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动型吸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4543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滑动型吸引器,包括吸引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动型吸引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滑动型吸引器


技术介绍

[0002]吸引器是医用手术中常见的手术器械,其主要作用是吸除创面出血

渗出物

脓液

脏器中的内容物以及冲洗液等,减少污染机会,并使操作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手术视野,更好地进行手术操作

[0003]目前,吸引器的结构通常由吸引端

手持端和气管连接端组成,三者内部连通

其中吸引端由吸引头和中空吸管组成,有的吸引器在吸引头端采用特殊的构造来对神经及血管进行保护,如授权公告号为
CN 204699109
的专利中,吸引头端向内凹陷并设有“+”型豁口的方式

有的吸引器的吸引端内径从吸引端口向手持方向逐渐增加,以降低堵塞的可能,如授权公告号为
CN 206566261 U
的专利

[0004]手持端加工有负压调节孔来进行流量调节,有的吸引器的流量调节机构设计在手持端内部

有的为了增加手术操作时的手感,吸引器在手持端设计有防滑结构

有的可拆卸式吸引器的吸引端和手持端加工有互相配合连接结构如螺纹等

为了满足手术过程中的调整需求,还有可弯曲的吸引头和可调整长度的吸引管等设计

[0005]虽然上述吸引器针对手术使用场景做了不断地改进与优化,但依然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0006]首先是吸引端的吸引头,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不断调节负压,当负压过低时常会引起吸引管内的吸引物倒流,从而增加手术过程中反复吸引的次数,影响手术效率

[0007]其次是在有些特定的手术如经鼻脑颅手术,其操作空间狭小,操作距离多变,需要吸引器能够弯曲和伸缩

现有技术中,吸引管多为进入体内段伸缩,如申请公开号为
CN 114699576 A
的专利中,采用管内钢丝牵引的吸引管长度可被实时调整,吸引头可弯曲的方案,这种方案虽然实现了这两点功能,但是夹层式钢丝埋入的管壁设计,啮齿结构的吸引头骨架设计,使吸引管管壁厚度增加,导致无法实现更细的管径,并在经鼻脑颅手术中无法通过小而有限的鼻腔孔径

结构复杂,多层管壁并埋入钢丝,导致管壁厚度增加,管外径过大难以经鼻腔通过

前大后小的套接结构容易导致漏气,使吸引压力降低,并容易导致吸引物溢出;套接结构吸引头内径大于管径,容易导致堵塞,需要额外的导丝来防止堵塞,增加了器件

此外,该设计将弹性原件置于吸引管前段,手术中吸引管长度的调节在体内进行,无法在体外直观地获得长度调节的信息

[0008]另外,现有的吸引器通常采用在手持端开孔的方式进行负压调节,负压调节孔有圆形

腰形

水滴形,单个孔或多个孔等形式

但是不论是一体式还是可拆式设计,负压调节孔相对于吸引端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通过大拇指的按压和移动进行压力调节

为了满足在患者体内不同方位进行吸引的需要,吸引端需要绕吸引管轴线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而固定位置的负压调节孔,当吸引端旋转到一定角度,特别是当调节孔位于大拇指按压的背面时,大拇指就无法方便地进行按压与移动的操作,给手术带来了极大
的不便,大大影响了手术的效率

此外,在实际的手术场景下,吸引器操作者的手掌大小差异较大,为了获得更好的手术操作体验,吸引器的尺寸需要与操作者的手掌大小相匹配,而现有的吸引器尚没有能够适配不同手掌大小的设计

[0009]最后,现有吸引器的负压气管连接端大多采用与手持端一体的形式,如在吸引器本体即手持端上设计有与负压软管连接的接头或接口

同样,由于在手术过程中,为了满足在患者体内不同方位进行吸引的需要,吸引器需要绕其轴线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而当连接端与负压气管相连接后,由于负压气管的牵制,降低了吸引器旋转的灵活性,特别是对于一些极精密的神经外科手术,手术过程中需要吸引器非常小的旋转及位置调整的情况下,采用负压气管连接端与手持端一体的形式非常不利于手术的精准操作

[0010]因此,针对上述缺陷,亟需提供一种滑动型吸引器,相对于现有技术,防止吸引物倒流,实现体外伸缩调节,提高手术效率和手术操作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为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型吸引器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滑动型吸引器,包括吸引端

伸缩端和手持端;所述伸缩端为体外伸缩,包括吸引管

滑动组件和操作段,所述吸引管套接在操作段内部,滑动组件与吸引管连接并带动吸引管沿操作段的轴向往复运动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引管的末端设置有固定销,所述操作段上设置有径向槽,所述固定销从操作段内部伸出径向槽并与滑动组件连接,所述伸缩端还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设置在操作段的前端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块和保护壳;滑块和保护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滑块设置在操作段外表面,保护壳设置在滑块上方,滑块和保护壳上的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销从径向槽内伸出并穿过滑块和保护壳上的通孔,连接滑块和保护壳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为半圆弧形滑块,滑块内部的两侧设置有弹簧片;所述操作段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滑块上的弹簧片与滑槽配合,并沿滑槽径向滑动

[0016]所述弹簧片与滑槽配合,通过弹簧片实现一定预紧力将滑块固定在操作段上,施加外力时,滑块能够沿着操作段径向滑动,并通过固定销带动吸引管滑动,实现伸缩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引端设置在吸引管的前端,所述吸引端包括吸引头本体

环形倒钩和增阻件,吸引头本体内壁的一端设置所述环形倒钩,所述倒钩朝向所述吸引头本体内部,所述吸引头本体内壁至少设有一处增阻件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阻件为凹凸结构或凹结构或凸结构,增阻件沿吸引头本体内壁环形或螺旋形设置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手持端包括手持端本体

压力调节套管

伸缩组件和气管连接端,所述压力调节套管套接在手持端本体外部且与所述手持端本体转动连接,所述手持端本体的内部负压管道通过调压组件与外部连通,所述手持端本体外部套设所述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压力调节套管连接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手持端本体外壁的周向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滑动型吸引器,包括吸引端

伸缩端和手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端为体外伸缩,包括吸引管

滑动组件和操作段,所述吸引管套接在操作段内部,滑动组件与吸引管连接并带动吸引管沿操作段的轴向往复运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动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管的末端设置有固定销,所述操作段上设置有径向槽,所述固定销从操作段内部伸出径向槽并与滑动组件连接,所述伸缩端还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固定在操作段的前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滑动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块和保护壳;滑块和保护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滑块设置在操作段外表面,保护壳设置在滑块上方,滑块和保护壳上的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固定销从径向槽内伸出并穿过滑块和保护壳上的通孔,连接滑块和保护壳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滑动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为半圆弧形滑块,滑块内部的两侧设置有弹簧片;所述操作段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滑块上的弹簧片与滑槽配合,并沿滑槽径向滑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动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端设置在吸引管的前端,所述吸引端包括吸引头本体

环形倒钩和增阻件,吸引头本体内壁的一端设置所述环形倒钩,所述倒钩朝向所述吸引头本体内部,所述吸引头本体内壁至少设有一处增阻件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滑动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阻件为凹凸结构或凹结构或凸结构,增阻件沿吸引头本体内壁环形或螺旋形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动型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端包括手持端本体

压力调节套管

伸缩组件和气管连接端,所述压力调节套管套接在手持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上杭
申请(专利权)人:爱恩希上海医院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