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式高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5394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阀门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衡式高压阀,包括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式高压阀


[0001]本技术涉及阀们
,尤其涉及一种平衡式高压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直行程高压阀门,由于阀芯下部为球体如图2所示,无支承平衡,会导致介质对球体的冲击力全部集中在阀芯上端,长期作用会导致阀芯变形,从而导致高压阀门发生外漏和密封不严等问题

[0003]综上所述,目前亟需一种平衡式高压阀,可平衡介质对阀芯杆的冲击力,使阀门开闭顺畅,提高阀门的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高压阀门,下部为球体的阀芯,无支承平衡,会导致介质对球体的冲击力全部集中在阀芯上端,长期作用会导致阀芯变形,从而导致高压阀门发生外漏和密封不严问题,提供一种平衡式高压阀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平衡式高压阀,包括阀体

进口接口

出口接口和阀芯,所述阀芯上设有密封部

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密封部的两侧;所述阀体内对应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位置处均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与对应的导向槽侧壁抵接

[0007]优选的,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阀芯的中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位于所述阀芯的两端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侧面均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导向槽密封接

[0009]优选的,所述密封件为围绕阀芯设置的多圈密封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结构为
SKF
自润滑密封圈

[0011]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阀芯杆中间为密封部,上下端增加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下运动时用自润滑密封圈密封,当高压介质进入阀体内部时,由于阀芯上下都有支承,具有良好的平衡作用,避免发生变形而导致泄漏,使阀芯上下动作顺畅,无卡顿,爬行现象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平衡式高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常规阀芯的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
[0015]1‑
阀体
、2

进口接口
、3

出口接口
、4

阀芯
、5

密封部
、6

第一支撑部
、7

第二支撑部
、8

导向槽
、9

自润滑密封圈
、10

球体阀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实施例1[0018]如图1~图2所示,图中箭头的指向为介质流动方向,本实施例中,一种平衡式高压阀,包括阀体
1、
进口接口
2、
出口接口3和阀芯4,所述阀芯4上设有密封部
5、
第一支撑部6和第二支撑部7,所述第一支撑部6和所述第二支撑部7位于所述密封部5的两侧;所述密封部5位于所述阀芯4的中部,所述第一支撑部6和所述第二支撑部7分别位于所述阀芯4的两端,所述阀体1内对应第一支撑部6和第二支撑部7的位置处均设有导向槽8,所述第一支撑部6和所述第二支撑部7与对应的导向槽8侧壁抵接,当高压介质沿进口接口2进入阀体1内部

通过出口接口3流出阀体1过程中,介质对阀芯4具有较大的冲击作用,由于阀芯4的两端具有第一支撑部6和第二支撑部7,具有良好的支撑平衡作用,避免阀芯4被介质长期冲击发生变形而导致泄漏,解决了现有的高压阀门,下部为球体阀芯
10
,无支承平衡,会导致介质的冲击力全部集中在球体阀芯
10
上端,长期作用会导致球体阀芯
10
变形,从而导致高压阀门发生内漏和密封不严问题

[0019]实施例2[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6和所述第二支撑部7的侧面均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导向槽8密封接触,所述密封件为围绕阀芯4设置的多圈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为
SKF
自润滑密封圈9,并能阻止小颗粒物进入到密封圈内部,延长阀门的使用寿命,保证整个系统的长周期运行

[002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平衡式高压阀,包括阀体
(1)、
进口接口
(2)、
出口接口
(3)
和阀芯
(4)
,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
(4)
上设有密封部
(5)、
第一支撑部
(6)
和第二支撑部
(7)
,所述第一支撑部
(6)
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7)
位于所述密封部
(5)
的两侧;所述阀体
(1)
内对应第一支撑部
(6)
和第二支撑部
(7)
的位置处均设有导向槽
(8)
,所述第一支撑部
(6)
和所述第二支撑部
(7)
与对应的导向槽
(8)
侧壁抵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显波陈容伍育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新华林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