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膨胀缝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411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28
本公开涉及一种回转窑膨胀缝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窑膨胀缝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0001]本公开涉及回转窑
,尤其涉及一种回转窑膨胀缝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热胀冷缩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现象,因此在工程设计中需考虑材料的热膨胀性,预设空隙来避免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形变,进而造成受挤压或拉伸而被破坏

回转窑作为重要热工设备,其内部温度能达到
1400℃
,并且回转窑具有很高的长径比
(

15:1)
,温度梯度变化较大,因此需严格设计膨胀缝的尺寸和分布

若对膨胀缝的尺寸或个数预留不足则会造成耐火材料受热膨胀并挤压进而被破坏脱落;若膨胀缝设计尺寸过大或分布过于密集则造成窑体密封性下降,保温性严重下降且容易烧伤窑体骨架

因此,在回转窑的设计时充分考虑膨胀缝的尺寸和分布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回转窑的密封程度和结构安全与膨胀缝的设计紧密相关,合理设计膨胀缝至关重要
。<br/>[0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回转窑膨胀缝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获取回转窑在径向方向上耐火保温材料及所述耐火保温材料外侧筒体对应的第一组膨胀量

在轴向方向上第一温度段的多个耐火保温材料及多个筒体对应的第二组膨胀量及第二温度段的多个耐火保温材料及多个筒体对应的第三组膨胀量;其中,所述第二温度段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温度段的温度;根据所述第一组确定所述耐火保温材料与所述筒体在径向方向上是否预留相应的膨胀缝;分别根据所述第二组膨胀量及第三组膨胀量确定所述第一温度段及所述第二温度段对应的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及所述多个筒体之间在轴向方向上是否预留相应的膨胀缝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组确定所述耐火保温材料与所述筒体在轴向方向上是否预留相应的膨胀缝的方法,包括:获取的所述第一组膨胀量,包括:所述回转窑在径向方向上耐火保温材料对应的第一膨胀量及筒体对应的第二膨胀量;若所述第一膨胀量与所述第二膨胀量之差小于第一设定值,则所述耐火保温材料与所述筒体之间在径向方向上不预留相应的第一膨胀缝;否则,计算所述第一膨胀量与所述第二膨胀量的第一和值,将所述第一和值配置为所述耐火保温材料与所述筒体之间在径向方向上预留相应的第一膨胀缝对应的径向长度;以及
/
或,所述若所述第一膨胀量与所述第二膨胀量之差小于第一设定值,则所述耐火保温材料与所述筒体之间在径向方向上不预留相应的第一膨胀缝时,所述耐火保温材料与所述筒体之间在所述径向方向上设置有径向填充材料,利用所述径向填充材料缓冲所述第一膨胀量及所述第二膨胀量
。3.
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根据所述第二组膨胀量确定所述第一温度段对应的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及所述多个筒体之间在径向方向上是否预留相应的膨胀缝的方法,包括:获取的所述第二组膨胀量,包括:所述回转窑在轴向方向上多个第一施工段内耐火保温材料对应的多个第三膨胀量及多个筒体对应的多个第四膨胀量;且,所述多个第一施工段之间具有第一设定施工段缝;分别确定所述第二温度段对应的多个第二施工段是否存在轴向应力;若不存在所述轴向应力且所述多个第三膨胀量与对应的所述多个第四膨胀量之差都小于第二设定值,则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与所述多个筒体之间在轴向方向上不预留相应的第二膨胀缝;若不存在所述轴向应力且所述多个第三膨胀量与对应的所述多个第四膨胀量之差都大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则根据所述第一设定施工段缝及所述多个第三膨胀量与所述多个第四膨胀量之差确定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及所述多个筒体之间在轴向方向上预留相应的第二膨胀缝;以及
/
或,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设定施工段缝及所述多个第三膨胀量与所述多个第四膨胀量之差确定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与所述多个筒体之间在轴向方向上预留相应的第二膨胀缝的
方法,包括:分别计算所述耐火保温材料之间的所述多个第三膨胀量对应的多个第一材料膨胀量差值及所述多个筒体之间的所述多个第四膨胀量对应的多个第一筒体膨胀量差值;根据所述第一设定施工段缝及所述多个第一材料膨胀量差值确定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预留相应的第二膨胀缝中预留材料缝长度;根据所述第一设定施工段缝及所述多个第一筒体膨胀量差值确定所述多个筒体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预留相应的第二膨胀缝中的预留筒体缝长度;以及
/
或,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设定施工段缝及所述多个第一材料膨胀量差值确定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预留相应的第二膨胀缝中预留材料缝长度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设定施工段缝对应的材料设定施工段缝调至所述多个第一材料膨胀量差的最小值,得到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预留相应的第二膨胀缝中预留材料缝长度;以及
/
或,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设定施工段缝及所述多个第一筒体膨胀量差值确定所述多个筒体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预留相应的第二膨胀缝中的预留筒体缝长度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设定施工段缝对应的筒体设定施工段缝调至所述多个第一筒体膨胀量差值的最小值,得到所述多个筒体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预留相应的第二膨胀缝中的预留筒体缝长度;以及
/
或,在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与所述多个筒体之间在轴向方向上不预留相应的第二膨胀缝时,在所述第一设定施工段缝内添加轴向接缝材料,以补偿所述第一设定施工段缝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根据所述第二组膨胀量确定所述第一温度段对应的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及所述多个筒体之间在径向方向上是否预留相应的膨胀缝的方法,还包括:若存在所述轴向应力,则调节所述回转窑下侧的托轮或所述托轮下侧的滚圈,消除所述轴向应力;以及
/
或,所述调节所述回转窑下侧的托轮或所述托轮下侧的滚圈,消除所述轴向应力的方法,包括:调节所述托轮,使所述回转窑处于水平状态;或,减少所述托轮与所述滚圈之间的摩擦力;以及
/
或,若所述轴向应力无法消除或存在所述轴向应力且所述多个第三膨胀量与对应的所述多个第四膨胀量之差都小于第二设定值,则基于所述轴向应力确定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及所述多个筒体之间在轴向方向上预留的第二膨胀缝;以及
/
或,所述基于所述轴向应力确定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及所述多个筒体之间在轴向方向上预留的第二膨胀缝的方法,包括:获取初始设定第二材料膨胀缝

