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7253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主体、可动组件及电连接件。主体设有腔体及装载孔,腔体通过装载孔与外界连通,腔体用于装载气溶胶产生基质。可动组件安装于主体并能在相对于主体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第一位置时,可动组件遮挡装载孔,在第二位置时,可动组件开放装载孔。可动组件集成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用于在被触发时生成触发信号。在可动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电连接件均电连接控制开关及主体内的控制器,电连接件用于传输所述触发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本申请中,可动组件集成有控制开关,电连接件将控制开关产生的触发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无需在主体上设置控制开关,利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小型化。成装置的小型化。成装置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溶胶生成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雾化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溶胶生成装置是一种能够利用加热不燃烧(Heat Not Burning,HNB)技术作用于气溶胶产生基质并产生气溶胶的小型设备。具体地,气溶胶生成装置通常是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到可以产生气溶胶但是不足以燃烧的温度,便可在不燃烧的前提下,让气溶胶产生基质产生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
[0003]目前,为了保持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主体的内部清洁,防止外部物质掉入主体内部,气溶胶生成装置通常会设置盖体,盖体用于遮盖或打开设置在主体上并用于装载气溶胶产生基质的装载孔。另外,气溶胶生成装置还会设置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用于触发位于主体内的其他器件启动工作。由于控制开关通常是设置在主体上,占据了主体上的空间,不利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至少用于解决如何实现气溶胶生成装置小型化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主体、可动组件及电连接件。所述主体设有腔体及装载孔,所述腔体通过所述装载孔与外界连通,所述腔体用于装载气溶胶产生基质。所述可动组件安装于所述主体,并能从在相对于所述主体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可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可动组件遮挡所述装载孔,在所述可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可动组件开放所述装载孔。所述可动组件集成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在被触发时生成触发信号。在所述可动组件处于所述主体的第一位置或所述主体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电连接件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及所述主体内的控制器,所述电连接件用于传输所述触发信号至所述控制器。
[000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可动组件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开关被触发生成第一触发信号;在所述可动组件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开关被触发生成第二触发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和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执行不同的控制。
[000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动组件安装于所述主体的顶部,并能沿所述主体的顶部滑动,以到达所述主体的第一位置或所述主体的第二位置。
[000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动组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主体的顶部内。
[000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的顶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可动组件内。
[00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动组件能够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主体的顶部的多个位置,多个所述位置包括所述主体的第一位置及所述主体的第二位置。
[00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动组件包括承载件、操控件及所述控制开关,所述承载
件和所述操控件相互结合并共同形成收容腔,所述控制开关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操控件暴露于所述主体的外部,并用于供用户操作,所述承载件和/或所述操控件与所述主体的顶部抵触,在所述操控件被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操控件触发所述控制开关。
[00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件和所述操控件为一体结构。
[00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件和所述操控件为分体结构。
[00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电路板及触发件,所述电路板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相较于所述第二侧更靠近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操控件,所述触发件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触发件与所述承载件的底壁相对间隔或相对接触。
[00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电路板及触发件,所述电路板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相较于所述第二侧更靠近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承载件,所述触发件位于所述第二侧,所述触发件与所述操控件的顶壁相对间隔或相对接触。
[001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电路板及触发件,所述电路板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相较于所述第二侧更靠近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操控件,所述触发件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触发件与所述承载件的底壁相对间隔或相对接触。
[00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电路板及触发件,所述电路板包括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相较于所述第二侧更靠近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操控件,所述触发件位于所述第二侧,所述触发件与所述操控件的底壁相对间隔或相对接触。
[001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件的底壁设有贯通孔;所述电连接件包括弹性的顶针连接器,所述顶针连接器安装于所述主体,所述顶针连接器的顶针从所述贯通孔伸入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001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件的底壁设有贯通孔;所述电连接件包括柔性电路板或导线,所述柔性电路板或所述导线的一端收容于所述主体内,另一端从所述贯通孔伸入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002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件的底壁设有贯通孔;所述电连接件包括导电弹片,所述导电弹片的一端位于所述主体内,另一端从所述贯通孔伸入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0021]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将控制开关集成于可动组件,并通过电连接件将控制开关产生的触发信号传递至主体内的控制器,以控制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工作状态,而无需在主体上设置控制开关,避免占用主体上的空间,从而有利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小型化。
[0022]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3]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
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4]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0025]图2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6]图3是图2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4是图3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IV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8]图5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9]图6是图5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7是图6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VII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1]图8是本申请又一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3]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气溶胶产生基质200;
[0034]主体10、腔体11、装载孔13、主体的底部15、主体的顶部17、顶面171、凹槽151、凹槽的底部1511;
[0035]可动组件30、承载件31、承载件的底壁311、承载件的侧壁313、贯通孔315、操控件33、操控件的顶壁331、操控件的侧壁333、收容腔34、控制开关35、电路板351、第一侧3511、第二侧3513、触发件353;
[0036]电连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有腔体及装载孔,所述腔体通过所述装载孔与外界连通,所述腔体用于装载气溶胶产生基质;可动组件,所述可动组件安装于所述主体,并能在相对于所述主体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可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可动组件遮挡所述装载孔,在所述可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可动组件开放所述装载孔,所述可动组件集成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用于在被触发时生成触发信号;及电连接件,在所述可动组件处于所述主体的第一位置或所述主体的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电连接件均电连接所述控制开关及所述主体内的控制器,所述电连接件用于传输所述触发信号至所述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动组件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一位置时,所述控制开关被触发生成第一触发信号;在所述可动组件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二位置时,所述控制开关被触发生成第二触发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和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执行不同的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组件安装于所述主体的顶部,并能沿所述主体的顶部滑动,以到达所述主体的第一位置或所述主体的第二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组件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主体的顶部内;和/或所述主体的顶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可动组件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组件能够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主体的顶部的多个位置,多个所述位置包括所述主体的第一位置及所述主体的第二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组件包括承载件、操控件及所述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呙于波金祖涛梁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