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仿生视网膜结构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453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仿生视网膜结构及应用,对有机突触光电晶体管的电荷捕获层材料设置为大面积均匀的钽酸锂薄膜,从而加强仿生视网膜结构的光响应度;采用平面结构的突触晶体管器件而不是常规的垂直结构器件,每个单元器件并不共用一个栅电极,加强了可调控性,除了具备视网膜对光刺激的基本响应以外,还能模拟人类视网膜主动光适应等高级响应及应用;包括用于模拟人类视网膜功能的集成在柔性衬底层上的光电突触晶体管阵列,所述光电突触晶体管阵列包括形成在柔性衬底层上的电荷捕获层及形成在电荷捕获层局部上呈阵列排列的沟道层,在沟道层上形成有平面结构金属电极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技术等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仿生视网膜结构及应用


技术介绍

1、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出现了譬如chatgpt、boardmix ai等人工智能语言处理工具。除此之外,人工智能领域也有通过视觉、触觉信号与用户进行交互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对于人类而言,视觉系统处理了人类所接受到信号的80%以上。而视网膜是人类视觉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图像识别和信号传递的功能。为了模拟人眼光适应等过程,人们通过各种复杂的传感器和逻辑电路设计,进而实现光的自适应。但是,过多的器件和逻辑电路会导致能耗过高、控制电路过于复杂。

2、视网膜作为人类视觉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它起到识别视觉信息和传递视觉信息至大脑的功能。除此之外,它还可以在传递信息之前对其进行预识别和存储记忆,提升信息的处理效率。这一高效的处理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期间研发思路,开发可应用于仿生视网膜结构的神经形态器件,将极大程度降低功耗,减少系统复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仿生视网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模拟人类视网膜功能的集成在柔性衬底层上的光电突触晶体管阵列,所述光电突触晶体管阵列包括电荷捕获层及形成在电荷捕获层局部上呈阵列排列的沟道层,在沟道层上形成有平面结构金属电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仿生视网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所述光电突触晶体管阵列前,采用如下方式对柔性衬底进行处理形成柔性衬底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仿生视网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捕获层采用磁控溅射法生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用于人工智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仿生视网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模拟人类视网膜功能的集成在柔性衬底层上的光电突触晶体管阵列,所述光电突触晶体管阵列包括电荷捕获层及形成在电荷捕获层局部上呈阵列排列的沟道层,在沟道层上形成有平面结构金属电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仿生视网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所述光电突触晶体管阵列前,采用如下方式对柔性衬底进行处理形成柔性衬底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仿生视网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捕获层采用磁控溅射法生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仿生视网膜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磁控溅射法生成电荷捕获层的具体步骤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仿生视网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沟道层为50nm±5nm厚的并五苯薄膜,且并五苯薄膜采用热蒸发镀膜法制备而成。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琰迪李潇博李健张婷李世彬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