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山学院专利>正文

高速电容隔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4296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电容隔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电容隔离OOK信号调制解调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电容隔离
OOK
信号调制解调电路,属于集成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隔离传输是一种在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之间传输信号能量或者信号,同时在两个系统之间阻隔电压和电流的应用方案

实现隔离传输功能的电路叫做隔离器芯片,被广泛应用于现在的电子通信系统中

比如,隔离器可以使电气操作人员免于高压电冲击;保护在高压系统中工作的各种低压
CPU
或者
FPGA
等昂贵的处理器;在工业

通信系统中断开高压和低压域之间的地环路

在电机驱动中控制高边器件等等

典型应用包括工业自动化控制

医疗电子

电机驱动

隔离总线

光伏逆变器

混合动力汽车等

[0003]对于隔离器芯片的实现,长期来光耦隔离器一直被用作“默认”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高速电容隔离
OOK
信号调制解调电路,其特征是,包括发射端的差分
OOK
调制电路
(1)
和接收端的
OOK
接收电路,所述
OOK
接收电路包括输入缓冲电路
(2)、
差分滤波放大电路
(3)
和包络检波电路
(4)
,差分
OOK
调制电路
(1)
的输入端分别连接高频振荡信号
OSC、
输入数据
Din、
保护控制信号
UVLO
;差分
OOK
调制电路
(1)
输出两路信号
DXP

DXN
,信号
DXP
连接到发射端第一高压隔离电容左端,信号
DXN
连接到发射端第二高压隔离电容左端,发射端第一高压隔离电容右端连接接收端第一高压隔离电容左端,发射端第二高压隔离电容右端连接接收端第二高压隔离电容左端,接收端第一高压隔离电容右端连接输入缓冲电路
(2)
的第一输入端
INP
,接收端第二高压隔离电容右端连接输入缓冲电路
(2)
的第二输入端
INN

INP

INN
信号经过输入缓冲电路
(2)
处理分别输出信号
Inp1

Inn1
,连接到差分滤波放大电路
(3)
的两个输入端,差分滤波放大电路
(3)
的第一输出端
Inp2
和第二输出端
Inn2
连接到包络检波电路
(4)
的输入端,包络检波电路
(4)
根据
Inp2

Inn2
信号处理得到
OOK
输出信号
Dout
;当保护控制信号
UVLO
正常为高电平时,差分
OOK
调制电路
(1)
将输入数据
Din
与高频振荡信号
OSC
进行
OOK
信号调制,输出信号
DXP

DXN
为差分高频脉冲信号,否则信号
DXP

DXN
输出均为低电平;在保护控制信号
UVLO
正常为高电平时,若输入数据
Din
为高电平,则差分
OOK
调制电路
(1)
的输出的差分高频脉冲信号
DXP

DXN
将传送过高压电容隔离屏障产生
INP

INN
信号,若输入数据
Din
为低电平,则差分
OOK
调制电路
(1)
输出的差分高频脉冲信号
DXP

DXN
均为低电平信号,无法通过高压电容隔离屏障传输信号给接收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容隔离
OOK
信号调制解调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发射端第一高压隔离电容

发射端第二高压隔离电容

接收端第一高压隔离电容

接收端第二高压隔离电容为耐压值及容值大小完全相同的电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容隔离
OOK
信号调制解调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差分
OOK
调制电路
(1)
包括:第一三输入与门

第二三输入与门,第一三输入与门的三个输入端分别连接输入数据
Din、
保护控制信号
UVLO、

NMOS

M427

PMOS

M428
构成的传输门的输出端,
NMOS

M427
漏极连接
PMOS

M428
源极为传输门的输入端,连接高频振荡信号
OSC

NMOS

M427
源极连接
PMOS

M428
漏极为传输门的输出端;第一三输入与门的输出端连接
PMOS

M419
栅极和
NMOS

M420
栅极,
PMOS

M419
漏极和
NMOS

M420
漏极相连,同时连接到
PMOS

M421
栅极
、NMOS

M422
栅极,
PMOS

M421
漏极和
NMOS

M422
漏极相连,作为信号
DXP
输出端;第二三输入与门的三个输入端分别连接输入数据
Din、
保护控制信号
UVLO、

PMOS

M409

NMOS

M410
构成的反相器的输出端,
PMOS

M409
栅极连接
NMOS

M410
栅极为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高频振荡信号
OSC

PMOS

M409
漏极连接
NMOS

M410
漏极为反相器的输出端;第二三输入与门的输出端连接
PMOS

M423
栅极和
NMOS

M424
栅极,
PMOS

M423
漏极和
NMOS

M424
漏极相连,同时连接到
PMOS

M425
栅极和
NMOS

M426
栅极,
PMOS

M425
漏极和
NMOS

M426
漏极相连,作为信号
DXN
输出端;
PMOS

M409
源极
、PMOS

M419
源极
、PMOS

M421
源极
、PMOS

M423
源极
、PMOS

M425
源极
、NMOS

M427
栅极同时连接到电源电压
VDD

NMOS

M410
源极
、NMOS

M420
源极
、NMOS

M422
源极
、NMOS

M424
源极
、NMOS

M426
源极
、PMOS

M428
栅极同时连接到地电压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电容隔离
OOK
信号调制解调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三输入与门包括
PMOS

