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雾抗菌防静电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9553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雾抗菌防静电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防雾抗菌防静电涂层包括基材层、防静电底涂层及防雾抗菌涂层;基材层为热塑性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三醋酸纤维素;防静电底涂层包括:双重固化预聚体、活性稀释剂、第一光引发剂、热引发剂、防静电剂及第一溶剂;防雾抗菌涂层包括:烯丙基烷基咪唑溴化鎓盐预聚体、改性无机粒子、亲水性UV预聚体、第二光引发剂及第二溶剂;并通过制备防静电涂液、防雾抗菌涂液、防静电底涂层及防雾抗菌防静电涂层获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防雾抗菌防静电涂层可运用于制备镜面保护层中,具有较好的防雾、抗菌及防静电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涂层,具体涉及一种防雾抗菌防静电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随着各类电子产品的兴起,戴眼镜人数日益增多,镜面起雾成为了戴眼镜人群的困扰,加之眼镜在佩戴过程中很容易滋生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等致病细菌,影响人们健康。为解决这一问题,市面上通常在镜面上喷雾一层除雾剂或者贴附一层防雾膜。除雾剂主要是通过在镜面喷涂一层表面活性剂来降低镜面表面张力,使得水雾能够在镜面均匀的形成水膜,但这种方法防雾时间短,不耐刮擦;而防雾膜的制备方式有两种:一是在聚酯基材上涂布形成超疏水涂层,通过水滴的自重掉下达到防雾效果,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雾气比较强,形成的水滴比较大,防雾效果才理想;二是在聚酯基材上涂布形成超亲水涂层,原理等同防雾剂。

2、无论是除雾剂还是防雾膜均不具备抗菌效果,且生产制造过程中或使用佩戴过程中因为静电作用,也会吸灰污染,均不能达到理想的防雾效果(防雾时间>30min)和抗菌效果(大肠杆菌抗菌率>95%),并且也没有防静电效果(表面阻抗值为106-9),极大的限制了功能涂层在镜面保护领域的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雾抗菌防静电涂层,其特征在于,从下向上依次为基材层、防静电底涂层及防雾抗菌涂层;所述基材层的材质为热塑性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三醋酸纤维素;所述防静电底涂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5~15份的双重固化预聚体、7.5~22.5份的活性稀释剂、1~5份的第一光引发剂、1~5份的热引发剂、0.2~0.8份的防静电剂及51.7~85.3份的第一溶剂;所述防雾抗菌涂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15~20份的烯丙基烷基咪唑溴化鎓盐预聚体、5~10份的改性无机粒子、30~40份的亲水性UV预聚体、1~5份的第二光引发剂及25~49份的第二溶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抗菌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雾抗菌防静电涂层,其特征在于,从下向上依次为基材层、防静电底涂层及防雾抗菌涂层;所述基材层的材质为热塑性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三醋酸纤维素;所述防静电底涂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5~15份的双重固化预聚体、7.5~22.5份的活性稀释剂、1~5份的第一光引发剂、1~5份的热引发剂、0.2~0.8份的防静电剂及51.7~85.3份的第一溶剂;所述防雾抗菌涂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15~20份的烯丙基烷基咪唑溴化鎓盐预聚体、5~10份的改性无机粒子、30~40份的亲水性uv预聚体、1~5份的第二光引发剂及25~49份的第二溶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抗菌防静电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材质为热塑性聚氨酯;所述防静电底涂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12份的双重固化预聚体、20份的活性稀释剂、3份的第一光引发剂、3份的热引发剂、0.5份的防静电剂及61.5份的第一溶剂;所述防雾抗菌涂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15份的烯丙基烷基咪唑溴化鎓盐预聚体、5份的改性无机粒子、30份的亲水性uv预聚体、5份的第二光引发剂及45份的第二溶剂。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防雾抗菌防静电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固化预聚体为含-nco基的脂肪族聚氨酯丙烯酸酯;所述活性稀释剂为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所述第一光引发剂、第二光引发剂分别为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液态α-羟基酮复合光引发剂或苯甲酰甲酸甲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林黄璐瑶张泽宇赵玉凤孙甲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羽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