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3916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基于ReWorks操作系统,将两个独立的物理网卡绑定为一个虚拟网卡;步骤S2:对工作在绑定状态的网卡进行实时数据监测;步骤S3:根据网卡的工作状态判断是否进行主备网卡切换;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动态绑定状态和解除绑定状态;若其中一只网卡工作状态异常,则将异常网卡数据搬移至备用网卡中并重新发送,转变网卡主备关系;否则,执行步骤S2。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及系统能够在驱动程序中实时监测链路状态和网卡运行情况,对绑定网卡间的数据进行搬移,使任务数据无丢帧,提高了可靠性,在网卡切换时具有较高的实时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系统设备对网络的实时性、抗干扰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设备在系统复杂、集成功能多、电磁环境复杂以及长时间的大压力运行的情况下,某条链路节点上的硬件或软件会不可避免地发生故障。

2、冗余备份技术是一种保证系统可靠运行的有效容错机制。

3、工程学中,典型的工程冗余指的是向系统添加“额外”的关键组件,它是利用系统的并联模型来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种手段,通常使用备份或者自动防故障装置。冗余也常被称为“多数表决系统”或“表决逻辑系统”。

4、系统监测到通信链路异常时,会先进行主备机或主备模块切换,再执行当前任务,这就导致执行操作消耗时间过长;而在某些特定系统中,即使是秒级的时间花销或数据丢失,也是不可接受的。

5、基于vx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技术,在某些硬件中无法监测出网络异常,且存在切换时间不及时的问题,导致任务数据丢失。

6、传统的冗余网卡的切换条件仅判断网卡/phy的link状态,缺少对发送、接收处理流程异常环节的监测;且在其发生切换更新工作网卡的链表信息时,缺乏网卡间数据搬移,对未成功发送的环形描述符内数据缺少处理。

7、在公开号为cn102263660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及装置。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及装置通过wvxorks特有的mux层,利用mux提供的nic的句柄来提交请求,在mux层调用网卡驱动程序中的接口函数,实现高层协议驱动程序的请求;在工作网卡异常时,先判断备份网卡的状态,只有当备份网卡连接正常时,才执行冗余切换。但该专利文献采用的仍然是基于vx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技术,存在网络堵塞、数据丢失等缺陷,因此无法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及系统。

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包括:

3、步骤s1:基于reworks操作系统,将两个独立的物理网卡绑定为一个虚拟网卡;

4、步骤s2:对工作在绑定状态的网卡进行实时数据监测;所述数据包括:网卡/phy的link状态、驱动发送流程状态、驱动接收流程状态和网卡故障信息;

5、步骤s3:根据网卡的工作状态判断是否进行主备网卡切换;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动态绑定状态和解除绑定状态;若其中一只网卡工作状态异常,则将异常网卡数据搬移至备用网卡中并重新发送,转变网卡主备关系;否则,执行步骤s2。

6、优选的,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子步骤:

7、步骤s1.1:将两个独立的物理网卡冗余功能初始化,建立bondmonitor任务管理虚拟网卡;

8、步骤s1.2:将虚拟网卡的参数初始化;

9、步骤s1.3:更新虚拟网卡链表信息,启动双网卡冗余功能;

10、步骤s1.4:若任务不需要双网卡冗余,则解除动态绑定,恢复成两路独立网卡运行;否则,双网卡维持动态绑定并一起运行。

11、优选的,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子步骤:

12、步骤s3.1:实时更新工作网卡当前pmblk指针位置;

13、步骤s3.2:发生主备网卡切换时,计算需要重复数据的起始指针;

14、步骤s3.3:遍历异常网卡环形描述符内所有数据,根据描述符状态和pmblk的数据类型判断是否需要重新发送;若是,则封装pmblk数据并重新发送;若否,则网卡主备关系不变,数据收发流程从当前网卡执行。

15、优选的,所述虚拟网卡根据任务需要切换工作状态。

16、优选的,步骤s1.2中所述参数包括:虚拟网卡名称、ip、掩码、绑定的两路物理网卡信息、主备网卡顺序。

1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系统,包括:

18、模块m1:基于reworks操作系统,将两个独立的物理网卡绑定为一个虚拟网卡;

19、模块m2:对工作在绑定状态的网卡进行实时数据监测;所述数据包括:网卡/phy的link状态、驱动发送流程状态、驱动接收流程状态和网卡故障信息;

20、模块m3:根据网卡的工作状态判断是否进行主备网卡切换;所述工作状态包括:动态绑定状态和解除绑定状态;若其中一只网卡工作状态异常,则将异常网卡数据搬移至备用网卡中并重新发送,转变网卡主备关系;否则,执行模块m2。

21、优选的,所述模块m1包括以下子模块:

22、模块m1.1:将两个独立的物理网卡冗余功能初始化,建立bondmonitor任务管理虚拟网卡;

23、模块m1.2:将虚拟网卡的参数初始化;

24、模块m1.3:更新虚拟网卡链表信息,启动双网卡冗余功能;

25、模块m1.4:若任务不需要双网卡冗余,则解除动态绑定,恢复成两路独立网卡运行;否则,双网卡维持动态绑定并一起运行。

26、优选的,所述模块m3包括以下子模块:

27、模块m3.1:实时更新工作网卡当前pmblk指针位置;

28、模块m3.2:发生主备网卡切换时,计算需要重复数据的起始指针;

29、模块m3.3:遍历异常网卡环形描述符内所有数据,根据描述符状态和pmblk的数据类型判断是否需要重新发送;若是,则封装pmblk数据并重新发送;若否,则网卡主备关系不变,数据收发流程从当前网卡执行。

30、优选的,所述虚拟网卡根据任务需要切换工作状态。

31、优选的,模块m1.2中所述参数包括:虚拟网卡名称、ip、掩码、绑定的两路物理网卡信息、主备网卡顺序。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33、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及系统能够在驱动程序中实时监测链路状态和网卡运行情况,在网卡切换时具有较高的实时性。

34、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及系统能够对绑定网卡间的数据进行搬移,使任务数据无丢帧,提高了可靠性。

35、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便捷高效,易于实现,能够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

36、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子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子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网卡根据任务需要切换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中所述参数包括:虚拟网卡名称、IP、掩码、绑定的两路物理网卡信息、主备网卡顺序。

6.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M1包括以下子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M3包括以下子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网卡根据任务需要切换工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模块M1.2中所述参数包括:虚拟网卡名称、IP、掩码、绑定的两路物理网卡信息、主备网卡顺序。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以下子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子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网卡根据任务需要切换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reworks的双网卡冗余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2中所述参数包括:虚拟网卡名称、ip、掩码、绑定的两路物理网卡信息、主备网卡顺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彬陈文波聂飞熊志强杨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