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种苗培育方法及其配套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986433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6
一种红薯种苗培育方法及其配套设备,属于红薯种苗培育技术领域,为解决红薯种苗培育时需要取出喷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薯种苗培育方法及其配套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红薯种苗培育
,具体为一种红薯种苗培育方法及其配套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红薯,学名:番薯又名山芋

红芋;红薯富含蛋白质

淀粉

果胶

纤维素

氨基酸

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量达到
15


20
%;在红薯种植前期,需要对种薯进行种苗育苗处理;
[0003]现有红薯种植过程中,种苗培育大多使用培育箱进行培育操作,但现有培育箱在使用时缺少单植株精准喷灌

红薯种苗快速脱盆和红薯种苗多点床温检测的结构,使得红薯种苗在培育箱内进行培育时需要取出对其进行喷灌,过程过于繁琐且易使床温下降,且现有红薯种苗在完成培育需要脱盆栽种时较为困难,强行脱盆易伤根影响存活率,且现有红薯种苗培育时需要对床温进行精准检测,现有直接插入培育土内易对根系造成损伤,不便于使用,基于现有的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红薯种苗培育方法及其配套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红薯种苗培育方法及其配套设备,具备单植株精准喷灌

红薯种苗快速脱盆和红薯种苗多点床温检测的优点,解决了红薯种苗培育时需要取出喷灌

红薯种苗脱盆栽种时较为困难和床温检测时易对根系造成损伤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薯种苗培育方法及其配套设备,包括育苗设备主体,所述育苗设备主体的背面设置有便于对育苗设备主体内空气温度湿度进行调节控制的水箱,所述育苗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便于对红薯种苗进行培育的育苗快脱机构,所述育苗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便于对育苗快脱机构与种苗进行支撑与浇灌的喷水架持机构,所述育苗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便于使喷水架持机构各部件之间连动的连动机构;
[0006]连动机构,所述连动机构包括连动盒

空槽

连动齿轮

连动齿板和限位块,所述连动盒固定连接在育苗设备主体的内部,所述空槽开设在连动盒的正面,所述连动齿轮转动连接在空槽的内部,所述连动齿板滑动升降在空槽的内部,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在连动齿板的右侧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动机构还包括防护板

升降槽

通槽

限位滑块

滑槽

限位柱和复位弹簧,所述防护板固定连接在空槽内,所述升降槽贯穿开设在防护板的正面,所述通槽贯穿开设在连动盒的上表面,且通槽的内腔与空槽相通,所述限位滑块固定连接在连动齿板的背面,所述滑槽开设在空槽的内壁,所述限位柱固定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所述复位弹簧活动套接在限位柱的表面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水架持机构包括喷水主管

第一支撑长架

分水管

喷水头

第一辊轮

放置架

放置架

第二支撑长架

分力头和第二辊轮,所述喷水主管贯穿设置在连动齿轮上,所述第一支撑长架固定连接在喷水主管上,所述分水管固
定装配在喷水主管的表面,所述喷水头固定安装在分水管上,所述第一辊轮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长架靠近连动机构的一端,所述放置架固定连接在连动齿板上,所述第二支撑长架固定连接在放置架的表面,所述分力头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长架靠近连动机构的一端,所述第二辊轮转动连接在分力头的一端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育苗快脱机构包括育苗板

加强板

连接弧槽

育苗孔

第一育苗盆

第二育苗盆

测温筒

底筒

透气槽和测温圆孔,所述育苗板设置在喷水架持机构上,所述加强板固定连接在育苗板的前后两侧,所述连接弧槽开设在育苗板下表面的两侧,所述育苗孔贯穿开设在育苗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育苗盆固定连接育苗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育苗盆滑动套接在第一育苗盆的内部,所述测温筒设置在第一育苗盆的内壁,所述底筒设置在第二育苗盆的内腔底部,所述透气槽贯穿开设在底筒上,所述测温圆孔贯穿开设在底筒的顶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育苗设备主体的正面固定装配有控制面板,所述育苗设备主体的正面固定装配有控制面板,所述育苗设备主体的正面设置有开关,所述育苗设备主体的正面旋转开合设置有密闭门,所述密闭门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育苗设备主体的正面设置有设备散热槽,所述育苗设备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固定装配有水泵,所述育苗设备主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温控机,所述温控机上设置有换气扇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测温筒的材料为柔性材料,所述连接弧槽设置在放置架的表面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水头设置在育苗孔的上方,所述喷水主管通过进水管与水箱相连接,所述第一辊轮滑动连接在连动机构的表面,所述第二辊轮滑动连接在连动机构的表面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放置架,所述通槽的内部滑动插接有连动齿板,所述连动齿轮的表面啮合传动有连动齿板,所述限位块与空槽的顶部相接触,所述限位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所述限位柱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限位滑块,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限位滑块的下表面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保持不同时期的适宜温湿度,育苗盆内育苗的管理,应以控制温度为重点,将育苗期的控温分为3个阶段:即前期高温催芽;中期平温长苗;后期低温炼苗;
[0016]S1
:高温催芽:从红薯种植到第一育苗盆和第二育苗盆内到薯芽出土,以催为主,要求适当提高第一育苗盆和第二育苗盆的床温,有充足的水分及空气,促进种薯发芽,种薯栽种前,应该将第一育苗盆和第二育苗盆的床温提高至
30℃
左右,在种薯栽种后将第一育苗盆和第二育苗盆内的床温升至
35℃
,保持2‑4天,然后降到
32

