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边梁外侧模板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8893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梁外侧模板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边梁外侧模板加固装置,经梁钢筋笼设在边梁槽内,在梁钢筋笼顶部设层钢筋笼,层钢筋笼延伸实现层钢筋笼板面结构形成,且利用外侧模板高出层钢筋笼上表面,并在高出的外侧模板上设连通孔,同时,在外侧模板上的连通孔与层钢筋笼间设抓紧件,抓紧件上设抓紧齿组,抓紧齿组能够插入到梁钢筋笼内,抓紧件与连通孔经第一扣紧件连接,实现了对边梁外侧模板顶端的固定,结合外侧模板底端与底模板之间的连接,极大程度简化了边梁外侧模板加固施工工序,降低了加固施工难度,有助于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梁外侧模板加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梁外侧模板固定
,尤其是一种边梁外侧模板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边梁模板搭设施工过程中,对于边梁外侧模板加固方式主要集中在:一

搭建脚手架支撑边梁外侧模板,利用脚手架抵紧固定方式实现固定,虽然该种固定方式较牢靠,且稳定性较优,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脚手架杆和搭建脚手架时间,导致外侧模板固定施工强度大,成本高;二

利用铁丝拉结,该固定方式施工效率快,能够避免对外侧模板支撑而搭建脚手架,有助于降低施工成本,但是铁丝拉结容易产生扰动且铁丝具有伸缩性,致使边梁混凝土成型质量差,而且拉结铁丝锈蚀容易产生渗水隐患,影响边梁浇筑的整体质量;三

采用对拉螺杆拉结,但是对拉螺杆是通过直接穿过内侧模板与外侧模板,导致在梁浇筑完成之后,对拉螺杆位于梁内,无法重复利用,造成对拉螺杆消耗量较大,成本较高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边梁外侧模板固定方式作出了大量研究,例如:专利号为
201721532518.5
公开了用于边梁外侧模板加固的螺杆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加工有安装孔,所述固定底板通过安装在安装孔上的铁钉固定在边梁底模上,所述固定底板上固定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过边梁外侧模板的通孔,在边梁外侧模板外侧面的螺杆上安装有紧扣件

再例如:专利号为
202111326395.0
公开了后浇边梁整体式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水平设置,该上支撑板用于搭设于与待浇筑的边梁相连的楼板上,所述上支撑板与楼板重叠的部分形成支撑部,悬挑于楼层板外的部分形成安装部;在所述上支撑板的上侧设有吊环;在所述安装部的下侧可拆卸安装有整体式边梁模板;所述下支撑板用于搭设于待浇筑的边梁下层的楼板上,在下支撑板上侧设有第一撑杆,所述第一撑杆上端与边梁模板的下侧连接,下端与下支撑板连接;在所述上支撑板上还开设有浇筑口,用于向边梁模板中浇筑混凝土

再例如:专利号为
202220590811.1
公开了建筑外围边梁侧模板的加固机构,通过将固定片固定在楼板模板上,通过废料钢筋和螺杆形成拉杆,拉杆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片上,另一端穿过边梁侧模板后利用锁紧机构锁紧,保证拉杆牢牢拉住楼板模板和边梁外侧模板,并且在加固过程中便于调整边梁侧模板的平整度和垂直度,使得边梁外侧模板在混凝土浇筑侧向荷载的作用下保持稳定,极大保证了边梁的截面尺寸,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为后续装修顺利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再例如:专利号为
202221668148.9
公开了边梁模板用支撑装置及支撑系统,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有一支撑模块,所述支撑模块包括用于支撑边梁底面模板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第一夹紧件

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一夹紧件

第二夹紧件配合用于夹紧边梁内外侧模板;还包括一用于支撑边梁外侧模板上部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有一安装杆,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杆上且位于第一夹紧件的上方,第一夹紧件的一侧

第二支撑件的一侧配合形成用于支撑边梁外侧模板的假想支撑面

[0004]可见,现有技术中针对了传统的边梁外侧模板固定方式所存在缺陷进行了大量改进,但对于边梁外侧模板固定将直接关系着边梁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不断开展边梁外侧
模板固定技术研究,优化边梁外侧模板固定方式,缩短边梁外侧模板施工周期,降低边梁外侧模板施工成本,保障边梁施工质量,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经常性面临的技术难题

[0005]基于此,本研究人员结合边梁模板安装施工实践和现有技术中所公开的技术手段,针对传统边梁外侧模板安装固定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了边梁外侧模板固定新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边梁外侧模板加固装置

