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4369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外围区,外围区包括绑定区及位于绑定区和显示区之间的过渡区;源漏金属层,包括至少位于绑定区的绑定部和位于过渡区的连接部;平坦化层,设于基板上且设有分别位于绑定区的第一开口和位于过渡区的第一过孔;第一有机绝缘层,设于平坦化层远离基板的一侧且设有与第一过孔对应的第三过孔;第一金属结构,位于外围区且至少设于第一有机绝缘层远离基板的一侧;第一金属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第一开口和第一过孔;第二金属结构,设于第一金属结构远离基板的一侧并与第一金属结构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直接在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有机发光二极管
)
显示面板的封装层上制作触控结构
(Flexible Multi

Layer On Cell

FMLOC)
的技术,因其能够制备更轻更薄的显示装置而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柔性屏幕需求逐渐增加,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有时会采用有机膜层作为触控绝缘层;然而,这一设计也导致触控结构在显示面板的外围区容易出现短路不良,导致显示面板的良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外围区,所述外围区包括与所述显示区间隔设置的绑定区,及位于绑定区和显示区之间的过渡区;源漏金属层,所述源漏金属层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绑定区的绑定部和位于所述过渡区的连接部,所述绑定部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设有分别位于绑定区的第一开口和位于所述过渡区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开口暴露所述绑定部,所述第一过孔暴露所述连接部;第一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位于显示区和外围区且设置于所述平坦化层远离基板的一侧且设有与第一过孔对应的第三过孔;第一金属结构,所述第一金属结构位于外围区,且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远离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一过孔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且所述第一金属结构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三过孔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第二金属结构,所述第二金属结构位于外围区,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结构远离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结构与所述第一金属结构直接接触

[0006]示例性的,过渡区包括第一过渡区,第二过渡区和位于第一过渡区与第二过渡区之间的弯折区,所述第一过渡区位于弯折区和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二过渡区位于弯折区和绑定区之间;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三过孔位于所述第二过渡区;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过渡区,弯折区和第二过渡区且为一连续结构

[0007]示例性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远离基板的一侧,且设有位于显示区的第六过孔;第一触控金属层,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层设置于显示区且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过渡区,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层位于第二有机绝缘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第二触控金属层,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层位于第二有机绝缘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层和第二触控金属层通过第六过孔进行电连接

[0008]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层包括位于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和位于过渡区的第一触控走线;所述平坦化层还包括位于第一过渡区的第二过孔且暴露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过孔对应的第四过孔,所述第一触控走线通过第二过孔和第四过孔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0009]示例性的,第二有机绝缘层具有位于所述过渡区的第二边界,所述第二边界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远离显示区的一侧

[0010]示例性的,所述第二边界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弯折区

[0011]示例性的,所述第二边界至所述显示区的间距大于等于
1600
μ
m。
[0012]示例性的,第一有机绝缘层具有第一边界,所述第一边界为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边界;所述第一边界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在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间距大于等于
50
μ
m。
[0013]示例性的,第一边界位于所述绑定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边界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远离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具有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五过孔,所述第一金属结构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五过孔与绑定部电连接

[0014]示例性的,源漏金属层包括第一源漏金属层和第二源漏金属层,所述绑定部包括第一绑定部和第二绑定部,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具有第一绑定部,所述第二源漏金属层具有第二绑定部和连接部;钝化层,所述钝化层位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绑定区,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钝化层和第二源漏金属层沿着远离基板的方向依次排列;所述钝化层具有位于所述绑定区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绑定部和第二绑定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电连接

[0015]示例性的,第一金属结构与第一触控金属层同层同材料设置,所述第二金属结构与第二触控金属层同层同材料设置

[0016]示例性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于基板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第六开口;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第六开口内;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区且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像素定义层和发光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基板的一侧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包围所述显示区的外围区,所述外围区包括与所述显示区间隔设置的绑定区,及位于绑定区和显示区之间的过渡区;源漏金属层,所述源漏金属层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绑定区的绑定部和位于所述过渡区的连接部,所述绑定部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设有分别位于绑定区的第一开口和位于所述过渡区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开口暴露所述绑定部,所述第一过孔暴露连接部;第一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位于显示区和外围区且设置于所述平坦化层远离基板的一侧且设有与第一过孔对应的第三过孔;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具有第一边界,所述第一边界为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边界;第一金属结构,所述第一金属结构位于外围区,且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远离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一过孔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且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三过孔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第二金属结构,所述第二金属结构位于外围区,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
结构远离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边界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金属结构和第二金属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不重叠

