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链温度监测管理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466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链温度监测管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预设周期内获取冷链运输车运输过程中的累积颠簸次数;将累积颠簸次数与标准累积颠簸次数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定任意药品液体分子对瓶壁摩擦产热平均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链温度监测管理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冷链温度监测管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链运输是药品流通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药品流通中最具前景的业务分支

需要冷链运输的医药领域产品包括:疫苗

生物制品

生物药

诊断试剂等

医疗冷链存在的目的是确保运输医疗物品在点对点传输过程中,保证恒定温度不变

而整个过程的运作则需要对医疗物品从生产环节开始,再到储藏

装载

运输

卸货

配送

储藏

使用,全过程的温度恒定

智能管理,全程温度的监测是医疗冷链专业度的重要保障物联网物品识别技术和环境感知技术的全程冷链信息采集网络,是对全程冷链物品

环境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低温药品质量的关键,从而是构建基于云计算的低温药品全程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冷链温度监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预设周期内获取冷链运输车运输过程中的累积颠簸次数;将所述累积颠簸次数与预设的标准累积颠簸次数进行比较以调节预设的标准制冷温度;统计在运输完成时所述标准制冷温度的实际调节次数,根据所述实际调节次数与预设的标准调节次数极值的关系确定药品使用的优先级,并根据所述优先级确定冷链运输车在下一周期的运输策略;其中,将所述累积颠簸次数与预设的标准累积颠簸次数进行比较以调节预设的标准制冷温度包括:根据所述累积颠簸次数与预设的标准累积颠簸次数的比较结果统计任意药品液体分子对瓶壁摩擦产热平均值

摩擦产热极大值和摩擦产热极小值;根据统计后的所述摩擦产热平均值

所述摩擦产热极大值和所述摩擦产热极小值判断药品液体分子摩擦产热状态;根据所述摩擦产热状态确定预设的标准制冷温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链温度监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任意药品液体分子对瓶壁摩擦产热平均值

摩擦产热极大值和摩擦产热极小值的统计方式时,设置任意药品液体分子摩擦产热函数
Q=Q

ti

×△
D
,其中,

D
表示液体在瓶中的上升距离,
Q

ti
)表示在所述预设周期内任意药品液体分子
i
对瓶壁的摩擦产热量,若所述累积颠簸次数大于预设的标准颠簸次数,则统计在所述预设周期内任意药品液体分子对瓶壁摩擦产热平均值
QQ、
摩擦产热极大值
Qmax
和摩擦产热极小值
Qmin
;若所述累积颠簸次数等于预设的标准颠簸次数时,则统计所述预设周期内任意三分之二时间段的任意药品液体分子对瓶壁摩擦产热平均值
QQ、
摩擦产热极大值
Qmax
和摩擦产热极小值
Qmin
;若所述累积颠簸次数小于预设的标准颠簸次数时,则不统计在所述预设周期内任意药品液体分子对瓶壁摩擦产热平均值
QQ、
摩擦产热极大值
Qmax
和摩擦产热极小值
Qmin。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链温度监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统计后的所述摩擦产热平均值

所述摩擦产热极大值和所述摩擦产热极小值判断药品液体分子摩擦产热状态时,若在所述预设周期内任意药品液体分子对瓶壁摩擦产热平均值
QQ
大于预先设置的标准摩擦产热值
Q0
,则确定药品液体分子处于第一摩擦产热状态;若在所述预设周期内任意药品液体分子对瓶壁摩擦产热平均值
QQ
小于等于所述标准摩擦产热值
Q0
,则确定药品液体分子处于第二摩擦产热状态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链温度监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摩擦产热状态确定预设的标准制冷温度的调节方式时,若确定药品液体分子处于第一摩擦产热状态下,摩擦产热函数中的摩擦产热平均值
QQ
大于摩擦产热极大值
Qmin
且小于等于标准摩擦产热值
Q0
,则确定以第一调节方式调节预设的标准制冷温度
T0
;若确定药品液体分子处于第一摩擦产热状态下,摩擦产热函数中的摩擦产热平均值
QQ
大于标准摩擦产热值
Q0
且小于摩擦产热极大值
Qmax
,则确定以第二调节方式调节预设的标
准制冷温度
T0
;若确定药品液体分子处于第二摩擦产热状态下,则确定不调节预设的标准制冷温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链温度监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确定以所述第一调节方式调节预设的标准制冷温度,则采集实时制冷温度值
T
,若所述实时制冷温度值
T
大于预设的标准制冷温度
T0
,则判断以第二调节方式调节预设的标准制冷温度;若确定以第二调节方式调节预设的标准制冷温度,则计算实际摩擦产热差值

Q
,根据所述实际摩擦产热差值与预设的第一摩擦产热差值

Q1
和第二摩擦产热差值

Q2
的关系确定的第一调节参数
k1、
第二调节参数
k2
或第三调节参数
k3
对所述预设的标准制冷温度
T0
进行反向调节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链温度监测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实际摩擦产热差值

Q
,根据所述实际摩擦产热差值与预设的第一摩擦产热差值

Q1
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世博李继春曹文胜赵洁婷王婧胡笳邵天增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