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座椅的背支撑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082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座椅的背支撑件,包括靠背主体及转向支撑件;高自由度转向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向支撑件前端的转头以及相应设置在靠背主体后端的万向配合座;所述转头转动配合在万向配合座内以使靠背主体能够绕转向支撑件前端进行多方位转向活动;复位塔簧,沿前后方向设置在靠背主体及转向支撑件之间;复位塔簧具有位于前端的宽口面圈以及位于后端的窄口面圈;所述宽口面圈贴靠于靠背主体的后端;转动支撑件向后伸出在靠背主体的后方,且转向支撑件上设有直径大于窄口面圈的限位凸环;复位塔簧后端的窄口面圈与限位凸环前后相抵;复位塔簧适配于靠背主体的转向动作相应发生弹性收缩形变以对靠背主体进行浮动支撑,靠背主体后端还设有软胶护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座椅的背支撑件


[0001]本技术涉及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座椅的背支撑件


技术介绍

[0002]儿童椅是当前家庭中小朋友平时休闲

阅读

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其一般具有结构稳定

乘坐舒适且方便移动等功能

而家长在选购时较为看重的便是儿童椅的功能舒适性,座椅需要具备一定的人体工学性;如椅背可以随着使用者的坐姿进行多方位调节,以降低座椅对使用者的背部压迫,缓解久坐疲劳的问题,使得椅背能够有效的贴合支撑小朋友的背部,避免养成不良坐姿

[0003]现有市面上有一类双背结构的儿童椅,将背部设计为双背结构,使得每个背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上下

前后

左右等多角度内做小范围的旋转

如专利号为
CN201921204677.1
的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用于儿童椅子的矫姿双靠背机构”包括升降杆

双靠背连接件和靠背,所述双靠背连接件固定在升降杆顶部,所述靠背包括第一靠背和第二靠背,所述第一靠背和第二靠背通过缓冲垫对称的固定在双靠背连接件的前侧;所述第一靠背与第二靠背结构对称,所述第一靠背和
/
或第二靠背包括垫板

内板和
PU
靠背,所述垫板固定在缓冲垫上,所述内板固定在垫板前侧,所述
PU
靠背包覆在内板前侧

座椅的靠背的人体工学设计及缓冲垫的使用,可以给使用者带来最佳的靠背位置和保护

上述座椅通过设计双背结构,使得每个单背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摆动,从而使得两个背部能够贴合支撑小朋友背部

但是现有的大部分的儿童椅的特色在于在椅背上设置多种多样的图案造型(如卡通动物图案),这也是儿童椅能够吸引小朋友的特色之一;而双背结构的座椅显然图案造型设计难以做到单背结构的美观性和整体性,故而双背结构由于两边背分开,导致不能实现单背结构的外观效果

[0004]然而如果设置为单背座椅,为了达到双背结构的舒适程度;显然对单背的支撑性以及弹性偏转程度的要求就要更大;现有的一些厂家通过采用椅背上自身材料的变形

增加扭力簧或者设置双气杆的方式实现椅背的摆动,但是通过材料变形调节耐久性无法保证,调节不顺畅且调节空间有限;达不到理性的效果

[0005]CN201820394555.2
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万向节及含有该万向节的座椅椅背”,该万向节包括万向节基座,所述的万向节基座中部设置凸起的球头固定孔柱,所述的球头固定孔柱中螺纹连接万向节球头,所述的万向节球头包括与球头固定孔柱螺纹连接的球头螺杆以及与球头螺杆连接的球头

含有该万向节的座椅椅背,包括椅座,所述的椅座后端两侧通过设置的橡胶件连接背板,所述的背板后侧配合设置背支架,所述的背支架底部与椅座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板和背支架之间设置万向节组件,所述的万向节组件包括万向节基座和万向节球头,所述的万向节基座与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万向节球头穿过背板后与万向节基座螺纹连接,所述的万向节球头通过背板上固定的万向节压盖压紧在背板中

