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冷藏室风道面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4935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抗菌冷藏室风道面板组件,包括风道面板和外置导风组件,所述风道面板的一侧开设有导风接口,且导风接口的开口处连接有外置导风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沿导风通道的进风口处导入气流时,气流中的粉尘杂质经过防尘滤网过滤,气流经过活性炭蜂窝块的蜂窝孔时,对气流中携带的水汽以及细微粉尘进行吸收;气流沿导风通道导入到外置导风组件内部时,驱使涡轮环芯旋转,进而在导风接口吸入时形成涡流,提高气流与臭氧发生器所产生臭氧的混合率;导入的气流经过臭氧催化块的金属氧化物催化物催化臭氧产生自由基、负离子,起到杀菌净味作用;在电加热器工作下,由电加热丝对经过的气流加热,提高臭氧催化块的催化效果。提高臭氧催化块的催化效果。提高臭氧催化块的催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菌冷藏室风道面板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冰箱
,尤其涉及抗菌冷藏室风道面板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冰箱的制冷器通常设置于冷冻室内的后部,制冷器的冷量通过冷冻室风道组件通入冷冻室内、经与冷冻室风道组件连接通的冷藏室风道组件通入冷藏室内。例如申请号为CN201520127928.6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风冷冰箱冷藏室的风道组件,风罩面板、通过卡扣固定在所述风罩面板背面的风道安装板、风量调节拨动块、风道内衬海绵和风道进风口海绵。该装置中未设置杀菌组件,气流循环中空气容易携带细菌进入气道,且在风道组件内部气道中滋生,影响冰箱的健康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抗菌冷藏室风道面板组件,以更加确切地解决上述所述问题。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提出抗菌冷藏室风道面板组件,包括风道面板和外置导风组件,所述风道面板的一侧开设有导风接口,且导风接口的开口处连接有外置导风组件,所述外置导风组件的主体部为圆盘型腔体,外置导风组件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导风通道,导风通道的外侧端口为进风口,所述外置导风组件的中部设有臭氧发生器,所述外置导风组件的内腔中配合转接有涡轮环芯,臭氧发生器设置于涡轮环芯的中部,所述外置导风组件的顶部两侧设有排风口,所述外置导风组件的内腔且位于导风接口上方设有臭氧催化块。
[0006]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通道的中部填充有活性炭蜂窝块,活性炭蜂窝块的蜂窝孔径至少为3mm*3mm以上的方型通孔,所述导风通道的进风口处设有防尘滤网。
[0007]进一步的,所述臭氧催化块以铜系、锰系0.5

1:1混合的金属氧化物为主材,二氧化硅为基材混合配置而成蜂窝长条块状,且臭氧催化块的蜂窝孔径至少为3mm*3mm以上的方型通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臭氧催化块沿风道面板的一侧穿插至风道面板的内部,臭氧催化块的外端设有密封盖,密封盖通过螺栓与风道面板固定,且密封盖与风道面板的外壁之间设有密封垫。
[0009]进一步的,所述风道面板的内腔对应导风接口的位置设有呈“V”型的导风底板,风道面板的内腔顶部设有竖直且等间距排布的引流板,每块引流板的底部均向着导风接口的方向弯曲。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底板的两侧设有电加热器,且两个电加热器之间连接有电加热丝。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沿导风通道的进风口处导入气流时,气流中的粉尘杂质经过防尘滤
网过滤,气流经过活性炭蜂窝块的蜂窝孔时,对气流中携带的水汽以及细微粉尘进行吸收;气流沿导风通道导入到外置导风组件内部时,气流对涡轮环芯的叶片进行推动,驱使涡轮环芯旋转,进而在导风接口吸入时形成涡流,提高气流与臭氧发生器所产生臭氧的混合率;导入的气流经过臭氧催化块的金属氧化物催化物催化臭氧产生自由基、负离子,起到杀菌净味作用;在电加热器工作下,由电加热丝对经过的气流加热,提高臭氧催化块的催化效果;
[0013]2、本技术风道面板的内腔对应导风接口的位置设有呈“V”型的导风底板,风道面板的内腔顶部设有竖直且等间距排布的引流板,每块引流板的底部均向着导风接口的方向弯曲,能够将导风接口吸入且携带有臭氧的气流均匀导向风道面板内腔各位置,提高杀菌的全面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外置导风组件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侧剖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中风道面板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9]图中:1、风道面板;101、导风接口;102、排风口;103、导风底板;104、引流板;2、外置导风组件;201、导风通道;202、涡轮环芯;203、活性炭蜂窝块;204、防尘滤网;3、臭氧发生器;4、电加热器;401、电加热丝;5、臭氧催化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请参考图1

