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6516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定位装置,包括定位主杆及若干移动定位杆机构;若干移动定位杆机构可移动套设在定位主杆的外侧,移动定位杆机构的移动方向与定位主杆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移动定位杆机构,包括燕尾夹及定位杆;燕尾夹套设在定位主杆的外侧,定位杆垂直设置在燕尾夹上;其中,定位杆的轴线与定位主杆的轴线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开合燕尾夹并沿定位主杆的轴向移动,实现对相邻两个移动定位杆机构中定位杆的间距调节,根据定位杆的位置,实现对纵向钢筋的位置定位;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定位结果精确度高,确保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同时,能够重复实现对纵向钢筋的定位操作,有效提升了钢筋的安装效率。有效提升了钢筋的安装效率。有效提升了钢筋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钢筋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钢筋的尺寸定位是保证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目前,针对梁、柱等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中纵向钢筋的定位过程,通常采用卷尺或自制皮数杆进行测量定位;由于卷尺或自制皮数杆的测量结果误差大,导致钢筋定位存在较大偏差;且费工费时,大大降低了钢筋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卷尺或自制皮数杆进行纵筋测量定位时,由于测量结果误差大,导致钢筋定位存在较大偏差,且费工费时,大大降低了钢筋的安装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定位装置,包括定位主杆及若干移动定位杆机构;若干移动定位杆机构可移动套设在所述定位主杆的外侧,所述移动定位杆机构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定位主杆的轴线方向平行;
[0006]所述移动定位杆机构,包括燕尾夹及定位杆;所述燕尾夹套设在所述定位主杆的外侧,所述定位杆垂直设置在所述燕尾夹上;其中,所述定位杆的轴线与所述定位主杆的轴线垂直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主杆的外侧设置有定位刻度线,所述定位刻度线沿所述定位主杆的轴向均匀布设。
[0008]进一步的,所述燕尾夹包括圆筒形夹体、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所述圆筒形夹体同心套设在所述定位主杆的外侧,且所述圆筒形夹体的一侧设置有开口;/>[0009]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对称设置在所述圆筒形夹体的外侧中部,并远离所述圆筒形夹体的开口侧设置;所述定位杆垂直固定在所述圆筒形夹体的外侧端部,并远离所述圆筒形夹体的开口侧设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燕尾夹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第二手柄之间;其中,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手柄相连,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手柄相连。
[0011]进一步的,所述圆筒形夹体的内表面设置有橡胶垫层;所述橡胶垫层的一侧与所述圆筒形夹体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橡胶垫层的另一侧与所述定位主杆的外圆周面紧贴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的外侧均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防滑凸点。
[0013]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定位杆机构的个数至少为两个。
[0014]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定位杆机构的个数与待定位纵向钢筋的设计配筋数量相匹配设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定位装置,通过在定位主杆上可移动设置若干移动定位杆机构,移动定位杆机构采用燕尾夹与定位杆的组合形式,将燕尾夹套设在定位主杆上,并将定位杆垂直固定在燕尾夹的外侧,通过开合燕尾夹并沿定位主杆的轴向移动,实现对相邻两个移动定位杆机构中定位杆的间距调节,根据定位杆的位置,实现对纵向钢筋的位置定位;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定位结果精确度高,确保了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施工质量;同时,能够重复实现对纵向钢筋的定位操作,有效提升了钢筋的安装效率。
[0017]进一步的,在定位主杆的外侧均匀设置定位刻度线,能够快速读取定位杆在定位主杆上的刻度值,进而实现对定位杆的快速定位,有效提高了钢筋的定位效率。
