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652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送风组件和空调器,送风组件包括主风模块和新风模块;主风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单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组件和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涉及一种带换气功能的送风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人们对室内环境的健康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出现许多搭载了换气系统功能的空调产品,其主要功能就是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

[0003]新风空调包括主风模块和新风模块,主风模块包括风道构件和主风机,主风机包括电机和贯流风叶,风道构件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电机从贯流风叶的第一轴向端驱动风叶转动,风叶设置在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风道构件的出风口正对空调机体前侧的送风口

新风模块则包括新风管和换气部件,换气部件设置在空调内,新风管的一端通过墙体伸出至室外,新风管的另一端延伸至空调内并与换气部件的新风入口对接

换气部件包括换气风机,换气部件的新风出口正对空调机体前侧的新风出口

如此,主风模块能够换热器实现制冷或制热送风,新风模块能够抽入室外新风并送至室内以实现换气

为了减少驱动电机的投入,现有新风空调降贯流风叶和换气风叶同轴连接起来并由同一电机带动

[0004]但,现有的新风空调换气时,由于新风出口与送风口相互独立,新风无法与送风气流进行交换热处理,吹出的新风会与室内送风气流产生温差,容易造成不适的体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送风和新风混合吹出以提升吹风舒适度的送风组件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送风和新风混合吹出以提升吹风舒适度的新风空调器

[0007]本专利技术第一目的提供的送风组件包括主风模块和新风模块;主风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单元

风叶和风道构件,风道构件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一驱动单元从风叶的第一轴向端驱动风叶转动,风叶设置在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风叶内形成气流空间;新风模块包括新风管和换气部件,换气部件包括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新风管与新风入口对接;风道构件设置第一气流口;风叶为贯流离心风叶,风叶的第二轴向端设置第二气流口;新风出口依次通过第一气流口以及第二气流口连通至气流空间,风道构件设置包围结构,所述包围结构围绕在所述第一气流口的外周;包围结构包括第一周壁,换气部件设置围绕新风出口的第一管壁,第一周壁与第一管壁对接;和
/
或,包围结构包括第二周壁,第二轴向端设置围绕第二气流口的第三周壁,第二周壁与第三周壁相互套合

[0008]由上述方案可见,本专利技术将惯用的贯流风叶通过端部开口并对叶片角度进行调整而实现离心化,在贯流风叶转动时能够从第二轴向端抽风并沿横向送风,当然贯流离心风叶还依然保持着既往的横向抽风

而,本专利技术还将新风模块的换气部件的新风出口正对贯流风叶的第二轴向端,如此设置下,在电机驱动贯流风叶转动时,不仅能横向抽风使得进入的气流与换热器进行热交互形成冷风或暖风,同时能够沿轴向抽风,室外新风依次通过新
风管

换气部件和风道构件后,从贯流风叶的第二轴向端进入到气流空间,与冷风或暖风混合并热交互后,最后从空调外壳的同一吹风口送出,从而保证送出温度均匀且舒适的

带有新风的冷气或暖气,避免如
技术介绍
新风与吹风相互独立分股送出引至气流温差而对体感造成不适,因而提升了换气新风的舒适性

另外,风道构件的底部位于风叶与换气部件之间,其不仅要保证气流的连通,还需要保证部件之间的气密性

为此,本专利技术在风道构件的第一气流口外周形成包围结构,其上的第一周壁能够与换气部件新风出口处的第一管壁密封地对接,和
/
或,其上的第二周壁能够与风叶第二轴向端的第三周壁套合,由于风叶转动,带间隙的套合方式在保证风叶转动自由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新风泄漏

[000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包围结构包括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第二周壁的内径小于第一周壁的内径,包围结构包括导流面,导流面连接在第一周壁的内壁面与第二周壁的内壁面之间

