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防霉建筑结构及除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4415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35
本申请涉及一种除湿防霉建筑结构,包括基础垫箱,设置有容置腔;软木板,铺设在基础垫箱的上表面上,软木板的上表面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个容纳沉槽;吸水板,滑动设置在容纳沉槽中,吸水板从容纳沉槽的槽口处滑动进出容纳沉槽,吸水板设置有吸水通道,吸水通道与吸水板的侧表面相连通形成入水口,吸水通道与吸水板的下表面相连通形成出水口;排水管,设置在容置腔中,排水管与出水口相连通,排水管设置有用于形成负压的工作风机;排水启闭驱动件,设置在容置腔中,排水启闭驱动件与吸水板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湿防霉建筑结构及除湿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除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除湿防霉建筑结构及除湿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住宅的使用寿命往往与防水结构的优良息息相关,尤其是厨房

卫生间经常接触水的区域,其他非经常接触水的区域,也会在室内空气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例如返潮以及梅雨季节下大面积接触水,则一旦防水结构被破坏,墙体就会出现霉变以及脱层等现象,从而降低了住房的使用寿命和体验

[0003]相关技术中,为了水汽破坏地面处的墙体,所以通常会在地面上铺设一层高弹性无醛软木地板,该种材质自身具有天然不透水的特性,以达到防水防潮的目的,同时可以直接通过铺贴在地面上来完成地板的安装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虽然软木地板不透水而不会让水汽破坏地面处的墙体,但软木地板的表面上会有积水,从而导致人在地板上容易打滑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能消除软木地板上的积水而使人在地板不容易打滑,本申请提供一种除湿防霉建筑结构及除湿方法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除湿防霉建筑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除湿防霉建筑结构,包括:基础垫箱,设置有容置腔;软木板,铺设在所述基础垫箱的上表面上,所述软木板的上表面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个容纳沉槽;吸水板,滑动设置在所述容纳沉槽中,所述吸水板从所述容纳沉槽的槽口处滑动进出所述容纳沉槽,所述吸水板设置有吸水通道,所述吸水通道与所述吸水板的侧表面相连通形成入水口,所述吸水通道与所述吸水板的下表面相连通形成出水口;排水管,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排水管设置有用于形成负压的工作风机;排水启闭驱动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排水启闭驱动件与所述吸水板相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软木板上存在有积水,也就是存在有成股水滴的情况下,则先通过排水启闭驱动件让吸水板移出容纳沉槽外,接着让工作风机处于负压状态,然后成股的水滴便会通过入水口进入吸水通道中,最后通过出水口进入排水管中,直至软木板上无积水,也就是软木板上无成股水滴,从而便实现对软木板上的积水进行清除的目的,进而便能使人在地板上不容易打滑

[0008]优选的,所述吸水板的下表面连接有滑动导杆,所述滑动导杆远离所述吸水板的一端滑动穿入所述容置腔中;所述排水启闭驱动件包括电缸以及驱动连接磁铁,所述电缸
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驱动连接磁铁设置在所述电缸的活塞杆上,所述驱动连接磁铁与所述滑动导杆磁吸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滑动导杆便实现吸水板在容纳沉槽中的滑动连接;另一方面,电缸与驱动连接磁铁的配合,便实现驱动吸水板从容纳沉槽的槽口滑动进入容纳沉槽的目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易产生较大的噪音,从而能够更加适用于住宅环境中

[0010]优选的,所述吸水板包括硬质管道部以及软质管道部,所述硬质管道部沿所述容纳沉槽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每个所述硬质管道部均设置有所述入水口,每个所述硬质管道部被所述排水启闭驱动件单独驱动,所述硬质管道部供所述出水口设置;所述软质管道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硬质管道部之间,所述软质管道部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硬质管道部的所述吸水通道相连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每个容纳沉槽中的吸水板为一个整体元件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可以只让其中一个硬质管道部移出容纳沉槽外进行吸水处理,同时吸水过程中,吸水板整体仍然能保持连通状态,以正常将水引导至排水管道中,从而能适配软木板上小区域存在有积水的情况,进而能使除湿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

[0012]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硬质管道部之间设置有两个密封挡板,两个所述密封挡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硬质管道部相连接,两个所述密封挡板相互靠近的一端相抵接,所述密封挡板位于所述软质管道部远离所述容纳沉槽槽底的一侧上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密封挡板的设置,则容纳沉槽在软质管道部所在的位置会被封住槽口,从而保持地面的平整度