[0018]示例性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包括设置于显示区且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过渡区的第一有机子绝缘部,所述第一有机子绝缘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远离基板的一侧,且设有位于显示区的第六过孔;第一触控金属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外围区,所述外围区包括与所述显示区间隔设置的绑定区,及位于绑定区和显示区之间的过渡区;源漏金属层,所述源漏金属层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绑定区的绑定部和位于所述过渡区的连接部,所述绑定部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设有分别位于绑定区的第一开口和位于所述过渡区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开口暴露所述绑定部,所述第一过孔暴露所述连接部;第一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位于显示区和外围区且设置于所述平坦化层远离基板的一侧且设有与第一过孔对应的第三过孔;第一金属结构,所述第一金属结构位于外围区,且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远离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一过孔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且所述第一金属结构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三过孔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结构通过第一开口与绑定部电连接;第二金属结构,所述第二金属结构位于外围区,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结构远离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金属结构与所述第一金属结构直接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包括第一过渡区,第二过渡区和位于第一过渡区与第二过渡区之间的弯折区,所述第一过渡区位于弯折区和显示区之间,所述第二过渡区位于弯折区和绑定区之间;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三过孔位于所述第二过渡区;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过渡区,弯折区和第二过渡区且为一连续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远离基板的一侧,且设有位于显示区的第六过孔;第一触控金属层,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层设置于显示区且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过渡区,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层位于第二有机绝缘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第二触控金属层,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层位于第二有机绝缘层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触控金属层位于第一有机绝缘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层和第二触控金属层通过第六过孔进行电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金属层包括位于显示区的第一触控电极和位于过渡区的第一触控走线;所述平坦化层还包括位于第一过渡区的第二过孔且暴露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过孔对应的第四过孔,所述第一触控走线通过第二过孔和第四过孔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具有位于所述过渡区的第二边界,所述第二边界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远离显示区的一侧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界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弯折区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界至所述显示区的间距大
于等于
1600
μ
m。8.
根据权利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具有第一边界,所述第一边界为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边界;所述第一边界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在基板上的正投影的间距大于等于
50
μ
m。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界位于所述绑定区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边界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远离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具有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的第五过孔,所述第一金属结构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五过孔与所述绑定部电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漏金属层包括第一源漏金属层和第二源漏金属层,所述绑定部包括第一绑定部和第二绑定部,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具有第一绑定部,所述第二源漏金属层具有第二绑定部和连接部;钝化层,所述钝化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绑定区,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钝化层和第二源漏金属层沿着远离基板的方向依次排列;所述钝化层具有位于所述绑定区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绑定部和第二绑定部通过所述第二开口电连接
。11.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结构与第一触控金属层同层同材料设置,所述第二金属结构与第二触控金属层同层同材料设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设置于基板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像素定义层具有第六开口;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第六开口内;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显示区且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像素定义层和发光层在基板上的正投影;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封装层远离基板的一侧
。13.
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显示区和包围所述显示区的外围区,所述外围区包括与所述显示区间隔设置的绑定区,及位于绑定区和显示区之间的过渡区;源漏金属层,所述源漏金属层包括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绑定区的绑定部和位于所述过渡区的连接部,所述绑定部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且设有分别位于绑定区的第一开口和位于所述过渡区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开口暴露所述绑定部,所述第一过孔暴露连接部;第一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位于显示区和外围区且设置于所述平坦化层远离基板的一侧且设有与第一过孔对应的第三过孔;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具有第一边界,所述第一边界为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远离所述显示区一侧的边界;第一金属结构,所述第一金属结构位于外围区,且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远离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一过孔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且通过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三过孔与所述连接部电连接,所述第一金属结构通过第一开口与绑定部电连接;
第二金属结构,所述第二金属结构位于外围区,且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结构远离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边界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金属结构和第二金属结构在基板上的正投影均不重叠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
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二有机绝缘层,所述第二有机绝缘层包括设置于显示区且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过渡区的第一有机子绝缘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博辛燕霞贺伟李雪萍吴奕昊王晓云赵彧周芋竹张枫惠燕黄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