35℃
范围内,最低温度不得超过
28℃
,对催芽防病起到有效控制;
[0017]S2
:平温长苗:在薯苗全部发芽到采苗的前2‑4天,适当将床温降低,仍对薯苗的生长速度作为第一要素,但需要适当控温,避免温度过高,平温前阶段温度不得低于
30℃
,后阶段逐渐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红薯种苗培育方法及其配套设备,包括育苗设备主体
(1)
,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设备主体
(1)
的背面设置有便于对育苗设备主体
(1)
内空气温度湿度进行调节控制的水箱
(2)
,所述育苗设备主体
(1)
的内部设置有便于对红薯种苗进行培育的育苗快脱机构
(3)
,所述育苗设备主体
(1)
的内部设置有便于对育苗快脱机构
(3)
与种苗进行支撑与浇灌的喷水架持机构
(4)
,所述育苗设备主体
(1)
的内部设置有便于使喷水架持机构
(4)
各部件之间连动的连动机构
(5)
;连动机构
(5)
,所述连动机构
(5)
包括连动盒
(501)、
空槽
(502)、
连动齿轮
(506)、
连动齿板
(507)
和限位块
(508)
,所述连动盒
(501)
固定连接在育苗设备主体
(1)
的内部,所述空槽
(502)
开设在连动盒
(501)
的正面,所述连动齿轮
(506)
转动连接在空槽
(502)
的内部,所述连动齿板
(507)
滑动升降在空槽
(502)
的内部,所述限位块
(508)
固定连接在连动齿板
(507)
的右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薯种苗培育方法及其配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动机构
(5)
还包括防护板
(503)、
升降槽
(504)、
通槽
(505)、
限位滑块
(509)、
滑槽
(510)、
限位柱
(511)
和复位弹簧
(512)
,所述防护板
(503)
固定连接在空槽
(502)
内,所述升降槽
(504)
贯穿开设在防护板
(503)
的正面,所述通槽
(505)
贯穿开设在连动盒
(501)
的上表面,且通槽
(505)
的内腔与空槽
(502)
相通,所述限位滑块
(509)
固定连接在连动齿板
(507)
的背面,所述滑槽
(510)
开设在空槽
(502)
的内壁,所述限位柱
(511)
固定连接在滑槽
(510)
的内部,所述复位弹簧
(512)
活动套接在限位柱
(511)
的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薯种苗培育方法及其配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架持机构
(4)
包括喷水主管
(401)、
第一支撑长架
(402)、
分水管
(403)、
喷水头
(404)、
第一辊轮
(405)、
放置架
(406)、
放置架
(406)、
第二支撑长架
(407)、
分力头
(408)
和第二辊轮
(409)
,所述喷水主管
(401)
贯穿设置在连动齿轮
(506)
上,所述第一支撑长架
(402)
固定连接在喷水主管
(401)
上,所述分水管
(403)
固定装配在喷水主管
(401)
的表面,所述喷水头
(404)
固定安装在分水管
(403)
上,所述第一辊轮
(405)
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长架
(402)
靠近连动机构
(5)
的一端,所述放置架
(406)
固定连接在连动齿板
(507)
上,所述第二支撑长架
(407)
固定连接在放置架
(406)
的表面,所述分力头
(408)
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长架
(407)
靠近连动机构
(5)
的一端,所述第二辊轮
(409)
转动连接在分力头
(408)
的一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薯种苗培育方法及其配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快脱机构
(3)
包括育苗板
(301)、
加强板
(302)、
连接弧槽
(303)、
育苗孔
(304)、
第一育苗盆
(305)、
第二育苗盆
(306)、
测温筒
(307)、
底筒
(308)、
透气槽
(309)
和测温圆孔
(310)
,所述育苗板
(301)
设置在喷水架持机构
(4)
上,所述加强板
(302)
固定连接在育苗板
(301)
的前后两侧,所述连接弧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英辉林鸿
申请(专利权)人:宣威市盛裕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