M401、PMOS

M402、PMOS

M403、PMOS

M404、NMOS

M405、NMOS

M406、NMOS

M407、NMOS

M408

PMOS

M403
栅极连接
NMOS

M405
栅极,为第一三输入与门
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输入数据
Din

PMOS

M402
栅极连接
NMOS

M407
栅极,为第一三输入与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保护控制信号
UVLO

PMOS

M401
栅极连接
NMOS

M408
栅极,为第一三输入与门的第三输入端,连接传输门的输出端;
PMOS

M401
漏极连接
PMOS

M402
漏极
、PMOS

M403
漏极
、NMOS

M405
漏极
、PMOS

M404
栅极
、NMOS

M406
栅极,
NMOS

M405
源极连接
NMOS

M407
漏极,
NMOS

M407
源极连接
NMOS

M408
漏极,
PMOS

M404
漏极连接
NMOS

M406
漏极为第一三输入与门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三输入与门包括
PMOS

M411、PMOS

M412、PMOS

M413、PMOS

M414、NMOS

M415、NMOS

M416、NMOS

M417、NMOS

M418

PMOS

M413
栅极连接
NMOS

M415
栅极,为第二三输入与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输入数据
Din

PMOS

M412
栅极连接
NMOS

M417
栅极,为第二三输入与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保护控制信号
UVLO

PMOS

M411
栅极连接
NMOS

M418
栅极,为第二三输入与门的第三输入端,连接反相器的输出端;
PMOS

M411
漏极连接
PMOS

M412
漏极
、PMOS

M413
漏极
、NMOS

M415
漏极
、PMOS

M414
栅极
、NMOS

M416
栅极,
NMOS

M415
源极连接
NMOS

M417
漏极,
NMOS

M417
源极连接
NMOS

M418
漏极,
PMOS

M414
漏极连接
NMOS

M416
漏极为第二三输入与门的输出端;
PMOS

M401
源极
、PMOS

M402
源极
、PMOS

M403
源极
、PMOS

M404
源极
、PMOS

M411
源极
、PMOS

M412
源极
、PMOS

M413
源极
、PMOS

M414
源极同时连接到电源电压
VDD

NMOS

M406
源极
、NMOS

M408
源极
、NMOS

M416
源极
、NMOS

M418
源极同时连接到地电压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容隔离
OOK
信号调制解调电路,其特征是,所述输入缓冲电路
(2)
包括:
PMOS

M501、PMOS

M502、PMOS

M503、PMOS

M504、PMOS

M505、PMOS

M506、PMOS

M507、PMOS

M508、PMOS

M509、PMOS

M510、PMOS

M511、PMOS

M512、PMOS

M513、PMOS

M514、
电阻
R51、
电阻
R52、
电阻
R53、
电阻
R54、
电阻
R55、
电阻
R56、
电容
C51
和电容
C52
;其中,
PMOS

M501
栅极和
PMOS

M508
栅极连接偏置电压
Vb51

PMOS

M502
栅极和
PMOS

M509
栅极连接偏置电压
Vb52

PMOS

M501
漏极连接
PMOS

M502
源极,
PMOS

M502
漏极连接电阻
R51
上端
、PMOS

M503
栅极和
PMOS

M514
栅极;电阻
R51
下端连接
PMOS

M503
源极
、PMOS

M504
栅极
、PMOS

M505
栅极
、PMOS

M513
栅极;
PMOS

M503
漏极连接
PMOS

M504
源极,
PMOS

M504
漏极连接
PMOS

M505
源极;
PMOS

M505
漏极连接电阻
R53
上端
、PMOS

M506
漏极,作为输入缓冲电路
(2)
的第一输入端
INP
;电阻
R53
下端连接电阻
R54
上端;
PMOS

M506
源极连接
PMOS

M507
漏极

电容
C51
上端;
PMOS

M507
源极作为信号
Inp1
的输出端;
PMOS

M508
漏极连接
PMOS

M509
源极,
PMOS

M509
漏极连接电阻
R52
上端
、PMOS

M507
栅极和
PMOS

M510
栅极;电阻
R52
下端连接到
PMOS

M510
源极
、PMOS

M511
栅极
、PMOS

M512
栅极和
PMOS

M506
栅极;
PMOS

M510
漏极连接
PMOS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媛铁瑞芳申福伟何宁业陈珍海宁仁霞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