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4456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49
本申请涉及换热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包括具有换热腔的换热器壳体、设于换热腔的换热管、设于换热腔用于向换热管上喷淋吸收液的喷淋件以及设于换热器壳体与换热腔连通的抽气件,抽气件用于将换热腔中的空气抽出换热腔以对吸收液降温,换热器壳体设有与换热腔连通的进气口。本申请通过设置换热器壳体、换热管、喷淋件以及抽气件,抽气件对换热腔中的空气产生吸力,继而使得换热腔中温度较高的空气排出换热腔,使得换热腔中形成气流,从而对换热腔中的吸收液进行降温,以降低流动至换热管下部的吸收液的温度,进而提高缠绕管式换热器下部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换热器的,具体涉及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1、缠绕管式换热器相较于普通的列管式换热器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自身的特殊构造,使得流场充分发展,不存在流动死区,结构紧凑,单位容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

2、在相关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9999619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气体吸收的缠绕管式换热器,其设置有分布板和均布装置,分布板横向设置在壳程筒体内并位于壳程筒体的上部,分布板上开设有若干个供换热管穿过的通孔,该通孔的内壁与换热管的外壁之间具有能使吸收液在换热管的外壁上形成液膜的间隙,以减少吸收液在换热管的外壁上形成液滴,提高了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效果。

3、然而,由于吸收液是沿着换热管的从上至下流动的,并且吸收液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与换热管产生换热,继而使得吸收液沿着换热管流动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从而导致流动至换热管下部的吸收液的温度较高,进而导致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下部换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以提高缠绕管式换热器的下部换热效果。

2、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包括具有换热腔的换热器壳体、设于所述换热腔的换热管、设于所述换热腔用于向所述换热管上喷淋吸收液的喷淋件以及设于所述换热器壳体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抽气件,所述抽气件用于将所述换热腔中的空气抽出所述换热腔以对吸收液降温,所述换热器壳体设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进气口。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缠绕管式换热器时,启动抽气件,并且通过喷淋件朝向换热管上喷淋吸收液,以使吸收液在换热管上形成液膜,由于换热管与液膜之间存在温差,继而使得液膜与换热管之间进行热传递,液膜与换热腔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此时抽气件对换热腔中的空气进行抽动,以使换热腔中温度较高的空气排出换热腔,换热腔外部温度较低的空气经进气口进入换热腔中,使得换热腔中形成气流,以降低换热腔中的温度,从而降低流动至换热管下部的吸收液的温度,使得流动至换热管下部的吸收液与换热管的下部的之间具有相对较大的温差,进而提高缠绕管式换热器下部的换热效果,提高了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避免了因流动至换热管下部的吸收液温度较高导致缠绕管式换热器下部换热效果较差的情况。

5、并且,抽气件能够对吸收液施加向上的吸力,以减缓吸收液沿着换热管流动的速度,即增加吸收液在换热腔中的流动时间,从而增加吸收液与换热管的接触时间,进而进一步提高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6、可选地,所述喷淋件以及所述抽气件均位于所述换热腔的上部,并且所述抽气件位于所述喷淋件的上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喷淋件设于换热腔的上部,可以增加吸收液沿着换热管的流动路径,以增加吸收液在换热腔中的流动时间,提高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将抽气件设于换热腔的上部,可以使得换热腔中形成由下至上的气流,以使空气排出换热腔的过程中对吸收液进行降温,以提高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将抽气件设于喷淋件的上部,可以避免吸收液在抽气件的作用下排出换热腔的情况,以保证吸收液与换热管的换热效果。

8、可选地,所述换热腔中设有供空气穿过并对水进行阻挡的透气阻水件,所述透气阻水件位于所述喷淋件和所述抽气件之间。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腔中的空气在抽气件的作用下排出换热腔时,空气穿过透气阻水件,透气阻水件对水进行阻挡,以避免换热腔中的水经抽气件排出换热腔的情况,以保证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另外,透气阻水件对水进行阻挡,还可以避免水经抽气件排出换热腔可能对抽气件造成损坏的情况。

10、可选地,所述透气阻水件的周侧与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内壁连接,并且所述透气阻水件垂直于所述换热器壳体的轴向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透气阻水件的周侧与换热器壳体的内壁连接,可以使得在抽气件的作用下流出换热腔的空气全部能够经过透气阻挡件,从而避免部分空气流出换热腔时未经透气阻挡件阻挡的情况,进而保证透气阻水件对水的阻挡效果;将透气阻水件垂直于换热器壳体的轴向设置,可以增加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稳定性,避免空气流动对透气阻挡件施加的力不平衡导致缠绕管式换热器的稳定性较差的情况。

