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测振仪控制器的多通道管理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5985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测振仪控制器的多通道管理系统,包括通信时长检测模型、传输时长占比模块、数据传输分析模块、传输稳态判定模块、传输评估管理模块和传输评估管理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分析通信时隙内测振仪向控制器传输数据的传输时长风险程度,根据传输时长风险程度以及控制器与各测振仪间的通道传输评估系数,对与控制器建立多通道传输的测振仪的通信时隙进行动态管理,满足不同振动位置处振动周期、振动数据量下的传输数据需求,实现对测振仪与控制器的多通道传输时长进行动态分配,优化传输效率,保障传输数据完整性的同时能够减小相邻两测振仪传输间隙的等待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控制器通信,涉及到一种基于测振仪控制器的多通道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1、激光测振仪对样品的多方位进行振动检测,输出数字信号,当多个激光测振仪对样品进行检测时,为了保证各激光测振仪检测的实时性以及同步检测,便于根据各测振仪同步检测的数据进行样品振动分析。目前,当控制器与多个激光测振仪进行通信连接,控制器分配给各激光测振仪的通信时隙固定,因激光测振仪的检测位置不同,所需传输至控制器的数据量不同,进而传输所需的通信时长也不同,而采用固定的通信时隙的设置,易出现测振仪与控制器间的实际通信时长远小于设定的通信时隙,造成通信时长的浪费,增加其他测振仪通信传输等待时长,影响传输效率;易出现实际通信时长临界设定的通信时隙以及实际通信时长大于设定的通信时隙等情况,增加了通信数据传输的风险,导致通信数据传输异常,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根据各测振仪传输的实际数据量对与控制器的通信时隙进行动态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测振仪控制器的多通道管理系统及其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测振仪控制器的多通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时长检测模型、传输时长占比模块、数据传输分析模块、传输稳态判定模块和传输评估管理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测振仪控制器的多通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同一测振仪的实际通信时长与设定的通信时隙间的比值,与该测振仪与控制器间的通信时隙内传输时长风险系数相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测振仪控制器的多通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测振仪与控制器间通信传输的分析方法,具体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测振仪控制器的多通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测振仪与控制器间传输数据的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测振仪控制器的多通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时长检测模型、传输时长占比模块、数据传输分析模块、传输稳态判定模块和传输评估管理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测振仪控制器的多通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同一测振仪的实际通信时长与设定的通信时隙间的比值,与该测振仪与控制器间的通信时隙内传输时长风险系数相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测振仪控制器的多通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测振仪与控制器间通信传输的分析方法,具体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测振仪控制器的多通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测振仪与控制器间传输数据的稳态判定方法,步骤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测振仪控制器的多通道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传输稳态评估模型为:,e为自然数,e为事先设定的固定传输间隙,为控制器接收到各测振仪的循环传输的次数,为在传输次数c下第i个测振仪向控制器传输数据的异常次数,v为当前通信网络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wi为第i个测振仪在一个振动周期内采集的数据量(单次所需传输的数据量,测振仪对单个振动周期内采集的数据需发送至控制器),表示为第i个测振仪在传输第j个完整振动周期内的异常数据量,表示为第i个测振仪在传输第j个完整振动周期内的异常数据量的重复传输所需的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测振仪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宇龙王勇崔远驰荆维正雒康李恒魏鑫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木木西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