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针连接器及排针排母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519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排针连接器及排针排母连接结构。排针连接器包括排针弹性垫、第一排针塑胶和若干排针;排针一端穿过第一排针塑胶后与排针PCB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排针弹性垫后连接至排母连接器;排针弹性垫贯穿设置有供排针穿过的若干插孔,在远离第一排针塑胶的一面对应插孔设置有若干凹槽,凹槽与插孔垂直连通;排针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插孔与凹槽穿过排针弹性垫后连接至排母连接器。排针排母连接结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排针连接器与排母连接器以及排针PCB板、排母PCB板。本技术通过设置排针弹性垫并在弹性垫上设置凹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排针连接器与排母连接器直接配合带来的排针易受冲击折损及不能有效防水防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针连接器及排针排母连接结构,属于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1、排针与排母连接器是常用于电子连接的公母配套连接器。排针连接器设有排针,排母连接器则设有插孔,插孔内设有排母端子,排针和排母端子之间的电性连接通过排针插入插孔来实现,从而完成电子设备的连接和信号传输。现有技术中的排针连接器在使用时,通常是与排母连接器所焊接的排母pcb板直接抵接配合,因此在振动等冲击环境中,易使排针直接受到冲击而导致折损,影响公母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及排针连接器的使用寿命。此外,排针连接器与排母pcb板之间贴合不紧密,无法有效隔离外部水汽和粉尘进入排母pcb板内污染电气线路,存在不能有效防水防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排针连接器及排针排母连接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排针连接器与排母连接器直接配合带来的排针易受冲击折损及不能有效防水防尘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针连接器,包括排针弹性垫、第一排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排针弹性垫(4)、第一排针塑胶(8)和若干排针(7);所述排针弹性垫(4)贯穿设置有与排针(7)紧密配合的若干插孔(42),并在远离第一排针塑胶(8)的一面对应插孔(42)设置有若干凹槽(41),凹槽(41)设置于插孔(42)的孔口处,与插孔(42)沿垂直于排针弹性垫(4)的方向相互连通;所述排针(7)的一端固设于第一排针塑胶(8)内并向外延伸与排针PCB板(9)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排针弹性垫(4)的插孔(42)与凹槽(41)后与排母连接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针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排针塑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排针弹性垫(4)、第一排针塑胶(8)和若干排针(7);所述排针弹性垫(4)贯穿设置有与排针(7)紧密配合的若干插孔(42),并在远离第一排针塑胶(8)的一面对应插孔(42)设置有若干凹槽(41),凹槽(41)设置于插孔(42)的孔口处,与插孔(42)沿垂直于排针弹性垫(4)的方向相互连通;所述排针(7)的一端固设于第一排针塑胶(8)内并向外延伸与排针pcb板(9)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排针弹性垫(4)的插孔(42)与凹槽(41)后与排母连接器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针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排针塑胶(6)和第三排针塑胶(5),所述第二排针塑胶(6)设置于第一排针塑胶(8)和第三排针塑胶(5)之间并与第三排针塑胶(5)固定连接;所述排针(7)固设于第一排针塑胶(8)、第二排针塑胶(6)及第三排针塑胶(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排针塑胶(5)与所述排针弹性垫(4)未设置凹槽(41)的一面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针(7)与所述排针弹性垫(4)的插孔(42)过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针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江牟之权张国华王潇霄
申请(专利权)人:科信成精密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