图5,本技术提出抗菌冷藏室风道面板组件,包括风道面板1和外置导风组件2,风道面板1的一侧开设有导风接口101,且导风接口101的开口处连接有外置导风组件2,外置导风组件2的主体部为圆盘型腔体,外置导风组件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导风通道201,导风通道201的外侧端口为进风口,导风通道201的中部填充有活性炭蜂窝块203,活性炭蜂窝块203的蜂窝孔径至少为3mm*3mm以上的方型通孔,导风通道201的进风口处设有防尘滤网204,外置导风组件2的顶部两侧设有排风口102,当沿导风通道201的进风口处导入气流时,气流中的粉尘杂质经过防尘滤网204过滤,气流经过活性炭蜂窝块203的蜂窝孔时,对气流中携带的水汽以及细微粉尘进行吸收。
[0022]结合图3和图4所示,外置导风组件2的中部设有臭氧发生器3,臭氧发生器3产生臭氧混入气流,从而可对风道面板1内部起到杀菌作用,外置导风组件2的内腔中配合转接有涡轮环芯202,臭氧发生器3设置于涡轮环芯202的中部,当气流沿导风通道201导入到外置导风组件2内部时,气流对涡轮环芯202的叶片进行推动,驱使涡轮环芯202旋转,进而在导风接口101吸入时形成涡流,提高气流与臭氧发生器3所产生臭氧的混合率,保证对风道面板1内腔进行有效的杀菌。风道面板1的内腔对应导风接口101的位置设有呈“V”型的导风底板103,风道面板1的内腔顶部设有竖直且等间距排布的引流板104,每块引流板104的底部
均向着导风接口101的方向弯曲,能够将导风接口101吸入且携带有臭氧的气流均匀导向风道面板1内腔各位置,提高杀菌的全面性。
[0023]外置导风组件2的内腔且位于导风接口101上方设有臭氧催化块5,臭氧催化块5以铜系、锰系0.5

1:1混合的金属氧化物为主材,二氧化硅为基材混合配置而成蜂窝长条块状,且臭氧催化块5的蜂窝孔径至少为3mm*3mm以上的方型通孔,气流经过臭氧催化块5时,通过臭氧催化块5的金属氧化物催化物催化臭氧产生自由基、负离子,起到杀菌净味作用,臭氧催化块5沿风道面板1的一侧穿插至风道面板1的内部,臭氧催化块5的外端设有密封盖,密封盖通过螺栓与风道面板1固定,方便对臭氧催化块5进行定期更换,且密封盖与风道面板1的外壁之间设有密封垫,保证气密性,导风底板103的两侧设有电加热器4,且两个电加热器4之间连接有电加热丝401,在电加热器4工作下,由电加热丝401对经过的气流加热,提高臭氧催化块5的催化效果。
[0024]工作原理:本技术沿导风通道201的进风口处导入气流时,气流中的粉尘杂质经过防尘滤网204过滤,气流经过活性炭蜂窝块203的蜂窝孔时,对气流中携带的水汽以及细微粉尘进行吸收;气流沿导风通道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菌冷藏室风道面板组件,包括风道面板(1)和外置导风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面板(1)的一侧开设有导风接口(101),且导风接口(101)的开口处连接有外置导风组件(2),所述外置导风组件(2)的主体部为圆盘型腔体,外置导风组件(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导风通道(201),导风通道(201)的外侧端口为进风口,所述外置导风组件(2)的中部设有臭氧发生器(3),所述外置导风组件(2)的内腔中配合转接有涡轮环芯(202),臭氧发生器(3)设置于涡轮环芯(202)的中部,所述外置导风组件(2)的顶部两侧设有排风口(102),所述外置导风组件(2)的内腔且位于导风接口(101)上方设有臭氧催化块(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冷藏室风道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201)的中部填充有活性炭蜂窝块(203),活性炭蜂窝块(203)的蜂窝孔径至少为3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新五缪生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扬名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