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第一针管座、第二针管座、第三针管座、管路件和电路件;所述第一针管座开设有多个第一管路通孔和多个第一电路通孔,所述第二针管座分别对应所述第一管路通孔和所述第一电路通孔开设第二管路通孔和第二电路通孔,所述第三针管座分别对应所述第二管路通孔和所述第二电路通孔开设第三管路通孔和第三电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设有凹陷结构和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针管座和所述第二针管座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针管座的底面设有条形凸体,所述第三针管座的顶面对应所述条形凸体开设凹槽,所述条形凸体和所述凹槽互相扣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限位通道分为水管限位通道、气管限位通道或散热管限位通道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限位通道包括电路件头部容纳槽和电路件尾部容纳槽;所述第一电路通孔的顶部设有电路顶部限位结构,所述第二电路通孔的底部设有电路底部限位结构,所述电路顶部限位结构和所述电路底部限位结构之间形成所述电路件头部容纳槽,所述电路底部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三电路通孔之间形成所述电路件尾部容纳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件包括第一管路接头和第二管路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件包括电针件和电套件;所述电针件的头部限位于所述电路件头部容纳槽内,所述电套件的头部限位于所述电路件尾部容纳槽内,所述电针件的尾针部插入所述电套件的头部套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管座、所述第二针管座和所述第三针管座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管路限位通道和所述电路限位通道均沿所述第一针管座、所述第二针管座和所述第三针管座的边缘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针管座的底面中央设有凸体,所述凸体开设有绑线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第一针管座、第二针管座、第三针管座、管路件和电路件;所述第一针管座开设有多个第一管路通孔和多个第一电路通孔,所述第二针管座分别对应所述第一管路通孔和所述第一电路通孔开设第二管路通孔和第二电路通孔,所述第三针管座分别对应所述第二管路通孔和所述第二电路通孔开设第三管路通孔和第三电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设有凹陷结构和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针管座和所述第二针管座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针管座的底面设有条形凸体,所述第三针管座的顶面对应所述条形凸体开设凹槽,所述条形凸体和所述凹槽互相扣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限位通道分为水管限位通道、气管限位通道或散热管限位通道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马达的管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限位通道包括电路件头部容纳槽和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令川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宾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