[0018]进一步的,采用在圆柱形夹体的内表面设置橡胶垫层,有效增加了燕尾夹与定位主杆之间的摩擦力,确保了移动定位杆机构在定位主杆上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定位结果的准确性。
[0019]进一步的,将移动定位杆机构的个数与待定位纵向钢筋的设计配筋数量相匹配设置,实现对多根纵向钢筋的同时定位,有效提升了钢筋的定位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钢筋定位装置的正视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钢筋定位装置的剖视图。
[0022]其中,1定位主杆,2燕尾夹,3定位杆,4橡胶垫层;11定位刻度线;21圆筒形夹体,22第一手柄,23第二手柄,2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如附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1及若干移动定位杆机构;若干移动定位杆机构可移动套设在所述定位主杆1的外侧,所述移动定位杆机构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定位主杆1的轴线方向平行;其中,所述移动定位杆机构的个数至少为两个;优选的,所述移动定位杆机构的个数与待定位纵向钢筋的设计配筋数量相匹配设置。
[0025]所述定位主杆1为圆柱形杆件结构;所述定位主杆1的外侧设置有定位刻度线11,所述定位刻度线11沿所述定位主杆1的轴向均匀布设。
[0026]所述移动定位杆机构包括燕尾夹2、定位杆3及橡胶垫层4;所述燕尾夹2套设在所述定位主杆1的外侧,所述燕尾夹2能够沿所述定位主杆1的轴线移动设置;所述定位杆3垂直设置在所述燕尾夹2上;其中,所述定位杆3的轴线与所述定位主杆1的轴线垂直设置;具体的,所述定位杆3的一端与所述燕尾夹2垂直固定,所述定位杆3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定位主杆1的方向延伸。
[0027]所述燕尾夹2包括圆筒形夹体21、第一手柄22、第二手柄23及弹簧24,所述圆筒形
夹体21同心套设在所述定位主杆1的外侧,且所述圆筒形夹体21的一侧设置开口;所述第一手柄22与所述第二手柄23对称设置在所述圆筒形夹体21的外侧中部,并远离所述圆筒形夹体21的开口侧设置;具体的,所述第一手柄22位于所述圆筒形夹体21的中部上侧,所述第二手柄23位于所述圆筒形夹体21的中部下侧,通过捏合所述第一手柄22及所述第二手柄23实现所述圆筒形夹体21的开合;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圆筒形夹体21的制作材料能够确保其开合后能够稳定夹持在所述定位主杆上为准,所述定位杆3与所述圆筒形夹体21之间采用焊接固定。
[0028]所述弹簧24设置在所述第一手柄22与所述第二手柄23之间;其中,所述弹簧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手柄22相连,所述弹簧2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手柄23相连;所述定位杆3垂直固定在所述圆筒形夹体21的外侧端部,并远离所述圆筒形夹体21的开口侧设置;所述橡胶垫层4粘贴在所述圆筒形夹体21的内表面;其中,所述橡胶垫层4的一侧与所述圆筒形夹体21的内壁固定相连,所述橡胶垫层4的另一侧与所述定位主杆1的外圆周面紧贴设置;所述第一手柄22和所述第二手柄23的外侧均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防滑凸点;通过在所述第一手柄22和所述第二手柄23的外侧套设橡胶套,并在所述橡胶套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防滑凸点,可以使在使用时更加舒适省力,防止打滑。
[0029]工作原理:
[0030]本技术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主杆(1)及若干移动定位杆机构;若干移动定位杆机构可移动套设在所述定位主杆(1)的外侧,所述移动定位杆机构的移动方向与所述定位主杆(1)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移动定位杆机构,包括燕尾夹(2)及定位杆(3);所述燕尾夹(2)套设在所述定位主杆(1)的外侧,所述定位杆(3)垂直设置在所述燕尾夹(2)上;其中,所述定位杆(3)的轴线与所述定位主杆(1)的轴线垂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主杆(1)的外侧设置有定位刻度线(11),所述定位刻度线(11)沿所述定位主杆(1)的轴向均匀布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筋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燕尾夹(2)包括圆筒形夹体(21)、第一手柄(22)及第二手柄(23);所述圆筒形夹体(21)同心套设在所述定位主杆(1)的外侧,且所述圆筒形夹体(21)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一手柄(22)与所述第二手柄(23)对称设置在所述圆筒形夹体(21)的外侧中部,并远离所述圆筒形夹体(21)的开口侧设置;所述定位杆(3)垂直固定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晓刚王洋洋于飞宋伟青郑燕李立彪杨春平秦发锁胡俊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