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广角轻薄化大光圈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9276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广角轻薄化大光圈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主要由6枚透镜构成,通过选取合适数量的透镜并合理配置各个透镜的屈折力、面型,使得光学镜头能够具有较大的视场角范围的同时兼备轻薄化的特点,同时还可以较好地捕获到物体细节信息,提高光学镜头捕捉拍摄物体的细节能力,改善光学镜头的画质感,提高光学镜头的分辨率和成像清晰度,使得光学镜头具有超广角、轻薄化、大光圈的优势,以满足人们对光学镜头的高清成像要求。满足人们对光学镜头的高清成像要求。满足人们对光学镜头的高清成像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广角轻薄化大光圈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是一种超广角轻薄化大光圈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镜头。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其中,广角镜头具有更大的拍摄视野,可以在有限距离范围内拍摄出大场面或全景照片,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然而,传统的广角镜头为了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具有较大的视角范围,难以同时满足高规格与微型化的需求,特别是大光圈或具有较广视角的微型镜头等。现有技术中,为配置超广角特色的镜头,容易导致系统化总长变长,无法达到小型化的需求。因此,同时兼具广视角且小型化特色的摄影设备能满足未来市场的规格与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应用于微型镜头的光学系统,普遍存在总长变长、无法达到小型化需求的问题,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超广角轻薄化大光圈光学系统,能够具有较大的视场角范围的同时兼备轻薄化的特点。
[0004]一种超广角轻薄化大光圈光学系统,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由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广角轻薄化大光圈光学系统,沿光轴从物面到像面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其物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其像侧面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具有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其像侧面为凸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轻薄化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系统满足如下条件:460<2*HFOV/EPD<560;其中,HFOV为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EPD为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轻薄化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系统满足如下条件:6.8≤2*ImagH/EPD≤8.3;其中,Imgh为所述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EPD为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轻薄化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系统满足如下条件:3.8<f56/f<5.9;或

7.2<f1*f4/f<

6.3;或2.5<|(f5

f6)|/f5<5.5;其中,f56为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有效组合焦距,f为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轻薄化大光圈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学系统满足如下条件:10.7<(R1+R2)/R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兴海潘正江熊光泽赵卫平杨林松
申请(专利权)人:弘景光电仙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