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掺杂诱导合成双晶相P/M型-FeS2/C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9593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钾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掺杂诱导合成双晶相P/M型‑FeS<subgt;2</subgt;/C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其制备方法为将一定量的铁盐加入到水与甘油、其他醇类组成的溶液中,铁盐与醇溶剂形成配合物在界面处组装,通过溶剂热合成的方法在溶剂界面处形成球形结构前驱体。将上述前驱体粉末与二苄基二硫或硫粉在氩气气氛下煅烧,再与磷源在氩‑氢气氛中煅烧,形成P/M型‑FeS<subgt;2</subgt;/C复合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掺杂诱导所得P/M型‑FeS<subgt;2</subgt;/C复合材料,具有更多的界面活性位点和更高的导电性,将其作为负极材料应用于钾离子电池中,该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00mAg<supgt;‑1</supgt;电流密度下经过200次循环后可逆比容量仍能保持在387.4mAhg<supgt;‑1</supg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钾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掺杂诱导合成双晶相p/m型-fes2/c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1、“减碳”激发了多元化储能系统在市场中的应用,其中锂离子二次电池已成功应用于动力汽车和储能领域。钾与锂属于同主族碱金属元素有相似的物化性质,并且钾的氧化还原电位(-2.93 v)与锂(-3.04 v)相近。钾元素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可以提供较高的能量密度,因此钾离子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理想的替代品。

2、硫化铁(fes2)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环保性好、成本低的优势。硫化铁发生多电子转换反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由于钾离子半径(1.38 å)大于锂离子半径(1.06å),导致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不再适用于钾离子电池。硫化铁虽然理论比容量较高,但是在钾离子脱\嵌伴随发生多电子转化反应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体积膨胀较大,材料导电性较差的问题。

3、目前通常采用的提高导电性的方法有在石墨烯、碳纳米线上进行fes2颗粒生长或后期碳材料包覆,该类方法的不足:碳材料需要在前期或后期单独作为碳源引入到复合材料中,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掺杂诱导合成双晶相P/M型-FeS2/C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诱导合成双晶相P/M型-FeS2/C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其他醇类为乙二醇、乙醇、异丙醇之一种;溶液A中,甘油、其他醇类、水的体积比为(4~8):(24~28):(1~3);所述的铁盐为硝酸铁、氯化铁、草酸铁之一种;溶液B中铁盐的浓度为0.075~0.2mol/L;所述溶剂热合成反应的温度为170~200℃;反应时间为11~15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诱导合成双晶相P/M型-FeS2/C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掺杂诱导合成双晶相p/m型-fes2/c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诱导合成双晶相p/m型-fes2/c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其他醇类为乙二醇、乙醇、异丙醇之一种;溶液a中,甘油、其他醇类、水的体积比为(4~8):(24~28):(1~3);所述的铁盐为硝酸铁、氯化铁、草酸铁之一种;溶液b中铁盐的浓度为0.075~0.2mol/l;所述溶剂热合成反应的温度为170~200℃;反应时间为11~15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诱导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秀萍段兴忠刘利娜袁翠然董建红刘通张大山刘建路朱荣振李守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