12、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壳体设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出风管,所述抽气件设于所述出风管。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换热器壳体上设置出风管,并将抽气件设于出风管,可以达到便于对抽气件进行安装的效果,避免因换热器的外壁为曲面导致不便对抽气件进行安装的情况,进而提高对缠绕管式换热器的安装效率。

14、可选地,所述出风管沿远离所述换热器壳体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出风管沿远离换热器壳体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可以增加抽气件可以对换热腔中空气施加的抽力,以便将换热腔中的空气抽出,使得换热腔中的空气流动更加的顺畅,进而加快换热腔中的空气流出换热腔的效率。

16、可选地,所述抽气件沿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抽气件设置为多个并沿换热器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换热腔中的空气流出的速度,从而加快换热腔中的空气更新效率,减少较热的空气在换热腔中的停留时间,进而降低换热腔的温度,提高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18、可选地,所述喷淋件包括进水部、多个分水部以及多个连接部,多个所述分水部通过多个所述连接部连通,所述进水部与其中一个所述分水部连通,并且所述进水部的一端伸出到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外部,所述分水部以及所述连接部的底部均设有喷淋孔。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换热管喷淋吸收液时,将外部提供吸收液的设备与进水部连通,以使吸收液经进水部进入其中一个分水部中,然后进入其中一个分水部中的吸收液在连接部的作用下进入其他分水部中,继而使得吸收液从喷淋孔喷淋到换热管上,以实现对换热管喷淋吸收液。

20、可选地,每个所述分水部均沿所述换热器壳体的周向设置,并且多个所述分水部同轴设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是沿换热腔的周向缠绕并多层设置,继而将分水部沿换热器壳体的周向设置,并将多个分水部同轴设置,可以使得吸收液喷淋的更加均匀,以增加缠绕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22、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壳体的下部设有出水口以供吸收液流出所述换热腔,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下方。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出水口设于进气口的下方,一方面可以避免换热腔中的吸收液经出水口流出换热腔影响进气口进风量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经进气口进入换热腔中的空气带动着吸收液向上流动的情况,以避免吸收液经抽气件排出换热腔。

2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25、1.通过设置换热器壳体、换热管、喷淋件以及抽气件,喷淋件用于向换热管喷淋吸收液,以使换热管的外壁形成液膜,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换热腔(2)的换热器壳体(1)、设于所述换热腔(2)的换热管(3)、设于所述换热腔(2)用于向所述换热管(3)上喷淋吸收液的喷淋件(4)以及设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与所述换热腔(2)连通的抽气件(5),所述抽气件(5)用于将所述换热腔(2)中的空气抽出所述换热腔(2)以对吸收液降温,所述换热器壳体(1)设有与所述换热腔(2)连通的进气口(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件(4)以及所述抽气件(5)均位于所述换热腔(2)的上部,并且所述抽气件(5)位于所述喷淋件(4)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2)中设有供空气穿过并对水进行阻挡的透气阻水件(21),所述透气阻水件(21)位于所述喷淋件(4)和所述抽气件(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阻水件(21)的周侧与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内壁连接,并且所述透气阻水件(21)垂直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轴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设有与所述换热腔(2)连通的出风管(112),所述抽气件(5)设于所述出风管(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112)沿远离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件(5)沿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件(4)包括进水部(41)、多个分水部(42)以及多个连接部(43),多个所述分水部(42)通过多个所述连接部(43)连通,所述进水部(41)与其中一个所述分水部(42)连通,并且所述进水部(41)的一端伸出到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外部,所述分水部(42)以及所述连接部(43)的底部均设有喷淋孔(4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分水部(42)均沿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周向设置,并且多个所述分水部(42)同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下部设有出水口(113)以供吸收液流出所述换热腔(2),所述出水口(113)位于所述进气口(111)的下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换热腔(2)的换热器壳体(1)、设于所述换热腔(2)的换热管(3)、设于所述换热腔(2)用于向所述换热管(3)上喷淋吸收液的喷淋件(4)以及设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与所述换热腔(2)连通的抽气件(5),所述抽气件(5)用于将所述换热腔(2)中的空气抽出所述换热腔(2)以对吸收液降温,所述换热器壳体(1)设有与所述换热腔(2)连通的进气口(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件(4)以及所述抽气件(5)均位于所述换热腔(2)的上部,并且所述抽气件(5)位于所述喷淋件(4)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2)中设有供空气穿过并对水进行阻挡的透气阻水件(21),所述透气阻水件(21)位于所述喷淋件(4)和所述抽气件(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阻水件(21)的周侧与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内壁连接,并且所述透气阻水件(21)垂直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的轴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缠绕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1)设有与所述换热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滨滨马士恒韩昊学舒高贵王超曹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京博装备制造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