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和铁蛋白亚基的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9531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细胞因子和铁蛋白亚基的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细胞因子与铁蛋白相融合,利用铁蛋白自组装的特性,将细胞因子展示在铁蛋白表面,显著提高细胞因子的稳定性,改善展示后的结构,大幅度延长了其在体内的半衰期,具有更好的药用效果;所表达的细胞因子亲和力强、渗透性强、免疫原性弱、稳定性高,因其小分子量和高稳定性拓宽了给药途径,可通过静脉注射、皮下注射以及口服给药等途径给药。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将融合蛋白进行单位点或多位点突变得到抗病毒活性、表达量或表达效率明显提高的突变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原核表达系统或真核表达系统将所述融合蛋白或其突变体进行表达,相比传统的制备方法,其操作更加安全、简便,成本更低、适合进行快速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自组装铁蛋白纳米颗粒,尤其涉及由细胞因子和铁蛋白亚基融合得到的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细胞因子和铁蛋白的融合蛋白及其应用领域。


技术介绍

1、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等多种功能的蛋白质或多肽,是机体的重要信息传递介质,细胞因子可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等。

2、干扰素是指一类最先被发现的细胞因子,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功能的活性蛋白质,其活性的发挥又受细胞基因的调节和控制,涉及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根据同源性及受体特异性的不同,分为3类干扰素:ⅰ型、ⅱ型和ⅲ型。

3、ⅰ型干扰素包括ifn-α(目前发现了十几种亚型)、ifn-β、ifn-κ、ifn-ω和ifn-ε等亚型;ⅰ型ifn均与由两条链ifnar1和ifnar2组成的异二聚体受体结合,它们分别通过募集janus激活激酶(jak)tyk2和jak1发出信号。这些jak的激活会引起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1和stat2的酪氨酸磷酸化,磷酸化的stat1和sta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由细胞因子和单体铁蛋白亚基的C端通过连接肽连接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因子是干扰素;优选的,所述的干扰素选自人体γ-干扰素、猪ɑ-干扰素或猪λ-干扰素中的任何一种;其中,所述人体γ-干扰素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所述猪ɑ-干扰素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3所示,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No.4所示;所述猪λ-干扰素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5所示,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6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由细胞因子和单体铁蛋白亚基的c端通过连接肽连接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细胞因子是干扰素;优选的,所述的干扰素选自人体γ-干扰素、猪ɑ-干扰素或猪λ-干扰素中的任何一种;其中,所述人体γ-干扰素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所述猪ɑ-干扰素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3所示,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no.4所示;所述猪λ-干扰素的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5所示,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6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选自seqid no.11、seq id no.13或seq id no.1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的任何一种。

4.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为seq id no.12、seq id no.14或seq id no.16所示。

5.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蛋白的突变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变体选自以下(1)-(6)所述突变体中的任何一种:(1)将seq id no.11所示的氨基酸按照e202t、l249p、k273r或n290t中的任何一种单位点突变后得到的突变体;(2)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芳李轶女刘兴健胡英考高新桃吴彤张文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