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及其组装拆卸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及其组装拆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3528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及其组装拆卸方法,配置连接于支架的移动脚底部,包括移动连接部和基础支撑部;所述立杆的一端插接于移动脚,另一端固定连接且自上向下穿设凸出于工字型连接件的横向连接盘,所述横向连接盘的两侧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侧向连接盘,共同形成工字型结构,所述侧向连接盘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一个向外侧斜下方伸展的滚轮;所述底座顶面固定设置竖直方向伸展的连接套筒,且所述连接套筒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若干竖向伸缩的千斤顶伸缩杆;连接状态时,滚轮位于非支撑接触地面位置,千斤顶伸缩杆顶部支撑抵靠于横向连接盘底部,立杆另一端向下插接于连接套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支架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及其组装拆卸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浇混凝土桥梁占据我国70%以上的桥梁工程,一般现浇混凝土箱梁采用模板支架施工,传统的模板支架施工采用碗扣支架或盘扣支架,该种支架在现场施工中搭设间距比较小,而且需要对基础进行20cm的混凝土垫层处理,厂内周转施工也需要不断的安装及拆卸。基于此背景,我们研发了一种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结构,该种支架结构特点是承载大,布置间距大;不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自带混凝土垫层;可以实现自动升降,减少人工施工;在施工现场内周转不需要重复安装拆卸,可以实现整体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及其组装拆卸方法。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配置连接于支架的移动脚底部,包括移动连接部和基础支撑部;

4、所述移动连接部包括立杆、工字型连接件和可拆卸的滚轮,所述立杆的一端配置成插接于移动脚,另一端固定连接且自上向下穿设凸出于工字型连接件的横向连接盘,所述横向连接盘的两侧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侧向连接盘,共同形成工字型结构,所述侧向连接盘分别可拆卸的连接一个向外侧斜下方伸展的滚轮;

5、所述基础支撑部包括底座、连接套筒和千斤顶伸缩杆,所述底座顶面固定设置竖直方向伸展的连接套筒,且所述连接套筒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若干竖向伸缩的千斤顶伸缩杆;>

6、连接状态时,滚轮位于非支撑接触地面位置,千斤顶伸缩杆顶部支撑抵靠于横向连接盘底部,立杆另一端向下插接于连接套筒。

7、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连接盘底部设置有若干凹槽或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千斤顶伸缩杆顶部配置成凸型结构,用于抵靠于凹槽内或通孔内。

8、进一步的,所述工字型连接件的横向连接盘、侧向连接盘均采用矩形板结构,且相互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横向连接盘、侧向连接盘之间配置有若干加劲肋。

9、进一步的,所述滚轮可转动设置于连接杆一端,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矩形连接板且通过矩形连接板螺栓连接于侧向连接盘的矩形板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伸缩杆沿连接套筒周向均匀间隔配置有四个。

11、进一步的,所述滚轮在移动状态下,位于支撑接触地面位置;在连接状态时,滚轮沿行进方向向前或向后与底面成一定夹角,位于非支撑接触地面位置。

12、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钢筋混凝土构造,与连接套筒、千斤顶伸缩杆在工厂内预制完成。

13、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的组装拆卸方法,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14、在施工场地设置若干基础支撑部的底座,并在底座上固定设置连接套筒和四个千斤顶伸缩杆;

15、组装移动连接部的立杆、工字型连接件和可拆卸的滚轮,并通过立杆连接于支架的移动脚上,使滚轮处于支撑接触地面位置,通过滚轮移动整个支架和移动连接部位于基础支撑部的底座上方;

16、调整对齐连接套筒和立杆下方凸出端、千斤顶伸缩杆顶部和横向连接盘的通孔或凹槽,调节千斤顶伸缩杆向上伸展抵靠支撑于横向连接盘的通孔或凹槽,同时使滚轮处于非支撑接触地面位置,脱离滚轮支撑受力;

17、再调整千斤顶伸缩杆向下收缩,以使立杆下方凸出端插接于连接套筒内;

18、当需拆卸时,再次调整千斤顶伸缩杆向上伸展抵靠支撑于横向连接盘的通孔或凹槽,使立杆下方凸出端向上拔出连接套筒,仅通过千斤顶伸缩杆支撑;

19、再次调整滚轮处于支撑接触地面位置,并同时向下调节千斤顶伸缩杆,直至千斤顶伸缩杆顶部与横向连接盘的通孔或凹槽分离,仅通过滚轮支撑;

20、移动滚轮进而使支架和移动连接部离开基础支撑部。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配置连接于支架的移动脚底部,其通过在移动连接部配置立杆、工字型连接件和可拆卸的滚轮,基础支撑部包括底座、连接套筒和千斤顶伸缩杆,连接状态时,滚轮位于非支撑接触地面位置,千斤顶伸缩杆顶部支撑抵靠于横向连接盘底部,立杆另一端向下插接于连接套筒;便于承重支架在现场移动、装配和拆卸,装配化程度高,便于现场空间操作,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不需要进行承重支架现场混凝土垫层施工,节省工程材料,节约工程成本,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连接于支架的移动脚底部的移动连接部和基础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盘底部设置有若干凹槽或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千斤顶伸缩杆顶部配置成凸型结构,用于抵靠于凹槽内或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连接件的横向连接盘、侧向连接盘均采用矩形板结构,且相互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横向连接盘、侧向连接盘之间配置有若干加劲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可转动设置于连接杆一端,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矩形连接板且通过矩形连接板螺栓连接于侧向连接盘的矩形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伸缩杆沿连接套筒周向均匀间隔配置有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在移动状态下,位于支撑接触地面位置;在连接状态时,滚轮沿行进方向向前或向后与底面成一定夹角,位于非支撑接触地面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钢筋混凝土构造,与连接套筒、千斤顶伸缩杆在工厂内预制一体完成。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的组装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方法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连接于支架的移动脚底部的移动连接部和基础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盘底部设置有若干凹槽或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千斤顶伸缩杆顶部配置成凸型结构,用于抵靠于凹槽内或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连接件的横向连接盘、侧向连接盘均采用矩形板结构,且相互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横向连接盘、侧向连接盘之间配置有若干加劲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的承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可转动设置于连接杆一端,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矩形连接板且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军宋祖广唐显云吕钢斧冯晓楠刘朵李飞蔡猛黄琨白亚东范小叶罗超严璟戴龙飞刘康赵经纬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