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广彬专利>正文

一种自修复连接管及其组成的自修补地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5164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3:21
一种自修复连接管及其组成的自修补地热管。目前地暖使用时当发生地下管破损时,缺少能够统一且规范的修复方式,使得维修难度较大,后续使用时还存在漏水隐患。本技术中内管体的外壁上固定套装有N+1个外环片,N+1个外环片沿内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个外环片间设有一个中置外管体,每个中置外管体的内壁、内管体的外壁和该中置外管体对应的两个外环片的侧壁之间围合形成有环形腔,每个端部用外管体朝向其靠近的外环片的一端为第一极限切割端,每个端部用外管体通过第一极限切割端与其靠近的外环片的外侧相连接,每个端部用外管体的内壁与内管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环形槽,每个中置外管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二极限切割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自修复连接管及其组成的自修补地热管


技术介绍

1、地暖的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铺设时所使用的管材质量。在已发生的漏水事故中,不少是由于地暖管的质量差而造成的。地暖虽然属于低温供热,但是水温通常在50℃左右,高温会加速塑料材质的老化,如果选用的是劣质管材,其使用寿命便很难有所保证。另外,一些劣质管材韧度差,在进行回填施工时,受到挤压、碰撞,脆弱的劣质管材容易被碰伤从而引发渗漏。有时碰撞并未直接引发开裂,而是形成“暗伤”,使用一段时间后问题才会爆发,但此时,地面施工已经结束,维修地暖管道则必须将铺设好的地面拆除。地热漏水,究其原因,要么是地热分水器和地热管接口漏水,要么地热管破裂。发生地热管破裂这类情况后,后布置管路是一种有效且可靠的应急处理办法,但因缺口位置破损程度不同、位置不同,后接管与其匹配连接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因操作工序以及连接方式不同还会为二次漏水的发生埋下隐患,缺乏能够快速确定统一接头结构的处理方式,缺乏规范且统一的修补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自修复连接管及其组成的自修补地热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2、一种自修复连接管,包括内管体、n个中置外管体、n+1个外环片和两个端部用外管体,内管体的外壁上固定套装有n+1个外环片,n+1个外环片沿内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个外环片之间设置有一个中置外管体,每个中置外管体与内管体同轴设置,每个中置外管体的内壁、内管体的外壁和该中置外管体对应的两个外环片的侧壁之间围合形成有环形腔,两个端部用外管体分别套装在内管体的两端处,每个端部用外管体朝向其靠近的外环片的一端为第一极限切割端,每个端部用外管体通过第一极限切割端与其靠近的外环片的外侧相连接,每个端部用外管体的内壁与内管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环形槽,每个中置外管体的两端与其对应的两个外环片的侧壁固定连接,每个中置外管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二极限切割端。

3、利用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或九所述的一种自修复连接管组成的自修补地热管,包括后接管、两个自修复连接管和两个地热管本体,两个自修复连接管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后接管,每个自修复连接管的另一端一体连通有一个地热管本体;

4、每个自修复连接管包括内管体、n个中置外管体、n+1个外环片和两个端部用外管体,内管体的外壁上固定套装有n+1个外环片,n+1个外环片沿内管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个外环片之间设置有一个中置外管体,每个中置外管体与内管体同轴设置,每个中置外管体的内壁、内管体的外壁和该中置外管体对应的两个外环片的侧壁之间围合形成有环形腔,两个端部用外管体分别套装在内管体的两端处,每个端部用外管体朝向其靠近的外环片的一端为第一极限切割端,每个端部用外管体通过第一极限切割端与其靠近的外环片的外侧相连接,每个端部用外管体的内壁与内管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环形槽,每个中置外管体的两端与其对应的两个外环片的侧壁固定连接,每个中置外管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二极限切割端。

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6、一、本技术通过内管体、中置外管体、外环片和端部用外管体之间相互配合实现整体结构具有多个修复剪切位置,根据具体需求以及破损位置进行具体选择性切割。本技术结构简单,内管体、中置外管体、两个外环片和两个端部用外管体之间相互配合形成结构规整的第一后套接端或第二后套接端,利于完成规范且统一的修补过程,降低了地热管破损后的修复难度,解决端头未有统一结构限定而修复连接效果难以统一和稳定的难题,统一修复方式。

