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骑式自动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1543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乘骑式自动插秧机,包括车体,车体上底部设有行走机构,车体的尾部设有安装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骑式自动插秧机


[0001]本技术涉及插秧机,尤其涉及乘骑式自动插秧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种农业机械,由于其具有省工省力

劳动生产效率高

经济效益好

秧苗深浅一致,密度均匀的优点,成为了大规模插秧的不二选择,现有技术中具有手拉式插秧机和乘骑式插秧机两种,由于手拉式插秧机需要人工在机器前方拉动以控制方向,不仅费力,而且容易受到田间水蛭的伤害,且效率不如乘骑式插秧机,乘骑式插秧机在插秧时优势明显

[0003]申请号为
CN201510679615.6
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插秧机,其包括:乘骑车架;安装于所述乘骑车架后方的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上的送秧机构;安装于所述升降机构后方的种植机构;以及安装于所述乘骑车架下方的车轮组,其中,所述车轮组包括前轮组与后轮组,所述前轮组包括两个前轮,所述后轮组包括两个后轮,所述后轮的直径大于所述前轮的直径,其中送秧机构上设有至少两道送秧通道

[0004]上述专利将秧苗放置于升降机构上的送秧机构上,种植机构转动时,旋转至送秧机构上的送秧通道处将秧苗抓取并压入到稻田,由于秧苗一般为多列秧苗组成的矩形结构,而送秧通道以及抓取时仅仅只能针对一列,因此在该列全部被抓取时,需要人工将秧苗一块一块横移至送秧通道上方,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现有技术中的插秧机需要人工转移秧苗,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乘骑式自动插秧机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乘骑式自动插秧机,包括车体,车体上底部设有行走机构,车体的尾部设有自动插秧机构,自动插秧机构包括设置于车体上的安装架

滑动设置于安装架上的倾斜架及设置于托举板上通过电机驱动而转动的种植爪,托举板设置于安装架的底部,倾斜架正面设有槽形的送秧通道且送秧通道下方的托举板上设有挡板,相邻挡板间设有用于种植爪旋转抓取秧苗的开口,倾斜架背面设有两根水平的滑杆,滑杆伸入到安装架内与安装架滑动配合且两者之间设有若干组相互配合的插孔,两个插孔相对时通过插入限位插销限位,相邻插孔的间距与送秧通道的宽度一致

本方案中,倾斜架背面的滑杆与安装架滑动配合,两者上的插孔调节一次即相当于将倾斜架上所有的秧苗调节一个送秧通道的距离,从而让上一列秧苗被抓取完毕后,将一侧的秧苗移动至可被抓取的位置,直至所有的秧苗被抓取完毕

[0008]具体的,行走机构包括两个可转向的前轮和两个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动的后轮,前轮与后轮的轮轴同高且前轮的直径小于后轮的直径,自动插秧机构的底端设有托举结构,托举结构包括三块托举板,两侧的两块托举板水平设置且左右对称,中部的一块托举板前端为上翘的圆弧形结构且其前端的投影为等腰三角形

本方案中,通过直径不同的前轮
和后轮起到支撑和行走的作用,另外,通过托举板对尾部起到支撑,三者共同进行支撑,增加车体的承载能力,避免车体陷入到淤泥中

[0009]具体的,前轮与车体通过转向摇臂可旋转连接,车体上还设有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设置于车体上的方向盘

设置于方向盘底部和设置于前轮内侧的转向节,两个转向节间设有转向传动轴

[0010]具体的,驱动机构包括柴油发动机和传动机构,后轮固定于轮轴上,传动机构分别与柴油发动机的输出端及轮轴传动连接

[0011]具体的,车体底部设有箱体,柴油发动机及传动机构均设置于箱体内,轮轴贯穿箱体且传动机构与轮轴传动连接

本方案中,箱体对柴油发动机及传动机构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泥水飞溅至柴油发动机和传动机构内

[0012]具体的,传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柴油发动机输出端以及轮轴上的两个链轮,两个链轮之间设有传动链条

链条传动相较于齿轮,其结构简单,安装和制造要求低,且传动效率高

[0013]具体的,车体的前部设有立架,立架上设有若干可沿立架滑动的秧苗盘,秧苗盘上设有端部可抵靠于立架形成锁紧的锁紧螺栓

[0014]具体的,后轮包括车轮轴承

环形的车轮主体及设置于车轮轴承和车轮主体之间并呈圆形阵列分布的支撑杆,车轮主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若干环形阵列分布的锥形齿,车轮主体上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环形轮片

环形轮片和锥形齿可增加与淤泥的接触面积,增加阻力,从而带动车体行进,在行进过程中可有效的避免原地打滑

[0015]具体的,车轮主体上安装环形轮片处的切线与环形轮片垂直

[0016]具体的,前轮包括车轮轴承

环形的车轮主体及设置于车轮轴承和车轮主体之间并呈圆形阵列分布的支撑杆,车轮主体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左右两组贴靠的锥形齿组,其中两组锥形齿组的锥形齿分别呈环形阵列排布且两组锥形齿交替设置

本方案中,前轮上的锥形齿组可增加前轮的通过性,避免在淤泥中出现打滑等现象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本申请通过在倾斜架背面设置滑杆与安装架滑动配合,倾斜架和安装架上的插孔水平调节一次即相当于将倾斜架上所有的秧苗调节一个送秧通道的距离,从而在上一列秧苗被抓取完毕后将一侧的秧苗移动至可被抓取的位置,直至所有的秧苗被抓取完毕,避免单个移动,有效的提高了补充秧苗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

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2]图4为
A
处的放大图;
[0023]图5为
B
处的放大图;
[0024]图中:
10、
前轮;
20、
后轮;
30、
托举板;
301、
安装架;
302、
限位插销;
40、
车体;
50、
立架;
60、
秧苗盘;
70、
倾斜架;
701、
滑杆;
702、
送秧通道;
80、
挡板;
900、
电机;
901、
种植爪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乘骑式自动插秧机,包括车体,车体上底部设有行走机构,车体的尾部设有自动插秧机构,其特征在于,自动插秧机构包括设置于车体上的安装架

滑动设置于安装架上的倾斜架及设置于托举板上通过电机驱动而转动的种植爪,托举板设置于安装架的底部,倾斜架正面设有槽形的送秧通道且送秧通道下方的托举板上设有挡板,相邻挡板间设有用于种植爪旋转抓取秧苗的开口,倾斜架背面设有两根水平的滑杆,滑杆伸入到安装架内与安装架滑动配合且两者之间设有若干组相互配合的插孔,两个插孔相对时通过插入限位插销限位,相邻插孔的间距与送秧通道的宽度一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骑式自动插秧机,其特征在于,行走机构包括两个可转向的前轮和两个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动的后轮,前轮与后轮的轮轴同高且前轮的直径小于后轮的直径,自动插秧机构的底端设有托举结构,托举结构包括三块托举板,两侧的两块托举板水平设置且左右对称,中部的一块托举板前端为上翘的圆弧形结构且其前端的投影为等腰三角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骑式自动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前轮与车体通过转向摇臂可旋转连接,车体上还设有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设置于车体上的方向盘

设置于方向盘底部和设置于前轮内侧的转向节,两个转向节间设有转向传动轴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乘骑式自动插秧机,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柴油发动机和传动机构,后轮固定于轮轴上,传动机构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剑
申请(专利权)人:武义县农业农村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