[0007]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8]边梁外侧模板加固装置,包括内侧模板

底模板和外侧模板,所述内侧模板底端与所述底模板连接,所述外侧模板底端与所述底模板连接,且所述内侧模板

所述底模板和所述外侧模板组成
U
型的边梁槽,所述边梁槽内安放有梁钢筋笼,所述梁钢筋笼顶端设层钢筋笼,所述内侧模板顶端设有层模板,所述层钢筋笼延伸至所述层模板顶部;所述外侧模板顶端高出所述层钢筋笼上表面,且在高出的所述外侧模板上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层钢筋笼之间设抓紧件,所述抓紧件上设有能插入到所述梁钢筋笼内抓紧齿组,且所述连通孔内设第一扣紧件,所述第一扣紧件与所述抓紧件连接

[0009]经梁钢筋笼设在边梁槽内,在梁钢筋笼顶部设层钢筋笼,层钢筋笼延伸实现层钢筋笼板面结构形成,且利用外侧模板高出层钢筋笼上表面,并在高出的外侧模板上设连通孔,同时,在外侧模板上的连通孔与层钢筋笼间设抓紧件,抓紧件上设抓紧齿组,抓紧齿组能够插入到梁钢筋笼内,抓紧件与连通孔经第一扣紧件连接,实现了对边梁外侧模板顶端的固定,结合外侧模板底端与底模板之间的连接,极大程度简化了边梁外侧模板加固施工工序,降低了加固施工难度,有助于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

[0010]为了保障第一口紧件与抓紧件连接的方便性,同时确保连接的稳定性,优选,所述第一扣紧件是螺栓,所述抓紧件沿所述连通孔的轴向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预设有与所述螺栓相匹配连接的螺帽组件,且所述螺帽组件固定安装或者一体成型安装在所述连接孔内

[0011]本专利技术创造所述抓紧件采用但不仅限于钢板或混凝土预制而成

使得在板面及梁经混凝土浇筑而成之后,抓紧件位于所述板面混凝土内,确保混凝土与抓紧件之间的结合效果

[0012]为了能够提高抓紧件对层钢筋笼和
/
或梁钢筋笼抓紧卡紧效果,提高边梁外侧模板加固效果,优选,所述抓紧件包括四条首尾一体成型相连的连接梁,且在一条连接梁上一体成型设有扣紧板;所述扣紧板沿所述连通孔的轴向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预设有与所述螺栓相匹配连接的螺帽组件,且所述螺帽组件固定安装或者一体成型安装在所述连接孔内;所述连接梁连接点处一体成型设有垂直于所述扣紧板板面的抓紧齿组

[0013]为了增强抓紧卡紧效果,优选,所述抓紧齿组包括远离所述扣紧板一侧的外抓紧齿和位于所述扣紧板与所述连接梁连接一侧的内抓紧齿,所述内抓紧齿和
/
或所述外抓紧齿能插入到所述梁钢筋笼内被卡紧

[0014]为了避免抓紧件影响混凝土浇筑,优选,所述连接梁经首尾一体成型连接成抓紧板面,所述抓紧板面中心设有镂空孔

[0015]为了提高对梁外侧模板的加固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边梁外侧模板加固装置,包括内侧模板
(2)、
底模板
(3)
和外侧模板
(4)
,所述内侧模板
(2)
底端与所述底模板
(3)
连接,所述外侧模板
(4)
底端与所述底模板
(3)
连接,且所述内侧模板
(2)、
所述底模板
(3)
和所述外侧模板
(4)
组成
U
型的边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槽内安放有梁钢筋笼
(6)
,所述梁钢筋笼
(6)
顶端设层钢筋笼
(7)
,所述内侧模板
(2)
顶端设有层模板
(1)
,所述层钢筋笼
(7)
延伸至所述层模板
(1)
顶部;所述外侧模板
(4)
顶端高出所述层钢筋笼
(7)
上表面,且在高出的所述外侧模板
(4)
上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所述层钢筋笼
(7)
之间设抓紧件
(5)
,所述抓紧件
(5)
上设有能插入到所述梁钢筋笼
(6)
内抓紧齿组,且所述连通孔内设第一扣紧件
(8)
,所述第一扣紧件
(8)
与所述抓紧件
(5)
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边梁外侧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紧件
(8)
是螺栓,所述抓紧件
(5)
沿所述连通孔的轴向设有连接孔
(5.5)
,所述连接孔
(5.5)
内预设有与所述螺栓相匹配连接的螺帽组件,且所述螺帽组件固定安装或者一体成型安装在所述连接孔
(5.5)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边梁外侧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紧件
(5)
采用钢板或混凝土预制而成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边梁外侧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紧件
(5)
包括四条首尾一体成型相连的连接梁
(5.1)
,且在一条连接梁
(5.1)
上一体成型设有扣紧板
(5.2)
;所述扣紧板
(5.2)
沿所述连通孔的轴向设有连接孔
(5.5)
,所述连接孔
(5.5)
内预设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业煜朱立华何銛宋升吴勇付应熊朱德文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