[0010]由上可见,出于装配需求,第一周壁和第二周壁之间存在内径差,二者的内避免之间若以阶梯方式过渡将对新风气流造成阻碍

为此,本专利技术在第一周壁的内壁面与第二周壁的内壁面之间设置导流面,导流面可以是斜面或是弧面,更好地引导气流,减少阻碍,提升流速和流量,保证换气效果

[001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送风组件还包括第二接水盘,第二接水盘包括安装通孔以及围绕安装通孔的第二管壁;第二接水盘设置在换气部件与风道构件之间,第一周壁与第一管壁通过第二管壁对接

[0012]由上可见,一般地,除了在换热器的正下方设置接水盘外,在风机模块的正下方还会设置更大的第二接水盘,而第二接水盘位于风道构件的下方并且位于换气部件的上方

因此,本专利技术在第二接水盘上设置安装通孔以及第二管壁,第二管壁不仅作为连接部件实现了换气部件的第一管壁与第一周壁之间的密封对接,安装通孔也保证了新风输送的畅通无阻

[0013]另外进一步的方案是,风道构件包括轴套座和第一支撑结构,第一支撑结构连接在包围结构与轴套座之间,轴套座由第一支撑结构支撑在风叶的转动轴心处;和
/
或,第二轴向端包括第二支撑结构和转轴,第二轴向端包括围绕第二气流口的外框,第二支撑结构连接在外框与转轴之间,转轴由第二支撑结构支撑在风叶的转动轴心处

[0014]由上可见,由于风叶的第二轴向端被风道构件所定位并且彼此转动配合,而为提升气流量,第一气流口和第二气流口的截面积则尽可能大为好,为此,设置类似于辐射状的第一支撑结构和
/
或第二支撑结构,能够在尽可能增大第一气流口和
/
或第二气流口的截面积的前提下保证轴套座和转轴能够稳定可靠地被固定在轴心处

[0015]另外进一步的方案是,风道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风道件和第一接水盘;风道件设置第一弧形结构,第一接水盘设置第二弧形结构,第一弧形结构和第二弧形结构拼接组成包围结构

[0016]由上可见,本专利技术的风道构件包括换热器的安装支架和位于换热器正下方的第一接水盘

包围结构由第一弧形结构和第二弧形结构拼接组成的方式利于简化风道构件结构

[0017]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换气部件包括阀组件,阀组件设置于换气部件内并位于新风入口于新风出口之间

[0018]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阀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驱动单元和挡板;换气部件内形成气流通道,气流通道位于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之间;第二驱动单元可带动挡板摆动于遮挡气流通道的第一位置与打开气流通道的第二位置之间

[0019]由上可见,通过控制阀组件以实现换气模式启停

更优的方案中,由电机带动挡板摆动以开闭气流通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送风组件,包括主风模块和新风模块;所述主风模块包括第一驱动单元

风叶和风道构件,所述风道构件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从所述风叶的第一轴向端驱动所述风叶转动,所述风叶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风叶内形成气流空间;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新风管和换气部件,所述换气部件包括新风入口和新风出口,所述新风管与所述新风入口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构件设置第一气流口;所述风叶为贯流离心风叶,所述风叶的第二轴向端设置第二气流口;所述新风出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气流口以及所述第二气流口连通至所述气流空间;所述风道构件设置包围结构,所述包围结构围绕在所述第一气流口的外周;所述包围结构包括第一周壁,所述换气部件设置围绕所述新风出口的第一管壁,所述第一周壁与所述第一管壁对接;和
/
或,所述包围结构包括第二周壁,所述第二轴向端设置围绕所述第二气流口的第三周壁,所述第二周壁与所述第三周壁相互套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风道件和第一接水盘;所述风道件设置第一弧形结构,所述第一接水盘设置第二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弧形结构和所述第二弧形结构拼接组成所述包围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还包括第二接水盘,所述第二接水盘包括安装通孔以及围绕所述安装通孔的第二管壁;所述第二接水盘设置在所述换气部件与所述风道构件之间,所述第一周壁与所述第一管壁通过所述第二管壁对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送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构件包括轴套座和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连接在所述包围结构与所述轴套座之间,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子旺陈阳城孟宪运赵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