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8189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座椅,折叠座椅包括坐垫单元、靠背单元、档位调节单元,靠背单元包括连接杆,连接杆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档位调节单元包括轮齿、转盘、卡接结构,第一转动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铰轴,轮齿设置于第二转动杆的端部,卡接结构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杆上,转盘设置于第一铰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档位调节单元处于连接杆的中部,便于在坐垫单元上设置坐包的情形下使折叠座椅的体积尽可能收缩;当第一抵接部与卡接结构连接时,折叠座椅能够收缩至最小体积或进行复位,当轮齿与卡接结构连接时,第二转动杆能够进行多档位调节,以使第二转动杆与坐垫单元之间的角度进行多档位调节,以简单的结构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坐姿。不同坐姿。不同坐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坐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座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人们对坐具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坐具满足便携的要求。常见的便携座椅能够将靠背向坐垫的方向旋转折叠,以达到缩小体积、便于携带的作用。基于铰接旋转方式的特点,当坐垫上额外设置坐包时,靠背的转动角度受到坐包限制,靠背转动到极限位置时,靠背与坐垫之间仍存在一定角度,不利于座椅体积的缩小。同时,在大部分折叠座椅中,靠背与坐垫之间的张开角度恒定,不利于用户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靠背与坐垫的张角。
[0003]相关技术中,靠背与坐垫之间的张开角度能够进行多档位调节,但档位的调节需要依靠额外设置的操作杆进行活动或定位,结构复杂,涉及零件众多,不利于生产和维护。
[0004]中国专利文献CN211054978U公开了一种多档位汽车座椅靠背调节机构,采用设置齿轮槽的上连接板与设置齿轮爪的解锁手柄相互配合,实现靠背骨架倾斜角度的多档位调节。调节时,一方面需要按压解锁手柄,另一方面需要推动靠背骨架,多个动作联合才能进行有效调节,操作复杂,且靠背骨架处于靠近坐垫骨架的极限位置时,二者之间的角度仍较大,即不利于座椅体积的尽量缩小。
[0005]中国专利文献CN219109060U公开了一种安全坐蔸及安全座椅,采用下靠背下锁定件、锁定槽、解锁轨道、传动件、固定转动件、牵引块、牵引绳、调节组件共同实现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的切换,从而调整上靠背组件、下靠背组件的倾斜角度,需要多个精密部件的相互配合实现调整,结构复杂。调节时,一方面需要推动上靠背组件、下靠背组件,另一方面,需要按压调节组件上的调节扳手,多个动作联合才能进行有效调节,操作复杂。且通过折叠尽量缩小座椅的体积时,上靠背组件、下靠背组件需要分别进行不同方向的转动,进一步提升操作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座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座椅,折叠座椅包括坐垫单元、靠背单元、档位调节单元,所述坐垫单元水平设置,所述坐垫单元用于支撑用户的臀部;所述靠背单元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杆,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坐垫单元连接,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杆通过所述档位调节单元连接,所述档位调节单元包括轮齿、转盘、卡接结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坐垫单元,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铰轴,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铰轴上,若干所述轮齿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端部,各所述轮齿呈圆弧分布,所述卡接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杆,所述卡接结构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轮齿啮合,所述转盘设置于所述第一铰轴上,所述转盘能够推动所述卡接结构,以使所述卡接结构连接或脱离所述轮齿。
[0008]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档位调节单元处于连接杆的中部,当第二转动杆转动到与坐垫单元近似水平时,第二转动杆至坐垫单元之间仍存在一定空间,便于在坐垫单元上设置坐包的情形下使折叠座椅的体积尽可能收缩,便于携带;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动杆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转盘也一同进行转动,当第一抵接部与卡接结构连接时,折叠座椅能够收缩至最小体积或进行复位,当轮齿与卡接结构连接时,第二转动杆能够进行多档位调节,且锁定在调整后的位置,以使第二转动杆与坐垫单元之间的角度进行多档位调节,以简单的结构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坐姿。
[0009]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盘包括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凹陷部,所述第一抵接部至所述第一铰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轮齿的齿顶至所述第一铰轴的距离,所述第二抵接部至所述第一铰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轮齿的齿根至所述第一铰轴的距离,所述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之间,所述第二转动杆上设置有挡杆,所述挡杆处于所述凹陷部的范围内。
[0010]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二端中空,所述卡接结构、所述转盘、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端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二端内部。
[0011]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设置有第二铰轴,所述卡接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铰轴上,所述第二铰轴上设置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与所述卡接结构连接。
[0012]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折叠座椅还包括扶手单元,所述扶手单元包括第三转动杆、第四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坐垫单元,所述第三转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转动杆铰接,所述第四转动杆能够向所述坐垫单元的方向转动。
[0013]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坐垫单元成角度。
[0014]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坐垫单元上设置有若干定位杆,各所述定位杆分别连接各所述第一转动杆。
[0015]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坐垫单元的中部设置有横梁。
[0016]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折叠座椅还包括座椅套,所述座椅套与折叠座椅可拆卸连接,所述座椅套覆盖于折叠座椅的表面,所述座椅套上设置有拉链。
[0017]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椅套内设置有坐包、靠包,所述坐包设置于所述坐垫单元上,所述靠包设置于所述靠背单元上。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图1是本技术折叠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折叠座椅中档位调节单元的剖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折叠座椅中档位调节单元的爆炸图;
[0023]图4是本技术折叠座椅中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101.坐垫单元;102.横梁;
[0026]201.靠背单元;202.第一转动杆;203.第二转动杆;204.定位杆;
[0027]301.档位调节单元;302.轮齿;303.转盘;304.卡接结构;305.第一铰轴;306.卡槽;
[0028]401.第一抵接部;402.第二抵接部;403.凹陷部;404.挡杆;405.第二铰轴;
[0029]501.扶手单元;502.第三转动杆;503.第四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0]本部分将结合图1至图4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中部”、“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垫单元,所述坐垫单元水平设置,所述坐垫单元用于支撑用户的臀部;靠背单元,所述靠背单元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杆,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坐垫单元连接,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档位调节单元,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二转动杆通过所述档位调节单元连接,所述档位调节单元包括轮齿、转盘、卡接结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坐垫单元,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铰轴,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端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铰轴上,若干所述轮齿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杆的端部,各所述轮齿呈圆弧分布,所述卡接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转动杆,所述卡接结构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轮齿啮合,所述转盘设置于所述第一铰轴上,所述转盘能够推动所述卡接结构,以使所述卡接结构连接或脱离所述轮齿;其中,所述转盘包括第一抵接部、第二抵接部、凹陷部,所述第一抵接部至所述第一铰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轮齿的齿顶至所述第一铰轴的距离,所述第二抵接部至所述第一铰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轮齿的齿根至所述第一铰轴的距离,所述凹陷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之间,所述第二转动杆上设置有挡杆,所述挡杆处于所述凹陷部的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的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缘道缘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