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使负荷物和/或人从高层建筑物下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5389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使人从建筑物下降的方法,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在失火或自然灾害期间将负荷物和人从高层建筑物紧急撤退。这种使负荷物和/或人从高层建筑物下降的方法在于:通过连接用线将第一和第二挠性承载部件彼此连接在一起;同时在挠性承载部件之间沿所述挠性承载部件的整个长度形成恒定值间距;形成平行于每一个挠性承载部件的接缝,并且所有的连接用弹性线在同一平面内;将第二挠性承载部件的自由端安装在下降的起始点;将待下降的对象物悬挂在第一挠性承载部件的自由端;同时对一些连接用弹性线施加破断力直到它们断裂;并且第一挠性承载部件的自由端沿第二挠性承载部件的表面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使人从建筑物下降的方法,而且本专利技术可用于在失火或自然灾害 期间将负荷物和人从高层建筑物紧急撤退。
技术介绍
从高层建筑物下降的方法是众所周知的,该方法包括通过连接元件将两个挠性 承载部件彼此连接在一起;将挠性承载部件的自由端安装在下降的起始点;将对象物悬挂 在具有切削片的下降元件上;通过切削片切割连接元件以使对象物下降(JP 4-136244,IPC A62B 1/16,于 1992 年 12 月 18 日公布)。该方法的缺点是切割连接元件的速率相当高,因此在从高层建筑物下降期间,人 的生命是很危险的,此外,当实施该方法时,下降元件可能会脱离挠性承载部件,因此对人 的生命是极其危险的。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减震方法是众所周知的,该方法包括通过连接用线将第 一和第二挠性承载部件彼此连接在一起;将第二挠性承载部件的自由端与吊索的上部相连 接,所述自由端可与吊索一起活动;将对象物悬挂在第一挠性承载部件的自由端;对多个 连接用线同时施加破断力直到它们断裂,使得对象物通过第一挠性承载部件的自由端下降 到完全停止位置且位于一距离处,这仅仅取决于对象物的重量和在承载部件开始拉紧时的 对象物的下降速度(AU 1904001, IPC A62B35/04, 2002年06月24日公布)。该方法的缺点是因为没有伸展性的连接用线的断裂,所以该方法不能为下降的 可能性做好充分准备,只是在对象物对承载部件产生冲击效应时提供减震以及提供减速直 到完成停止。此外,该方法并不具有下降速度调节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可获得的技术效果是提供一种适合于使负荷物和人从高层建筑物安全下 降的方法。该技术效果可通过一种使例如负荷物和/或人的对象物从高层建筑物下降的方 法来实现,该方法包括通过连接用弹性线将第一和第二挠性承载部件彼此连接在一起,同 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挠性承载部件之间沿所述第一和第二挠性承载部件的整个长度形成 恒定值间距,形成平行于每一个挠性承载部件的接缝,并且将所有的连接用弹性线设置在 同一平面内;将所述第二挠性承载部件的自由端安装在下降的起始点;将待下降的对象物 悬挂在所述第一挠性承载部件的自由端;对一些连接用线同时施加破断力直到它们断裂; 通过沿所述第二挠性承载部件的表面移动所述第一挠性承载部件的所述自由端来实现所 述对象物的下降。将所述第二挠性承载部件的所述自由端通过铰接方式安装在下降起始点。将每根弹性线拉伸0. 0005-0. 2秒直到其断裂。每根连接用弹性线拉伸至断裂时的伸长率为5-500%。所述第一和第二挠性承载部件通过间隔为0. I-IOmm的连接用弹性线相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挠性承载部件之间的间距为0. 5_200mm。每秒对50-2500根线连续施加破断力直到断裂。所述对象物的下降速度与所述对象物的重量和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挠性承载部 件的所述连接用弹性线之间的间隔成正比,而与所述连接用弹性线的厚度、所述第一和第 二挠性承载部件之间的间距值和所述弹性线断裂时的伸长率值成反比。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所示出的附图1-5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解释。图1和图2为图示了一种用于连接第一和第二承载部件的方法的视图,具体来说, 图2为根据图1中的箭头A的视图;图3为图示了一种用于将承载部件的自由端连接到支撑物和待下降的对象物的 方法的视图;图4为图示了由于对象物的重力而导致对象物下降的过程的视图;图5为图示了在对象物下降期间连接用弹性线断裂的过程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使负荷物和人从高层建筑物下降的方法可通过以下的方式实现。