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977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属于生态修复方法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方法
,具体涉及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滨海滩涂湿地处于东亚
‑‑‑
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的核心地带,为众多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重要栖息地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的加剧,海滨滩涂湿地面积缩小和生态功能下降,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对湿地结构变化和功能退化极为敏感的涉禽

因此,秉持整合生态学理念,运用跨学科

多技术的栖息地生态恢复和优化方法,对保护和提升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然而,目前针对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的相关报道仍属空白,本领域亟需开发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填补本领域现有技术的上述空白这一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针对滨海滩涂湿地的待恢复区进行微地形整治,使待恢复区的从陆地到海面方向的地面坡度
≤5
°
,并对待恢复区进行基质恢复;
S2. 控制待恢复区的水体的水位在5‑
15cm
,水体水面面积占待恢复区面积的
40

60%

S3. 控制待恢复区的植被覆盖度
≤30%

≥10%
,植被高度
≤50cm
,种植和
/
或恢复耐盐植被区域;
S4. 选择和
/
或恢复待恢复区的生态夹点和
/
或生态屏障点构建生态廊道;
S5. 在待恢复区营建涉禽栖息地;所述涉禽栖息地包括:2‑3处面积
≥0.2 km2的光滩,宽
1.5

2.5m

0.5

1.2m
的生态沟渠,3‑4处面积
≥0.5km2、
水深
1.8

3.5 m
的深水区,5‑6处面积
≥0.5km2、
水深8‑
15cm
的浅水区;深水区与浅水区之间通过生态沟渠相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地面坡度5°
以下,水体的水位
8cm
以上或
15cm
以下

植被覆盖度低于
10%
或高于
30%
的滨海滩涂湿地的生态屏障点作为所述待恢复区;和
/
或,鹤鹳类涉禽栖息地的待恢复区水体的水位控制在:8‑
15cm
,鸻鹬类涉禽栖息地的待恢复区水体的水位控制在:5‑
8c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S1
中,基质恢复包括:采用疏浚泥薄层覆盖法恢复基质;和
/
或,所述基质恢复还包括:选择粒径范围为
0.05

0.01mm
的泥沙,构造粉沙淤泥质滩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滨海滩涂湿地涉禽栖息地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
S2
中,控制待恢复区的水体的水位指,在待恢复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丽娟刘刚李伟张曼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