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公路互通立交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交织区长度的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1、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进程一直居于世界前列,截至2022年底,全国综合交通网络的总里程已超过600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535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7万公里。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小客车占高速公路车流比例已超过60%,极个别路段超过90%。小客车与其余大型车辆在几何尺寸、动力性能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将小客车从混合车流中分离,建造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势必可以提高高速公路运行效率与服务水平。但目前全球并无国家已建设完成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也缺少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建设相关标准。
2、交织区作为高速公路的瓶颈路段,需要驾驶员在一定的行驶距离内完成合流、分流操作,与普通路段相比,交织区的事故率明显提升。交织区长度对交织区内车辆车道变换有重要影响,不同长度交织区的通行能力相差甚远。《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 129-2009)、《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d21-2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交织区长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交织区长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采集的交通流数据包括交织区总流量、交织区交织总流量、车头时距、车头间距和换道频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交织区长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主线车流量为1000辆/小时/车道,限速上限为180km/h,限速下限为120km/h;匝道车流量为500辆/小时/车道,限速上限80km/h;非交织区域跟驰模型选择Wiedemann99模型,交织区域选择W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交织区长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交织区长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采集的交通流数据包括交织区总流量、交织区交织总流量、车头时距、车头间距和换道频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交织区长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主线车流量为1000辆/小时/车道,限速上限为180km/h,限速下限为120km/h;匝道车流量为500辆/小时/车道,限速上限80km/h;非交织区域跟驰模型选择wiedemann99模型,交织区域选择wiedemann74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交织区长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二级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对应的道路密度为15pcu/km/i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交织区长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3中,仿真交织区长度区间设置为200—360m,单次仿真长度间隔为20m,交织区上游路段长度选择为200m,下游路段长度选择为200m,仿真时长为600s。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威,高升,林建茂,牟俊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高速公路科技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