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叶面温湿度测量的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6037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叶面温湿度测量的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叶面温湿度测量的组件、温室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叶面温湿度测量的组件

温室系统及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针对温室种植环境物联网传感设备和信息传输设备集成度低

可靠性与稳定性差

作物生长决策控制智能化程度低

作物种植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瞄准番茄等作物温室种植关键环节,围绕作物生命体征精确感知影响机理

温室作物生长环境与作物生命体征间协同优化

温室多模型自适应控制3个主要科学问题,开展温室自适应控制系统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项目研究

[0003]现有技术在进行温湿度测量时,需要人工操作,其作业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容易弄错编号

[0004]如何实现操作的自动化程度,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基于叶面温湿度测量的组件

温室系统及方法 。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为了实现对传感器的改进,一种基于叶面温湿度测量的组件,组件包括叶面温湿度传感器;叶面温湿度传感器包括叶面温湿度接触部及与叶面温湿度接触部连接的主体部;在叶面温湿度接触部与主体部上分别设置有工艺挂孔;在主体部尾端设置有充电接口;主体部内置于充电电池;在充电接口上套有弹性活动套;在主体部一表面设置有工艺槽座,用于骑坐在叶柄上或枝叶上;在主体部一表面设置有弹簧压片;叶面温湿度传感器具有智能标签

[0007]为了实现对温室测量的改进,一种温室系统,系统包括种植有植株的大棚;在大棚顶部设置有横梁轨道;植株具有茎部;操作机械手包括在横梁轨道上设置的滑座部;在滑座部上设置有操作机械手;在机械手臂部上分别设置有夹取机械手和
/
或选择机械手;夹取机械手夹取机械手,用于夹持叶面温湿度传感器到植株上;选择机械手,用于选择在植株上放置叶面温湿度传感器的位置

[0008]为了提供了改进的测试方法,一种基于叶面温湿度的测量方法,借助于温室系统;执行以下方法;

S1
,夹取叶面温湿度传感器;
S2
,对待放置叶面温湿度传感器的植株进行选择;
S3
,将叶面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到
S2
中的选择部位;
S4
,叶面温湿度传感器进行采样

[0009]基于温室环境多传感器传输阵列,实现温室环境信息的可靠

稳定

实时传输,实现温室环境多参数的自适应调控,基于边缘计算技术的生长监测系统,实现多模态数据的感知融合;为温室环境安全可靠调控提供技术保障,实现温室数据综合分析

作物全生命周期管理

温室设施联动控制

智慧运维,实现对温室环境的自适应管控,提高温室综合信息管控水平

[0010]本专利技术针对植株长枝叶的不确定性,针对叶子的柔软性,以及不同叶子的差异性,通过压力变化跟随,巧妙利用人体工程学,模拟触感,配合摄像头调整,通过柔性斜面托举叶子背面,通过摄像头模拟人眼,从而解决了自动化控制的难题

传感器一般安装在中部位置,因为相比于顶部,其枝叶具有较强的抗弯性与抗折断性,从而更好的承载传感器,其靠近根部的枝叶,其无法精准测量

本专利技术实现大规模自动化温室监控提供参考

[0011]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

成本低廉

结实耐用

安全可靠

操作简单

省时省力

节约资金

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以下结合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叶面温湿度接触部使用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大棚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横梁轨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传送带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机械手使用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选择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选择机械手优选结构示意图

[0019]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夹取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0020]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夹取机械手使用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 1、
叶面温湿度接触部;
2、
工艺挂孔;
3、
主体部;
4、
充电接口;
5、
弹性活动套;
6、
复位弹簧;
7、
工艺槽座;
8、
弹簧压片;
9、
弹性支架;
10、
弹性片;
11、
工艺凸起部;
12、
大棚;
13、
植株;
14、
横梁轨道;
15、
操作机械手;
16、
传送带部;
17、
工艺通孔;
18、
集电环;
19、
充电卡座;
20、
上顶头;
21、
护板部;
22、
滑座部;
23、
机械手臂部;
24、
夹取机械手;
25、
选择机械手;
26、
选择枝叶手臂;
27、45
度肘关节
A

28、
夹持手部;
29、
固定手掌部;
30、
压力传感器;
31、
压力传感头;
32、
摄像头;
33、
旋转托臂;
34、
斜面柔性托板;
35、
去枝叶部;
36、
夹取机械臂;
37、45
度肘关节
B

