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聚变堆混合储能及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181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聚变堆混合储能及换热系统,包括:熔盐炉、高温熔盐罐、低温熔盐罐和蒸汽发生单元;所述熔盐炉一端通过管路与高温熔盐罐连接;所述高温熔盐罐另一端通过高温熔盐换热管路与蒸汽发生单元一端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单元另一端通过高温熔盐换热管路与低温熔盐罐一端连接;所述低温熔盐罐另一端通过低温熔盐加热管路与熔盐炉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能量梯级存储,利用反应堆一回路热量预先加热低温熔盐,利用电能或其它能源进一步将熔盐加热至液态稳定温度,通过两级加热,充分利用液态熔盐的储热能力,提高熔盐储热密度,优化了储热系统体量,实现能量梯级存储。实现能量梯级存储。实现能量梯级存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聚变堆混合储能及换热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核聚变堆储能
,特别涉及一种核聚变堆混合储能及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展开和推进以及我国的加入,国内相关科研单位相继开展了核聚变堆的技术研发,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这是未来核聚变堆研发的重要方向。
[0003]当前配套核聚变厂使用的聚变堆储能系统尚处于概念设计阶段,主要是利用聚变堆一回路热量加热低温储热介质储存能量,且对于水冷包层的核聚变反应堆,一回路参数为约300℃,无论是选取熔盐还是导热油作为储热介质,都仅利用了储热介质的一部分储热能力,导致储热体量偏大,储能效率偏低,核聚变堆核电机组商业化暂无法推进商业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核聚变堆混合储能及换热系统,包括:熔盐炉、高温熔盐罐、低温熔盐罐和蒸汽发生单元;
[0005]所述熔盐炉一端通过管路与高温熔盐罐连接;
[0006]所述高温熔盐罐另一端通过高温熔盐换热管路与蒸汽发生单元一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聚变堆混合储能及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熔盐炉(1)、高温熔盐罐(2)、低温熔盐罐(3)和蒸汽发生单元;所述熔盐炉(1)一端通过管路与高温熔盐罐(2)连接;所述高温熔盐罐(2)另一端通过高温熔盐换热管路与蒸汽发生单元一端连接;所述蒸汽发生单元另一端通过高温熔盐换热管路与低温熔盐罐(3)一端连接;所述低温熔盐罐(3)另一端通过低温熔盐加热管路与熔盐炉(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聚变堆混合储能及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单元包括预热器(6)、蒸发器(7)和过热器(8);所述预热器(6)管侧与蒸发器(7)壳侧一端通过给水加热管路顺次连接;所述蒸发器(7)壳侧另一端和过热器(8)管侧通过第一饱和蒸汽管路顺次连接;所述蒸发器(7)壳侧汽空间与预热器(6)壳侧一端通过第二饱和蒸汽管路连接,预热器(6)壳侧另一端与除氧器连接;所述过热器(8)壳侧一端通过管路与高温熔盐罐(2)连接,另一端与蒸发器(7)管侧一端连接;所述蒸发器(7)管侧另一端通过管路与低温熔盐罐(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聚变堆混合储能及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置加热器(5);所述前置加热器(5)设置于熔盐炉(1)和低温熔盐罐(3)之间的低温熔盐加热管路上,前置加热器(5)壳侧一端与熔盐炉(1)连接,另一端与低温熔盐罐(3)连接;所述前置加热器(5)管侧通过反应堆冷却剂换热管路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聚变堆混合储能及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混合联箱(9);所述混合联箱(9)一端通过管路与高温熔盐罐(2)连接,另一端通过管路与过热器(8)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聚变堆混合储能及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温熔盐泵(4)、第一隔离阀(11)、第一止回阀(12)、第二隔离阀(13)和第三隔离阀(14);所述第一隔离阀(11)、低温熔盐泵(4)、第一止回阀(12)、第二隔离阀(13)和第三隔离阀(14)依次设置在低温熔盐加热管路上,第一隔离阀(11)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张贤魏承君赵翠莲
申请(专利权)人: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