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柔性管线尺寸链计算的管线布置优化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造中的管线布置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柔性管线尺寸链计算的管线布置优化方法及装置
。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整车电器系统构成越来越多元化,工程车辆的功能增加意味着管线的增多,因而管线也随之变得繁多和复杂
。
为了保证工程车辆功能的正常工作,必须先保证管线的走向
、
固定合理
。
[0003]在商用车市场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新品车辆的开发节点越来越短,而由于市场选装配置
(
缓速器
、
燃油加热
、360
度倒车影像等
)
需求越来越多,新增大量管线束,而车架宽度却未变化,整车布局更紧凑,需要更为精准的管线布置方案
。
而现有的管线布置方案仅通过简单在车架数模中布置,管线转角布置只按固定尺寸,未考虑实物大小尺寸影响;管线长短预留仅按固定长度预留,导致在实车装配环节中管线布置问题多,出现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柔性管线尺寸链计算的管线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由柔性管线组成的尺寸链环以最小计算单元拆分为多个基本尺寸单元,所述最小计算单元包括直行段与转弯段;根据各基本尺寸单元对应的偏差值计算公式,计算各个所述基本尺寸单元的第一极限偏差值;统计各个所述基本尺寸单元的第一极限偏差值和对应的数模理论长度,确定需要改进的目标尺寸单元;获取公差削减方案并根据所述公差削减方案削减各个所述目标尺寸单元的第一极限偏差值,继而削减所述柔性管线的公差带宽度;其中,所述公差削减方案是通过逐段分析各个所述目标尺寸单元制定;根据所述柔性管线的公差带宽度,计算所述柔性管线的管线布置的偏置中值,并根据所述偏置中值确定所述柔性管线的预留长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管线尺寸链计算的管线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个所述基本尺寸单元的第一极限偏差值,包括:定位色标与定位螺栓的第一极限偏差值;线束安装支架与发动机后悬处的第一极限偏差值;第一线束安装横梁拐弯处的第一极限偏差值;线束安装与支架内外的第一极限偏差值;第二线束安装横梁拐弯处的第一极限偏差值;线束安装拐弯处的第一极限偏差值;线束安装与扎带固定内外的第一极限偏差值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管线尺寸链计算的管线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各基本尺寸单元对应的偏差值计算公式,计算各个所述基本尺寸单元的第一极限偏差值,具体为:根据定位螺栓的宽度和线束色标的宽度,计算定位色标与定位螺栓的第一极限偏差值;根据当前线束安装支架与前一固定点的
x
轴方向上的距离和所述柔性管线在当前固定处的最大偏移量,计算线束安装支架与发动机后悬处的第一极限偏差值;根据线束转弯量和两个相邻固定点之间的
x
轴和
y
轴方向上的距离,计算第一线束安装横梁拐弯处的第一极限偏差值;根据当前线束安装支架与前一固定点的
x
轴方向上的距离和所述柔性管线在当前固定处的最大偏移量,计算线束安装与支架内外的第一极限偏差值;根据线束转弯两端点之间的
x、y、z
轴方向上的距离和线束转弯极限小值,计算第二线束安装横梁拐弯处的第一极限偏差值;根据线束固定半径
、
线束粗线半径
、
线束细线半径和线束拐弯角度,计算线束安装拐弯处的第一极限偏差值;根据线束安装的当前固定点与前一固定点的
x
轴方向上的距离和所述柔性管线在当前固定处的最大偏移量,计算线束安装与扎带固定内外的第一极限偏差值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管线尺寸链计算的管线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定位色标与定位螺栓的第一极限偏差值,具体为:
其中,
X
1+
为在定位色标与定位螺栓之间实际布置出的管线偏短的极限偏差值,
X1‑
表示在定位色标与定位螺栓之间实际布置出的管线偏长的极限偏差值,
K1定位螺栓头宽,
K2线束色标宽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管线尺寸链计算的管线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线束安装支架与发动机后悬处的第一极限偏差值,具体为:其中,
X
2+
为线束安装支架与发动机后悬处之间实际布置出的管线偏短的极限偏差值,
