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塘水体修复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833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河塘水体修复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塘水体修复的MBR工艺水质循环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水体处理
,尤其是一种用于河塘水体修复的
MBR
工艺水质循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MBR
工艺广泛地应用于河塘水体修复处理中,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工艺,生物反应器中的混合液经循环泵增压后打至膜组件的过滤端,在压力作用下混合液中的液体透过膜,成为系统处理水;固形物

大分子物质等则被膜截留,随着浓缩液回流到生物反应器内,其特点是运行稳定可靠,易于膜的清洗

更换及增设

但是为减少污染物在膜表面的沉积,延长膜的清洗周期,需要较高的膜面流速,因而配置的循环泵需要较高的流量,单位产水能耗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提供一种用于河塘水体修复的
MBR
工艺水质循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4]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河塘水体修复的
MBR
工艺水质循环设备,包括生物反应器与膜装置,接通在生物反应器与膜装置之间的管道,设置在管道上的循环泵,所述管道外侧顶部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部竖直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同轴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管道上设有第一让位孔,所述支撑轴底端穿过第一让位孔延伸至管道内部,所述支撑轴底端同轴设有第一叶轮,所述支撑轴顶端延伸出通孔且同轴设有第二叶轮,所述支撑座顶端设有进气件,所述进气件位于第二叶轮外侧,所述进气件上接通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排气端延伸至管道内部,所述出气管的排气端位于循环泵与第一叶轮之间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循环泵将生物反应器中的混合液泵送至膜装置中过滤,此时通过混合液的动力推动第一叶轮转动,此时第一叶轮通过支撑轴带动第二叶轮同步转动,此时空气经过进气件流向第二叶轮,在离心的作用下,空气从第二叶轮的中心流向进气件的流道并形成高压气流,此时通过出气管将高压气流排至管道中,推动混合液流动,此时不需要提高循环泵的流量,即可提高膜面流速,进而降低单位产水能耗

[0006]优选的,所述进气件包括设置在支撑座顶端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底部设有用于支撑轴穿过的第二让位孔,所述进气管顶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进气管均位于第二叶轮外侧,所述进气管侧面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与出气管的进气端接通

[0007]优选的,所述出气管排气端的中心轴线与管道的中心轴线形成的角度
α

25
°

30
°

[0008]优选的,所述出气口与出气管的进气端之间接通有中冷器

[0009]优选的,所述出气管上接通有泄压管,所述泄压管上设有泄压阀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座侧面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通孔相贯通

[0011]有益效果:通过循环泵将生物反应器中的混合液泵送至膜装置中过滤,此时通过
混合液的动力推动第一叶轮转动,此时第一叶轮通过支撑轴带动第二叶轮同步转动,此时空气经过进气件流向第二叶轮,在离心的作用下,空气从第二叶轮的中心流向进气件的流道并形成高压气流,此时通过出气管将高压气流排至管道中,推动混合液流动,此时不需要提高循环泵的流量,即可提高膜面流速,进而降低单位产水能耗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图1中的
A
放大图

[0014]附图标记为:
1、
生物反应器;
2、
膜装置;
3、
循环泵;
4、
管道;
5、
第一让位孔;
6、
第一叶轮;
7、
支撑轴;
8、
第二叶轮;
9、
进气管;
10、
进气口;
11、
出气口;
12、
第二让位孔;
13、
支撑座;
14、
通孔;
15、
注油孔;
16、
中冷器;
17、
出气管;
18、
泄压管;
19、
泄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

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1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

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16]一种用于河塘水体修复的
MBR
工艺水质循环设备,如图1和图2,包括生物反应器1与膜装置2,接通在生物反应器1与膜装置2之间的管道4,设置在管道4上的循环泵3,管道4外侧顶部设有支撑座
13
,支撑座
13
内部竖直设有通孔
14
,通孔
14
内部同轴转动连接有支撑轴7,管道4上设有第一让位孔5,支撑轴7底端穿过第一让位孔5延伸至管道4内部,支撑轴7底端同轴设有第一叶轮6,支撑轴7顶端延伸出通孔
14
且同轴设有第二叶轮8,支撑座
13
顶端设有进气件,进气件位于第二叶轮8外侧,进气件上接通有出气管
17
,出气管
17
的排气端延伸至管道4内部,出气管
17
的排气端位于循环泵3与第一叶轮6之间

[0017]如图1和图2,通过循环泵3将生物反应器1中的混合液泵送至膜装置2中过滤,此时通过混合液的动力推动第一叶轮6转动,此时第一叶轮6通过支撑轴7带动第二叶轮8同步转动,此时空气经过进气件流向第二叶轮8,在离心的作用下,空气从第二叶轮8的中心流向进气件的流道并形成高压气流,此时通过出气管
17
将高压气流排至管道4中,推动混合液流动,此时不需要提高循环泵3的流量,即可提高膜面流速,进而降低单位产水能耗

[0018]如图1和图2,进气件包括设置在支撑座
13
顶端的进气管9,进气管9底部设有用于支撑轴7穿过的第二让位孔
12
,进气管9顶部设有进气口
10
,进气口
10
与进气管9均位于第二叶轮8外侧,进气管9侧面设有出气口
11
,出气口
11
与出气管
17
的进气端接通,空气经过进气口
10
流向第二叶轮8,在离心的作用下,空气从第二叶轮8的中心流向进气管9并形成高压气流,此时通过出气口
1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河塘水体修复的
MBR
工艺水质循环设备,包括生物反应器
(1)
与膜装置
(2)
,接通在生物反应器
(1)
与膜装置
(2)
之间的管道
(4)
,设置在管道
(4)
上的循环泵
(3)
,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
(4)
外侧顶部设有支撑座
(13)
,所述支撑座
(13)
内部竖直设有通孔
(14)
,所述通孔
(14)
内部同轴转动连接有支撑轴
(7)
,所述管道
(4)
上设有第一让位孔
(5)
,所述支撑轴
(7)
底端穿过第一让位孔
(5)
延伸至管道
(4)
内部,所述支撑轴
(7)
底端同轴设有第一叶轮
(6)
,所述支撑轴
(7)
顶端延伸出通孔
(14)
且同轴设有第二叶轮
(8)
,所述支撑座
(13)
顶端设有进气件,所述进气件位于第二叶轮
(8)
外侧,所述进气件上接通有出气管
(17)
,所述出气管
(17)
的排气端延伸至管道
(4)
内部,所述出气管
(17)
的排气端位于循环泵
(3)
与第一叶轮
(6)
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塘水体修复的
MBR
工艺水质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件包括设置在支撑座
(13)
顶端的进气管
(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陈沛君李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苏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