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锯齿效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层间应力预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锯齿效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层间应力预测方法
、
装置
、
介质及设备
。
技术介绍
[0002]复合材料具有轻质
、
高强度
、
耐腐蚀及优越的可设计性能等特点,随着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及材料各项性能的提高,复合材料结构在航空航天
、
海洋和汽车等诸多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
先进复合材料在飞机制造中的应用不仅能大幅度的减轻飞机重量,还可以提升飞机的气动弹性性能,因此先进复合材料在飞机上的使用量也在逐渐增加
。
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相比于传统结构,由于层间性质的显著差异,其力学行为更加复杂,如果相关力学问题没有解决,容易导致结构破坏失效
。
[0003]由于各向异性和呈层性,复合材料层合结构胶接处强度较弱,如果相关力学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容易发生层间损伤和脱层破坏,层间应力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锯齿效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层间应力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S1
:在三节位移场中引入锯齿效应,将三阶剪切变形理论与局部锯齿函数相结合,建立考虑锯齿效应的精化锯齿理论的初始位移场;
S2
:利用层间应力连续性和自由表面条件,消去步骤
S1
中提供的初始位移场中依赖于层数的位移变量,得到精化锯齿理论的最终位移场;
S3
:利用步骤
S2
中推导的精化锯齿理论的最终位移场,结合三维平衡方程,构建层间应力场的解析表达式;
S4
:利用
Reissner
混合变分原理消去层间应力场中的面内位移二阶导数,重构最终的层间应力场,降低构造单元的难度;
S5
:对步骤
S2
和步骤
S3
中提供的最终位移场和层间应力场进行离散,利用三节点三角形单元推导单元刚度矩阵,得到单元刚度矩阵后进行组装,得到总刚度矩阵,计算结构的层间应力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锯齿效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层间应力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1
中,为考虑锯齿效应,精化锯齿理论的初始位移场可由三阶理论与局部锯齿函数组成,可写为:上式中角标
k
表示层数,
k
=1~
N
;
u0和
v0分别表示面内刚体位移,
w0表示横向位移,
u1和
v1表示转角,
u2、u3、v2和
v3表示高阶项,
φ
k
、
ψ
k
表示锯齿函数;所述锯齿函数
φ
k
、
ψ
k
具体的表达式如下:其中和表示线性插值函数,可写为:其中,局部坐标
ζ
k
=
(2z
‑
z
k+1
‑
z
k
)/(z
k+1
‑
z
k
)
;和表示层间界面位移函数,需要注意的是和是依赖于坐标
x
和
y
的函数,这一性质能使初始位移场更好的模拟锯齿效应;此外,和这两个条件被应用在初始位移场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锯齿效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层间应力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2
中,层间应力连续条件写为:
上述层间应力连续条件中包含
2(N
‑
1)
个条件,另外4个条件由层间应力的自由表面条件提供,所述自由表面条件写为:综上,将步骤
S1
中的初始位移场代入层间应力连续条件与自由表面条件中,一共提供了
2(N+1)
个条件,组成
2(N+1)
个线性方程:个线性方程:系数矩阵
A
u
、B
u
、A
v
和
B
v
可写为:可写为:可写为:可写为:其中,和表示剪切弹性模量,
a
i
=
2/(z
i+1
‑
z
i
)
,
i
=1~
N
;根据公式
(6)
变形可得如下方程:
将公式
(12)
带入初始位移场可得精化锯齿理论的最终位移场,可写为:其中系数和可写为:当
k
=1时当
k
=2~
N
‑1时当
k
=
N
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锯齿效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层间应力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3
中,根据精化锯齿理论的最终位移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应变可写为:其中,
对于线弹性材料,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本构方程可写为:其中表示第
k
层偏轴弹性模量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锯齿效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层间应力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3
中,三维平衡方程写为:利用限制条件和三维平衡方程可写为:将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应变和本构方程带入公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麒麟,陈斌斌,冷龙龙,刘永状,胡嘉琪,马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浙大城市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