x2为线束安装支架的当前固定点与前一固定点的
x
轴方向上的距离,
T2为所述柔性管线在当前固定处的最大偏移量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管线尺寸链计算的管线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第一线束安装横梁拐弯处的第一极限偏差值,具体为:于,所述计算第一线束安装横梁拐弯处的第一极限偏差值,具体为:其中,
X3‑
为在第一线束安装横梁拐弯处的实际布置出的管线偏长的极限偏差值,
X
3+
为在第一线束安装横梁拐弯处的实际布置出的管线偏短的极限偏差值,
R3为线束转弯量,
x3与
y3为两个相邻固定点之间的
x
轴和
y
轴方向上的距离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管线尺寸链计算的管线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线束安装与支架内外的第一极限偏差值,具体为:其中,
X
4+
为线束安装与支架内外的实际布置出的管线偏短的极限偏差值,
x4为线束安装支架的当前固定点与前一固定点的
x
轴方向上的距离,
T4为所述柔性管线在当前固定处的最大偏移量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管线尺寸链计算的管线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第二线束安装横梁拐弯处的第一极限偏差值,具体为:于,所述计算第二线束安装横梁拐弯处的第一极限偏差值,具体为:于,所述计算第二线束安装横梁拐弯处的第一极限偏差值,具体为:其中,
X5‑
为第二线束安装横梁拐弯处的实际布置出的管线偏长的极限偏差值,
X
5+
为第二线束安装横梁拐弯处的实际布置出的管线偏短的极限偏差值,
x5、y5和
z5线束转弯两端点
之间的
x、y、z
轴方向上的距离,
α5为在三维空间中线束转弯的偏转角,
r
为线束转弯极限小值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管线尺寸链计算的管线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线束安装拐弯处的第一极限偏差值,具体为:
X6‑
=0其中,
X6‑
为线束安装拐弯处的实际布置出的管线偏长的极限偏差值,
X
6+
为线束安装拐弯处的实际布置出的管线偏短的极限偏差值,
R6为线束固定半径,
r1为粗线半径,
r2为细线半径,
α6为线束拐弯角度
。10.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管线尺寸链计算的管线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线束安装与扎带固定内外的第一极限偏差值,具体为:其中,
X
7+
为线束安装与扎带固定内外的实际布置出的管线偏短的极限偏差值,
x7为线束安装的当前固定点与前一固定点的
x
轴方向上的距离,
T7为所述柔性管线在当前固定处的最大偏移量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柔性管线尺寸链计算的管线布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公差削减方案削减各个所述目标尺寸单元的第一极限偏差值,具体为:通过更改目标尺寸单元的封闭环位置
、
增加目标尺寸单元的定位色标
、
增加目标尺寸单元的安装支架和调整目标尺寸单元的装配顺序的方式,将目标尺寸单元的单个移位偏差拆分为两个或多个移位偏差,或将目标尺寸单元的转弯偏差改为移位偏差,进而削减各个所述目标尺寸单元的第一极限偏差值
。12.
一种基于柔性管线尺寸链计算的管线布置优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拆分模块
、
偏差值计算模块
、
统计模块
、
公差削减模块和预留长度计算模块;其中,所述拆分模块用于将由柔性管线组成的尺寸链环以最小计算单元拆分为多个基本尺寸单元,所述最小计算单元包括直行段与转弯段;所述偏差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各基本尺寸单元对应的偏差值计算公式,计算各个所述基本尺寸单元的第一极限偏差值;所述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各个所述基本尺寸单元的第一极限偏差值和对应的数模理论长度,确定需要改进的目标尺寸单元;所述公差削减模块用于获取公差削减方案并根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永成,梁顾,叶志伟,梁磊涛,陆宏飞,陈伟,蓝升敏,谭春艳,乔宪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