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配送机器人,包括机身框架;驱动轮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悬挂机构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通过所述第一悬挂机构连接于所述机身框架;从动轮组件,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第二悬挂机构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第二悬挂机构连接于所述机身框架;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机身框架上,且所述调节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悬挂机构和所述第二悬挂机构,所述调节装置可调节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的轴距。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提升配送机器人通过障碍物的能力。配送机器人通过障碍物的能力。配送机器人通过障碍物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送机器人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配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其中配送机器人是主要用于送货的一种机械装置。
[0003]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配送机器人在送货过程中,行驶于狭窄楼道时,现有的配送机器人前后轴距通常固定不变,配送机器人的转向灵活性受到限制,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送机器人,克服了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配送机器人,包括:机身框架;驱动轮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悬挂机构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通过所述第一悬挂机构连接于所述机身框架;从动轮组件,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第二悬挂机构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第二悬挂机构连接于所述机身框架;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机身框架上,且所述调节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悬挂机构和所述第二悬挂机构,所述调节装置可调节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的轴距。
[0006]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悬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框架,所述驱动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悬挂机构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框架,所述从动轮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调节组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调节组件,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机身框架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调节组件调节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
[0007]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固定于所述机身框架上,所述第一滑块安装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块上,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的间距为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的间距为第二距离。
[0008]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配送机器人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轨安装于所述机身框架上,所述第二滑块安装于所述
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滑块可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滑动的第二滑块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
[0009]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的滑动速率与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二滑轨的滑动速率相同。
[0010]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调节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调节组件以所述机身框架对称设置,所述驱动杆包括第一驱动部、连接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两端,所述驱动杆呈U型,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一驱动部连接于一所述调节组件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二驱动部连接于另一所述调节组件的第一滑块。
[0011]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悬挂机构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一减震器,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驱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减震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减震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以及第一减震器之间呈三角形设置。
[0012]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悬挂机构包括第四连接件和第二减震器,所述第四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从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减震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第四连接件以及第二减震器之间呈三角形设置。
[0013]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从动轮为全向轮。
[0014]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从动轮包括第一轮体、第二轮体和轮框架,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均套设于所述轮框架上,所述第一轮体和所述第二轮体均可相对于所述轮框架转动,且所述第一轮体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轮体的径向尺寸,在所述底盘处于直线运动时,所述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均绕第一中心轴线转动,在所述底盘处于转向运动的状态时,所述第一轮体和第二轮体绕所述第一中心轴线转动的同时,所述第一轮体绕第二中心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轮体绕第三中心轴线转动。
[0015]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设置有机身框架、驱动轮组件、从动轮组件以及调节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悬挂机构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通过所述第一悬挂机构连接于所述机身框架,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第二悬挂机构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第二悬挂机构连接于所述机身框架,所述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机身框架上,且所述调节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悬挂机构和所述第二悬挂机构,所述调节装置可调节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的轴距,配送机器人在配送货物的过程中,进入狭小空间时,为便于配送机器人转向,可通过所述调节装置缩小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的轴距,进入开阔空间时,可通过所述调节装置增大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的轴距,此外,通过所述调节装置调节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的轴距,还可实现对所述机身框架相对于地面的高度进行调节,在遇到障碍物时,配送机器人上的调节装置升高所述机身框架相对于地面的高度,所述机身框架与地面的高度增大,方便配送机器人通过障碍物,在配送机器人处于正常行驶状态时,可通过调节装置降低所述机身框架相对于地面的高度,所述机身框架与地面的高度减小,降低所述机身框架的重
心,从而提高配送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配送机器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配送机器人的部分结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配送机器人的部分结构侧面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配送机器人的部分结构另一标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框架;驱动轮组件,所述驱动轮组件包括第一悬挂机构和驱动轮,所述驱动轮通过所述第一悬挂机构连接于所述机身框架;从动轮组件,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第二悬挂机构和从动轮,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第二悬挂机构连接于所述机身框架;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机身框架上,所述调节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悬挂机构和所述第二悬挂机构,所述调节装置可调节所述驱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之间的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悬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框架,所述驱动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悬挂机构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身框架,所述从动轮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调节组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调节组件,所述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机身框架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调节组件调节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的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轨固定于所述机身框架上,所述第一滑块安装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块上,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的间距为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的间距为第二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送机器人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轨安装于所述机身框架上,所述第二滑块安装于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滑块可沿所述第二滑轨滑动,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健文,吴卓钊,江俊杰,刘明,王鲁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一清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