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黏度多组分乳液匀质混合消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6042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0:00
本技术涉及乳液匀质混合消泡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黏度多组分乳液匀质混合消泡装置,包括:搅拌机构和消泡机构,消泡机构位于搅拌机构的外部,搅拌机构包括混装筒,混装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盖,连接盖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连接杆位于混装筒的内部,连接杆上自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六斜叶开启涡轮浆、框式搅拌器和三叶螺旋桨,连接盖的上安装有压力表,混装筒的底部开设有排料口,连接盖的远离压力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本技术通过六斜叶开启涡轮浆、框式搅拌器、三叶螺旋桨和变频电机的设置,使得混合乳液的更加均匀,节省了人工操作并可以实现快速消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乳液匀质混合消泡装置,具体为一种低黏度多组分乳液匀质混合消泡装置


技术介绍

1、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2、混合装置主要是指对物料完成搅拌混合作业,搅拌时机内物料受搅拌轴带动搅拌杆,进行着复合运动,靠近轴心处物料做轴心旋转,轴向由内至两侧推动,于是造成物料筒体内对流循环、剪切渗混,完成物料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均匀混合。

3、在低黏度多组分乳液混合原有操作时需要人员首先人工称量出各组分重量再通过人工以及混合设备的搅拌,再通过静止消泡,这样就使得生产效率低下且不能保证混合乳液的混合均匀。

4、鉴于上述已有技术中的缺憾,甚有改进之必要,对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并且在严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单位厂区作了实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于该前提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黏度多组分乳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黏度多组分乳液匀质混合消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机构(100)和消泡机构(200),所述消泡机构(200)位于搅拌机构(100)的外部,所述搅拌机构(100)包括混装筒(101),所述混装筒(1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盖(102),所述连接盖(102)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04),所述连接盖(102)的顶部设置有变频电机(103),所述变频电机(103)的输出端与连接杆(10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4)位于混装筒(101)的内部,所述连接杆(104)上自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六斜叶开启涡轮浆(105)、框式搅拌器(106)和三叶螺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黏度多组分乳液匀质混合消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机构(100)和消泡机构(200),所述消泡机构(200)位于搅拌机构(100)的外部,所述搅拌机构(100)包括混装筒(101),所述混装筒(1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盖(102),所述连接盖(102)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连接杆(104),所述连接盖(102)的顶部设置有变频电机(103),所述变频电机(103)的输出端与连接杆(10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4)位于混装筒(101)的内部,所述连接杆(104)上自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六斜叶开启涡轮浆(105)、框式搅拌器(106)和三叶螺旋桨(107),所述连接盖(102)的上安装有压力表(109),所述混装筒(101)的底部开设有排料口(110),所述连接盖(102)的远离压力表(109)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4)和第二连接孔(1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黏度多组分乳液匀质混合消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机构(200)包括衔接框(201),所述衔接框(201)固定连接在混装筒(101)的外表面,所述衔接框(201)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202),所述衔接框(201)的另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203),所述进液管(202)和出液管(203)皆贯穿衔接框(201),所述进液管(202)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204),所述固定板(204)固定连接在衔接框(201)的外表面,所述出液管(203)的上部设置有固定框(206),所述固定框(206)固定连接在衔接框(201)的外表面,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峰巴玉霞吕宪冰肖军曹雯娟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欣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