采用该万向节的座椅椅背虽然可以实现椅背的随使用者转动调节,但是背板与椅座后端两侧通过之间只靠万向节连接,结构上有些单薄,人体使用时会感受到摇晃感;舒适
度有限;其次该设计使座椅背板底部与椅座后端两侧还需要通过橡胶连接,另外设置连接结构,结构复杂;并且橡胶虽然能够提供弹性支撑,但是椅背摆动时,橡胶也会对椅背造成牵扯力,舒适度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使人体使用更舒适,能够自适应调节贴合人体背部的用于座椅的背支撑件;靠背主体与转向支撑件之间设置高自由度转向机构使得靠背主体能够进行万向转动;且设置复位塔簧,能够最大程度的适配于靠背主体的转向动作相应发生弹性收缩形变以对靠背主体进行浮动支撑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用于座椅的背支撑件,包括:靠背主体及转向支撑件;所述转向支撑件沿前后方向连接在在靠背主体后端;高自由度转向机构,设置在靠背主体与转向支撑件之间;高自由度转向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向支撑件前端呈球形或碗状形的转头以及相应设置在靠背主体后端的万向配合座;所述转头转动配合在万向配合座内以使靠背主体能够绕转向支撑件前端进行多方位转向活动;复位塔簧,沿前后方向设置在靠背主体及转向支撑件之间;复位塔簧具有位于前端的宽口面圈以及位于后端的窄口面圈;所述宽口面圈贴靠于靠背主体的后端;转动支撑件向后伸出在靠背主体的后方,且转向支撑件上设有直径大于窄口面圈的限位凸环;复位塔簧后端的窄口面圈与限位凸环前后相抵;复位塔簧适配于靠背主体的转向动作相应发生弹性收缩形变以对靠背主体进行浮动支撑;软胶护套,连接在靠背主体的后端并环绕在塔簧外

[0009]作为优选,在所述靠背主体的后端面凹设有装配槽;所述万向配合座设置在该装配槽的中心位置处,且万向配合座为向后凸起结构

设置装配槽,将连接结构设置在靠背主体的内部;隐藏结构痕迹;且装配槽能够避免靠背主体转向时与转向支撑件发生干涉

[0010]作为优选,在万向配合座的周围凹设有与宽口面圈直径相匹配的环形卡槽,所述宽口面圈嵌入在该环形卡槽内

环形卡槽能够对宽口面圈起到限位作用,使得复位塔簧形变更加稳定;避免复位塔簧前端相对靠背主体位移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转头呈碗状结构,由前往后,所述的转头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万向配合座内具有与转头球面配合的球形内壁

[0012]作为优选,万向配合座的球形内壁处还设有前后间隔的凹槽以形成阶形纹理

从而能够减小球形内壁与转头的接触面积,减小两者间的接触阻力,使得靠背主体的转向运动更加顺畅

[0013]作为优选,万向配合座的后端具有前后镂空的穿孔,该穿孔的直径小于转头靠近后端位置处的直径;转向支撑件位于转头后方的部分为柱形结构,转向支撑件由靠背主体的前端向后穿出于穿孔以使转头配合在外向配合座内

使得装配方便,且万向配合座能够限制转头向后脱出

[0014]作为优选,在所述靠背主体前端位于万向配合座处设有可拆卸连接的限位垫圈,该限位垫圈的直径小于转头前端的直径

继而转头与万向配合座配合后,进一步的连接限位垫圈,使得转头沿前后方向均不会脱离万向配合座,使连接稳固

[0015]作为优选,所述穿孔的下端还设有向上凸起的限位凸起,该限位凸起配置为限制
靠背主体朝后下方转动倾斜

这是由于用户实际靠在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座椅的背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背主体及转向支撑件;所述转向支撑件沿前后方向连接在靠背主体后端;高自由度转向机构,设置在靠背主体与转向支撑件之间;高自由度转向机构包括设置在转向支撑件前端呈球形或碗状形的转头以及相应设置在靠背主体后端的万向配合座;所述转头转动配合在万向配合座内以使靠背主体能够绕转向支撑件前端进行多方位转向活动;复位塔簧,沿前后方向设置在靠背主体及转向支撑件之间;复位塔簧具有位于前端的宽口面圈以及位于后端的窄口面圈;所述宽口面圈贴靠于靠背主体的后端;转动支撑件向后伸出在靠背主体的后方,且转向支撑件上设有直径大于窄口面圈的限位凸环;复位塔簧后端的窄口面圈与限位凸环前后相抵;复位塔簧适配于靠背主体的转向动作相应发生弹性收缩形变以对靠背主体进行浮动支撑;软胶护套,连接在靠背主体的后端并环绕在塔簧外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座椅的背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靠背主体的后端面凹设有装配槽;所述万向配合座设置在该装配槽的中心位置处,且万向配合座为向后凸起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座椅的背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在万向配合座的周围凹设有与宽口面圈直径相匹配的环形卡槽,所述宽口面圈嵌入在该环形卡槽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座椅的背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头呈碗状结构,由前往后,所述的转头的直径逐渐减小;所述万向配合座内具有与转头球面配合的球形内壁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座椅的背支撑件,其特征在于:万向配合座的球形内壁处还设有前后间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月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凯米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