38、
夹持手指架;
39、
固定手指;
40、
活动手指;
41、
固定手掌部;
42、
摆动手臂;
43、
按压手指;
44、
弹簧驱动杆;
45、
牵引板;
46、
活动手掌部

实施方式
[0022]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基于叶面温湿度测量的组件

温室系统及方法,具体的说,如图1所示,作为对测量传感器的改进,本实施例的基于叶面温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叶面温湿度测量的组件,其特征在于:组件包括叶面温湿度传感器;叶面温湿度传感器包括叶面温湿度接触部(1)及与叶面温湿度接触部(1)连接的主体部(3);在叶面温湿度接触部(1)与主体部(3)上分别设置有工艺挂孔(2);在主体部(3)尾端设置有充电接口(4);主体部(3)内置于充电电池;在充电接口(4)上套有弹性活动套(5);在主体部(3)一表面设置有工艺槽座(7),用于骑坐在叶柄上或枝叶上;在主体部(3)一表面设置有弹簧压片(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叶面温湿度测量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弹性活动套(5)与主体部(3)通过复位弹簧(6)连接;叶面温湿度传感器具有智能标签;弹簧压片(8)包括设置在主体部(3)上的弹性支架(9),在弹性支架(9)上设置有前端延长到叶面温湿度接触部(1)的弹性片(
10
);在弹性片(
10
)尾部设置有工艺凸起部(
11
);弹性支架(9)连接弹性片(
10
)中部;下压工艺凸起部(
11
),使得弹性片(
10
)前端与叶面温湿度接触部(1)张开缝隙,以容纳叶片并夹持
。3.
一种温室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括种植有植株(
13
)的大棚(
12
);在大棚(
12
)顶部设置有横梁轨道(
14
);植株(
13
)具有茎部;操作机械手(
15
)包括在横梁轨道(
14
)上设置的滑座部(
22
);在滑座部(
22
)上设置有操作机械手(
15
);在机械手臂部(
23
)上分别设置有夹取机械手(
24
)和
/
或选择机械手(
25
);夹取机械手(
24
),用于夹持叶面温湿度传感器到植株(
13
)上;选择机械手(
25
),用于选择在植株(
13
)上放置叶面温湿度传感器的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室系统,其特征在于:植株(
13
)为西红柿;在大棚(
12
)内部一侧设置有位于横梁轨道(
14
)下方的传送带部(
16
);在传送带部(
16
)上分布有工艺通孔(
17
),在工艺通孔(
17
)处设置有充电卡座(
19
);在充电卡座(
19
)顶部设置有开槽口;在开槽口底部设置有充电接头;开槽口,适配权利要求1的组件,开槽口的边缘用于阻挡弹性活动套(5)进入,使得充电接口(4)露出连接充电接头充电并卡接设置;在开槽口底部设置有工艺通孔;在传送带部(
16
)一侧设置有与充电卡座(
19
)电连接的集电环(
18
);在上行段下方设置有上顶头(
20
),用于向上穿过工艺通孔上顶主体部(3),使得主体部(3)与开槽口分离;在传送带部(
16
)两端分别设置有护板部(
21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室系统,其特征在于:选择机械手(
25
)包括与机械手臂部(
23
)连接的选择枝叶手臂(
26
),在选择枝叶手臂(
26
)端部通过
45
度肘关节
A

27
)分别连接有通过机械臂操控的去枝叶部(
35
)和
/
或夹持手部(
28
);在夹持手部(
28
)上设置有固定手掌部(
29
)及相对固定手掌部(
29
)运动的活动手掌部(
46
);在固定手掌部(
29
)与活动手掌部(
46
)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头(
31
)和
/
或摄像头(
32
);
在固定手掌部(
29
)与活动手掌部(
46
)端部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30
);在夹持手部(
28
)一侧铰接有旋转托臂(
33
),在旋转托臂(
33
)端部设置有斜面柔性托板(
34
);斜面柔性托板(
34
)用于托举叶子下表面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室系统,其特征在于:夹取机械手(
24
)包括与机械手臂部(
23
)连接的夹取机械臂(
36
);在夹取机械臂(
36
)端部通过
45
度肘关节
B

37
)铰接有夹持手指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德新张群员玉良杨然兵张健房慧旺郝凤琦盛文溢刘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