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膜接头结构及农作物打包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7576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打包膜接头结构及农作物打包膜,包括:易撕线,设置于打包膜上,使所述打包膜能够在所述易撕线处断开分段;第一粘胶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打包膜接头结构及农作物打包膜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材料
,具体地,涉及一种打包膜的接头结构及农作物打包膜


技术介绍

[0002]通过采棉打包一体机可以实现棉花采收

打包全程机械化,有效避免传统采棉机在棉花转运过程中被头发丝等杂质污染的问题,大幅提高棉花品质,并解决了从棉花采收

运输到轧花厂堆放

储存等一系列问题

[0003]棉花打包膜是一段用于卷绕打包棉花的材料,一段棉花打包膜对应打包一捆棉花

棉花打包膜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存储和自动化打包棉花,通常将多段相互独立的棉花打包膜通过接头结构首尾相连,形成卷状结构

传统的棉花打包膜接头方案采用进口厂商的产品结构即所谓的“Z

Lock”二段膜拼接形式

专利文献
CN200580020614.5
公开了一种采用
Z
形锁系统的包装材料及其制造与使用方法,通过这种
Z
形锁结构将棉花打包膜相互连接在一起

然而,这种结构在实际使用存在如下缺陷:
[0004]1、
打包膜在生产后还需要增加相互粘贴的生产工艺,对于粘贴的可靠性

准确性要求较高,且工艺繁琐

[0005]2、
打包膜在放卷过程中,一旦张力过大,
Z
形锁结构部分在拉力作用下容易提前断开,此时容易导致断开部分之后的打包膜无法被传送辊正常传输至打包棉花的工位

如图1所示,打包膜1在放卷过程中,若张力过大,
Z
形锁结构部分容易在辊2和辊3之间断开,导致后续打包膜无法通过辊3传输至打包目标物4的工位而出现的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包膜接头结构及农作物打包膜

[0007]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打包膜接头结构,包括:
[0008]易撕线,设置于打包膜上,使所述打包膜能够在所述易撕线处断开分段;
[0009]第一粘胶层

第二粘胶层,分别粘接在所述易撕线两侧的前一段打包膜和后一段打包膜上;
[0010]单面离型层,所述单面离型层的离型面部分粘接在所述第一粘胶层上,所述单面离型层的非离型面部分粘接在所述第二粘胶层上

[0011]优选地,所述单面离型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粘胶层沿所述打包膜至所述第二粘胶层的最大长度

[0012]优选地,所述单面离型层呈折叠状态,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粘胶层和所述第二粘胶层上;
[0013]所述单面离型层的折叠部分位于所述易撕线的所述第一粘胶层所在侧;
[0014]所述折叠部分的前侧与所述第一粘胶层的前侧齐平或突出于所述第一粘胶层的
[0035]如图2所示,一种打包膜接头结构,在打包膜5上设置有易撕线6,易撕线6可以是通过打孔的方式得到的虚线状的裁线,也可以是一条切割出的直线线段,使打包膜能够在易撕线处易于断开分段,得到用于打包目标物的所需长度的一段打包膜

易撕线6的数量不限,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设置

易撕线6的方向通常设置为打包膜5的宽度方向,也可以为倾斜于宽度方向一定角度的斜线,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0036]在易撕线6一侧的前一段打包膜
501
上粘接有第一粘胶层7,在易撕线6另一侧的后一段打包膜
502
上粘接有第二粘胶层
8。
单面离型层9的离型面
(
斜线所在面的相对面
)
部分粘接在第一粘胶层7上,单面离型层9的非离型面
(
斜线所在面
)
部分粘接在第二粘胶层8上

[0037]其中,单面离型层9的长度需要大于第一粘胶层沿打包膜至第二粘胶层的最大长度,在此情况下,为了便于平整的卷绕收纳,单面离型层9呈折叠状态,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上,单面离型层9的折叠部分位于易撕线的第一粘胶层所在侧

单面离型层9可以是离型纸

离型膜,单面离型层9优选有一定程度以上的折弯性能和挺度以及拉伸屈服强度的材料

[0038]在本实施例中,折叠部分的前侧向前突出于第一粘胶层7的前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单面离型层9的长度更长,同时也能使单面离型层9与第一粘胶层7避免意外脱离粘接或者过早脱离粘接

如图3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折叠部分的前侧也可以与第一粘胶层的前侧齐平

同时,更长的单面离型层9能够构成下一段打包膜
502
的更长的引头

[003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粘胶层7的后侧与易撕线6之间具有预设距离,预设距离优选大于0且小于等于
50mm。
在卷绕打包农作物后,这个距离内的打包膜5会延伸出打包的农作物卷之外

设置预设距离的目的是为了既能够降低对粘接打包膜接头结构时对定位精度的要求,同时又降低了该距离内的打包膜5在卷绕打包后在农作物的秸秆挤压

拉扯下受到法向力的概率,从而避免固定打包好的农作物粘接失败而散开

当然,在制备工艺能力足够的条件下,第一粘胶层7的后侧与易撕线6也可以如图3所示直接相邻,打包膜5也就不会延伸出打包的农作物卷之外,如此可以完全避免农作物的秸秆挤压

拉扯的问题

[0040]在本实施例中,打包膜5的表面没有进行过额外的处理工艺,在如图3所示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对易撕线6分隔出的每一段打包膜5的表面处理成两个区域:粘性区
(
圆圈所在部分的表面
)
和非粘性区
(
无圆圈所在部分的表面
)。
第一粘胶层7位于易撕线6前一段打包膜
501
的粘性区之中,第二粘胶层8位于易撕线后一段打包膜
502
的非粘性区之中

[0041]本实施例打包膜接头结构,采用一体成型的打包膜,省去了打包膜之间的拼接工艺,通过易撕线使得相邻两段打包膜保持一体化的物理连接,使打包膜在放卷打包时相比传统粘贴方式可以承受更大的拉力

同时,通过单面离型层的设计,可以在易撕线断开后的前后两段打包膜继续保持连接状态,通过单面离型层随着前一段打包膜的卷绕拉力而拉伸展开,随后单面离型层9的离型面与第一粘胶层7的粘接力小,因而单面离型层9的离型面与第一粘胶层7会脱离粘接,而单面离型层9的非离型面与第二粘胶层8的粘接力较大,会继续保持连接状态,拉伸展开后的单面离型层9可以作为后一段打包膜的引头有效被打包设备获取,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打包膜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易撕线,设置于打包膜上,使所述打包膜能够在所述易撕线处断开分段;第一粘胶层

第二粘胶层,分别粘接在所述易撕线两侧的前一段打包膜和后一段打包膜上;单面离型层,所述单面离型层的离型面部分粘接在所述第一粘胶层上,所述单面离型层的非离型面部分粘接在所述第二粘胶层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包膜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面离型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粘胶层沿所述打包膜至所述第二粘胶层的最大长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包膜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面离型层呈折叠状态,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粘胶层和所述第二粘胶层上;所述单面离型层的折叠部分位于所述易撕线的所述第一粘胶层所在侧;所述折叠部分的前侧与所述第一粘胶层的前侧齐平或突出于所述第一粘胶层的前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强华
申请(专利权)人:申飞包装材料绍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