7、二、本技术受损后,截取长度根据实际破损程度选择性截取,破损位置的修复长度不限,可根据具体破损情况进行对应的调整修复,也利于完成规范且统一的修补过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修复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体(1)、N个中置外管体(2)、N+1个外环片(3)和两个端部用外管体(4),内管体(1)的外壁上固定套装有N+1个外环片(3),N+1个外环片(3)沿内管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个外环片(3)之间设置有一个中置外管体(2),每个中置外管体(2)与内管体(1)同轴设置,每个中置外管体(2)的内壁、内管体(1)的外壁和该中置外管体(2)对应的两个外环片(3)的侧壁之间围合形成有环形腔(5),两个端部用外管体(4)分别套装在内管体(1)的两端处,每个端部用外管体(4)朝向其靠近的外环片(3)的一端为第一极限切割端(4-1),每个端部用外管体(4)通过第一极限切割端(4-1)与其靠近的外环片(3)的外侧相连接,每个端部用外管体(4)的内壁与内管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环形槽(10),每个中置外管体(2)的两端与其对应的两个外环片(3)的侧壁固定连接,每个中置外管体(2)的两端分别为第二极限切割端(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修复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当自修复连接管处于初始使用状态时,每个端部用外管体(4)的第一极限切割端(4-1)的外壁与其靠近的外环片(3)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周向卡接部(11),每个中置外管体(2)的第二极限切割端(2-1)外壁与其靠近的外环片(3)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周向卡接部(12);当自修复连接管处于修复使用状态时,两个端部用外管体(4)中任一一个端部用外管体(4)通过各自对应的第一极限切割端(4-1)被断开,内管体(1)的外壁与其靠近的外环片(3)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后套接端(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修复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当自修复连接管处于修复使用状态时,中置外管体(2)的一个第二极限切割端(2-1)与其对应的外环片(3)被断开,该中置外管体(2)对应的内管体(1)一段外壁为新露出壁,新露出壁其靠近的外环片(3)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后套接端(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修复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每个端部用外管体(4)的外壁沿其轴向方向加工有多个第一环形凹陷压痕(9-1);每个中置外管体(2)的外壁沿其轴向方向加工有多个第二环形凹陷压痕(9-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修复连接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外环片(3)之间的距离为5~15cm。

6.一种自修补地热管,其利用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一种自修复连接管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接管(30)、两个自修复连接管(22)和两个地热管本体(20),两个自修复连接管(22)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后接管(30),每个自修复连接管(22)的另一端一体连通有一个地热管本体(2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修复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体(1)、n个中置外管体(2)、n+1个外环片(3)和两个端部用外管体(4),内管体(1)的外壁上固定套装有n+1个外环片(3),n+1个外环片(3)沿内管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两个外环片(3)之间设置有一个中置外管体(2),每个中置外管体(2)与内管体(1)同轴设置,每个中置外管体(2)的内壁、内管体(1)的外壁和该中置外管体(2)对应的两个外环片(3)的侧壁之间围合形成有环形腔(5),两个端部用外管体(4)分别套装在内管体(1)的两端处,每个端部用外管体(4)朝向其靠近的外环片(3)的一端为第一极限切割端(4-1),每个端部用外管体(4)通过第一极限切割端(4-1)与其靠近的外环片(3)的外侧相连接,每个端部用外管体(4)的内壁与内管体(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环形槽(10),每个中置外管体(2)的两端与其对应的两个外环片(3)的侧壁固定连接,每个中置外管体(2)的两端分别为第二极限切割端(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修复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当自修复连接管处于初始使用状态时,每个端部用外管体(4)的第一极限切割端(4-1)的外壁与其靠近的外环片(3)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一周向卡接部(11),每个中置外管体(2)的第二极限切割端(2-1)外壁与其靠近的外环片(3)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广彬马凤刘欣昱
申请(专利权)人:梁广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