在下降前,通过连接用弹性线3将第一挠性承载部件1和第二挠性承载部件2彼 此连接在一起。在第一挠性承载部件1和第二挠性承载部件2之间形成恒定值间距4。也 就是说,沿第一挠性承载部件1和第二挠性承载部件2的整个长度,第一和第二挠性承载部 件之间的间距4为恒定值。第一挠性承载部件1和第二挠性承载部件2可以以织物带的形 式制成,该织物带是通过编织、尤其通过交织经轴线和纬线来制造,而且经轴线和纬线的拉 伸强度比连接用弹性线3的拉伸强度至少大20%。当使用连接用弹性线3将第一挠性承载 部件1连接到第二挠性承载部件2上时,形成了平行于每一个挠性承载部件1和2的接缝 5,并且将所有的连接用弹性线3设置在同一平面或几个互相平行的平面内。此处,“接缝5 平行于每一个挠性承载部件1和2”是指接缝5平行于以织物带或带状物形式制成的挠性 承载部件1和2的侧边。如果将粗绳或缆绳用作挠性承载部件1和2,那么接缝5将与粗绳 或缆绳的轴线平行。在下降前,将第二挠性承载部件2的自由端7安装在下降的起始点,如图3所示。 然后,将对象物8悬挂在第一挠性承载部件1的自由端6上。优选地,将第二挠性承载部件 2的自由端7通过铰接方式安装在下降的起始点,以补偿在对象物8下降过程中预料不到的 第二挠性承载部件2可能出现的波动。对象物8可以是人或者任何其他的负荷物。一旦将对象物8悬挂在第一挠性承载部件1的自由端6,离第二挠性承载部件2的 自由端7最近的若干连接用弹性线3形成了有负载的一组连接用弹性线3,它们同时被等于 对象物8的重力的张力拉伸,对象物8的重力如图4中的“P”所示,其方向也如图4中的箭 头所示。有负载的该组连接用弹性线3中的连接用弹性线3上所进行的张力分配是不均勻 的。所有经拉伸的连接用弹性线3均被设置在同一平面内。最大负载线是最接近于第二挠 性承载部件2的自由端7的弹性线3。次最大负载(拉伸)线是沿对象物8下降方向紧跟在最接近于第二挠性承载部件2的自由端7的弹性线3后的弹性线3。此外,有负载的该组 连接用弹性线3中的每一根连接用弹性线3的负载(拉伸)程度将沿对象物8下降方向减因此,对连接用弹性线3施加张力直到它们断裂。从最接近于第二挠性承载部件2 的自由端7的那根连接用弹性线3 (图4或图5中最上端的连接用弹性线3)开始,有负载 的该组连接用弹性线3中的连接用弹性线3沿对象物8下降方向依次断裂。在其它下降条 件相同的情况下,有负载的该组连接用弹性线3中线的数量保持不变,尤其在无生命的对 象物下降期间,这些无生命的对象物当它们在空间中的位置改变时不会产生波动。在最接 近于第二挠性承载部件2的自由端7的连接用弹性线3断裂后,距有负载的该组连接用弹 性线3最近的连接用弹性线3受张力作用。因此,每一根连接用弹性线3依次断裂,第一挠性承载部件1的自由端6沿第二挠 性承载部件2的表面移动,从而实现对象物8的下降。对象物8以一恒定速度执行下降,该 恒定速度值的偏差可以不超过25%。根据本专利技术方法,在对象物8下降期间,对象物8的下降速度与对象物8的重量和 连接两个挠性承载部件1和2的连接用弹性线3之间的间隔9成正比,而与连接用弹性线3 的厚度、挠性承载部件1和2之间的间距4的值和连接用弹性线3断裂前的伸长率成反比。负荷物和人从高层建筑物下降的最佳速度为2米/秒,偏差不超过25 %,较低的下 降速度可能会导致增大有负载的连接用弹性线3组,从而对象物8可能停止;如果对象物8 为人,较高的下降速度会不利地影响人的健康。所进行的测试已经表明通过应用连接用弹性线3可实现将质量为IOOkg的对象 物8按2米/秒的速度下降,连接用弹性线3中的每一个在断裂前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使例如负荷物和/或人的对象物从高层建筑物下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连接用弹性线将第一和第二挠性承载部件彼此连接在一起,同时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挠性承载部件之间沿所述第一和第二挠性承载部件的整个长度形成恒定值间距,形成平行于每一个挠性承载部件的接缝,并且将所有的弹性线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将所述第二挠性承载部件的自由端安装在下降的起始点;将待下降的对象物悬挂在所述第一挠性承载部件的自由端;对一些连接用线同时施加破断力直到它们断裂;通过沿所述第二挠性承载部件的表面移动所述第一挠性承载部件的所述自由端来实现所述对象物的下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米诺夫维克多米哈伊洛维奇
申请(专利权)人:弗米诺夫维克多米哈伊洛维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RU[俄罗斯]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