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癫痫疾病的长期在体双向微纳电极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403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癫痫疾病的长期在体双向微纳电极阵列及其制备方法,自下而上包括基底层、导电层、绝缘层。微纳电极阵列包含多个检测位点、参比位点、一个电极刺激位点和地位点,所有位点经过导电层中的导线连接到后端焊盘,所有覆盖在绝缘层下的位点和焊盘经过刻蚀绝缘层开窗暴露,用于信号检测和电气连接。检测位点分布在电极四柄的尖端,跨越整个检测脑区,调控位点位于特定脑区。在电极位点上形成含有生长因子和消炎药物的导电水凝胶层改善电极在体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长期检测癫痫下特定脑区的单细胞动作电位和电化学信号并进行电刺激调控,有利于了解癫痫下电生理和电化学信号的变化过程,实现对癫痫疾病诊断的同时靶向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脑机接口微纳器件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癫痫疾病的长期在体双向微纳电极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大脑中的信息交互是通过神经细胞的电活动和神经递质交换完成的,神经微纳电极阵列是进行神经信息检测的有力工具。癫痫是一种脑部慢性疾病,影响全球大约5000万人。该病的特点是反复发作,其发作时,身体某一部位或整个身体短暂非自主性抽搐(即部分性发作或全身性发作),有时伴有意识丧失和尿便失禁。癫痫发作的根本原因是一组脑细胞异常放电,通过神经信息传递从而影响整个大脑。如今对于癫痫检测主要还是通过检测头皮脑电的手段,其分辨率不高。还有比较常用的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通过浅脑植入的手段实现了分辨率上的提升,但却无法针对脑深部疾病区域进行长期检测。现有的神经微纳电极阵列能够实现急性检测功能,但是不能实现在脑深部区域长期原位检测和靶向调控。因此亟需对癫痫相关脑区进行长期高时空分辨率检测并进行相关调控,这也对神经微纳电极阵列制备和修饰提出了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癫痫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癫痫疾病的长期在体双向微纳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用于长期检测癫痫下的神经细胞电生理和电化学信号并进行靶向调控,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癫痫疾病的长期在体双向微纳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2)上的电生理检测位点(7)、电化学检测位点(9)、电极刺激位点(5)、地位点(6)、参比位点(8)和引线(10)由同一种粘附层/导电薄膜材料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癫痫疾病的长期在体双向微纳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生理检测位点(7)和电化学检测位点(9)在所述粘附层/导电薄膜材料上进行纳米复合材料修饰,实现不同的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癫痫疾病的长期在体双向微纳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用于长期检测癫痫下的神经细胞电生理和电化学信号并进行靶向调控,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癫痫疾病的长期在体双向微纳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2)上的电生理检测位点(7)、电化学检测位点(9)、电极刺激位点(5)、地位点(6)、参比位点(8)和引线(10)由同一种粘附层/导电薄膜材料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癫痫疾病的长期在体双向微纳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生理检测位点(7)和电化学检测位点(9)在所述粘附层/导电薄膜材料上进行纳米复合材料修饰,实现不同的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癫痫疾病的长期在体双向微纳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附层和导电薄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钛/铂、钛/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癫痫疾病的长期在体双向微纳电极阵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生理检测位点(7)上修饰铂纳米颗粒、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并在以上的基础上通过电化学的方式修饰导电水凝胶层并加入生长因子或抗炎药物,所述电化学检测位点(9)在纳米材料修饰的基础上涂抹nafion阳离子通透膜、修饰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美奇刘军涛蔡新霞王禹吕诗雅景露易焦沛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