[0014]优选的,每个所述硬质管道部连接有多个所述出水口,多个所述出水口沿所述硬质管道部的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每个所述出水口处均设置有出水控制阀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则排水管可以连接在不同位置的出水口上,所以便能够根据地基础垫箱中水力以及电力相关的管路分布情况,合理地选择排水管的分布位置,从而有助于提升该种建筑结构的实用性优选的,所述出水控制阀包括阀路块以及自关闭弹簧,所述阀路块一端滑动穿设在所述出水口中,另一端滑动穿入所述容置腔中,所述阀路块设置有控制通道,所述控制通道一端通过所述阀路块的移动来与所述吸水通道连通或断开,所述控制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所述自关闭弹簧一端与所述硬质管道部的外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阀路块相连接,用于使所述控制通道始终处于所述出水口中而与所述吸水通道断开;所述排水管与所述阀路块可拆式连接,所述排水管与所述阀路块连接后,所述自关闭弹簧被压缩用于使所述控制通道与所述吸水通道相连通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阀路块以及自关闭弹簧的设置,则在吸水板安装在容纳沉槽中时,每个出水口位置处的阀路块伸入容置腔中,同时出水控制阀均处于关闭状态,后续排水管与阀路块连接时,再上顶阀路块来让自关闭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便能让排水管

控制通道以及吸水通道三者之间相连通,从而便实现排水管与吸水板之间的连通安装,相比于出水控制阀的结构形式为常规阀路结构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排水管连接在阀路块上,出水控制阀便会打开,所以一方面,出水控制阀的结构形式更加简单,以更好地适配地板结构;另一方面,也使排水管更方便地与任意位置的出水控制阀相连接,从而便于对除湿
防霉建筑结构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安装工作

[0017]优选的,所述排水管与阀路块之间设置有拼接伸缩管

弹性垫以及拼管连接磁铁,所述拼接伸缩管呈多节伸缩结构,所述拼接伸缩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水管连通连接,另一端套设所述阀路块,所述拼接伸缩管远离所述排水管的一端穿出所述容置腔外;所述弹性垫设置在所述拼接伸缩管远离所述排水管一端的内壁上,所述弹性垫用于使所述拼接伸缩管与所述阀路块紧配连接;所述拼管连接磁铁设置在所述拼接伸缩管远离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上,所述拼管连接磁铁与所述硬质管道部的下表面磁吸连接,用于在所述硬质管道部移出所述容纳沉槽时让所述拼接伸缩管伸长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排水管与阀路块时,先将拼接伸缩管的一端通过弹性垫紧配套设在阀路块上,接着继续移动拼接伸缩管,在这个过程中,自关闭弹簧会逐渐被压缩,然后让拼管连接磁铁与硬质管道部的外表面磁吸抵接,此时控制通道便与吸水通道稳定连通,从而便实现排水管与出水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除湿防霉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垫箱
(1)
,设置有容置腔
(11)
;软木板
(2)
,铺设在所述基础垫箱
(1)
的上表面上,所述软木板
(2)
的上表面平行且间隔设置有多个容纳沉槽
(21)
;吸水板
(3)
,滑动设置在所述容纳沉槽
(21)
中,所述吸水板
(3)
从所述容纳沉槽
(21)
的槽口处滑动进出所述容纳沉槽
(21)
,所述吸水板
(3)
设置有吸水通道
(31)
,所述吸水通道
(31)
与所述吸水板
(3)
的侧表面相连通形成入水口
(32)
,所述吸水通道
(31)
与所述吸水板
(3)
的下表面相连通形成出水口
(33)
;排水管
(4)
,设置在所述容置腔
(11)
中,所述排水管
(4)
与所述出水口
(33)
相连通,所述排水管
(4)
设置有用于形成负压的工作风机
(41)
;排水启闭驱动件
(5)
,设置在所述容置腔
(11)
中,所述排水启闭驱动件
(5)
与所述吸水板
(3)
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防霉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板
(3)
的下表面连接有滑动导杆
(34)
,所述滑动导杆
(34)
远离所述吸水板
(3)
的一端滑动穿入所述容置腔
(11)
中;所述排水启闭驱动件
(5)
包括电缸
(51)
以及驱动连接磁铁
(52)
,所述电缸
(51)
固定设置在所述容置腔
(11)
中,所述驱动连接磁铁
(52)
设置在所述电缸
(51)
的活塞杆上,所述驱动连接磁铁
(52)
与所述滑动导杆
(34)
磁吸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防霉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板
(3)
包括硬质管道部
(35)
以及软质管道部
(36)
,所述硬质管道部
(35)
沿所述容纳沉槽
(21)
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每个所述硬质管道部
(35)
均设置有所述入水口
(32)
,每个所述硬质管道部
(35)
被所述排水启闭驱动件
(5)
单独驱动,所述硬质管道部
(35)
供所述出水口
(33)
设置;所述软质管道部
(36)
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硬质管道部
(35)
之间,所述软质管道部
(36)
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硬质管道部
(35)
的所述吸水通道
(31)
相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防霉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硬质管道部
(35)
之间设置有两个密封挡板
(37)
,两个所述密封挡板
(37)
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硬质管道部
(35)
相连接,两个所述密封挡板
(37)
相互靠近的一端相抵接,所述密封挡板
(37)
位于所述软质管道部
(36)
远离所述容纳沉槽
(21)
槽底的一侧上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湿防霉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硬质管道部
(35)
连接有多个所述出水口
(33)
,多个所述出水口
(33)
沿所述硬质管道部
(35)
的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每个所述出水口
(33)
处均设置有出水控制阀
(6)。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霜吴涵吴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海腾创建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