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翻身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0147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压翻身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压翻身垫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辅助器械
,具体是指一种气压翻身垫


技术介绍

[0002]对于身体条件导致长期卧床的病人群体,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势很容易导致褥疮和肺积坠等疾病,因此需要看护人员定期帮助病人翻身,改变其身体姿态,促进身体血液流通;为了减轻看护人员的负担,市场上出现一些充气翻身垫,通过向床垫下方的气囊中充气,改变床垫的角度,进而帮助病人实现翻身;但是这些翻身垫自动化程度较低,只能进行简单控制,气囊位置固定无法移动,无法根据使用者的姿态调整倾斜的角度和位置,一旦使用者躺卧位置改变,气囊在原位充气时可能导致翻身失败或使用者滑落等意外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压翻身垫,将智能自锁充气褥垫固定在压敏式体态感应支架上,使用者躺在智能自锁充气褥垫上时压敏式体态感应支架对使用者的姿态和位置进行检测,随后控制巡航抬升气囊组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对智能自锁充气褥垫进行抬升,进而实现翻身效果,通过压敏式体态感应支架对使用者的姿态和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气压翻身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自锁充气褥垫(
100


压敏式体态感应支架(
200


巡航抬升气囊组件(
300
)和动力支架板(
400
),所述巡航抬升气囊组件(
300
)滑动设于动力支架板(
400
)上,所述压敏式体态感应支架(
200
)固接于动力支架板(
400
)上,所述巡航抬升气囊组件(
300
)位于压敏式体态感应支架(
200
)与动力支架板(
400
)之间,所述智能自锁充气褥垫(
100
)设于压敏式体态感应支架(
200
)上;所述巡航抬升气囊组件(
300
)包括集成梁(
301
)和抬升气囊(
302
),所述抬升气囊(
302
)设于集成梁(
301
)的上表面上,所述集成梁(
301
)滑动设于动力支架板(
400
)上,所述压敏式体态感应支架(
200
)包括支架水平板(
201
),所述支架水平板(
201
)上设有气囊通槽(
204
),所述抬升气囊(
302
)位于气囊通槽(
204
)的正下方,所述抬升气囊(
302
)充气时穿过气囊通槽(
204
)挤压智能自锁充气褥垫(
10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压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支架板(
400
)上设有动力电机(
401
),所述动力电机(
401
)的输出轴上固接有旋转螺纹杆(
406
),所述旋转螺纹杆(
406
)与动力电机(
401
)的输出轴同轴线,所述动力支架板(
400
)上还设有螺纹杆底座(
403
),所述旋转螺纹杆(
406
)与螺纹杆底座(
403
)转动连接,所述集成梁(
301
)损伤设有螺纹孔(
307
),所述螺纹孔(
307
)啮合于旋转螺纹杆(
406
)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压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支架板(
400
)上还设有承重滑道(
402
),所述承重滑道(
402
)位于旋转螺纹杆(
406
)的下方,所述集成梁(
301
)的底部转动设有承重滚轮(
306
),所述承重滚轮(
306
)与相承重滑道(
402
)接触,所述集成梁(
301
)在旋转螺纹杆(
406
)上来回移动时承重滚轮(
306
)在承重滑道(
402
)中滚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压翻身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水平板(
201
)还包括侧边凹槽(
202
)和固定插板(
203
),所述侧边凹槽(
202
)设于支架水平板(
201
)的两侧,所述固定插板(
203
)固接于支架水平板(
201
)的底面上,所述动力支架板(
400
)上设有固定插槽(
404
),所述固定插板(
203
)卡合设于固定插槽(
404
)中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杰王玲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