初始设定第二筒体膨胀缝

第一材料膨胀缝增量

第一筒体膨胀缝增量

第一材料增量累计次数
M
及第一筒体增量累计次数
N
;其中,所述第一材料增量累计次数
M
及所述第一筒体增量累计次数
N
的取值配置为从1到
Z
的正整数,且所述第一材料增量累计次数
M
及所述第一筒体增量累计次数
N
分别与温度变化量成正比;根据所述初始设定第二材料膨胀缝

所述第一材料膨胀缝增量及所述第一材料增量累计次数
M
,分别确定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在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膨胀缝中多个第二
材料膨胀缝;根据所述初始设定第二筒体膨胀缝

所述第一筒体膨胀缝增量及所述第一筒体增量累计次数
N
,分别确定所述多个筒体之间在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膨胀缝中的多个第二筒体膨胀缝;根据所述第一设定施工段缝及所述多个第二材料膨胀缝确定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预留相应的第二膨胀缝中多个第二材料缝长度;根据所述第一设定施工段缝及所述多个第二筒体膨胀缝确定所述多个筒体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预留相应的第二膨胀缝中多个筒体缝长度;以及
/
或,所述根据所述初始设定第二材料膨胀缝

所述第一材料膨胀缝增量及所述第一材料增量累计次数
M
确定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在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膨胀缝中预留的第二材料膨胀缝的方法,包括;所述第一材料增量累计次数
M
乘以所述第一材料膨胀缝增量后,加上所述初始设定第二材料膨胀缝,直至消除所述轴向应力且所述多个第二膨胀量与对应的所述多个第三膨胀量之差都小于第二设定值为止;利用上述方法,分别确定每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在轴向方向上对应的所述第二材料膨胀缝,进而确定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在轴向方向上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材料膨胀缝;以及
/
或,所述根据所述初始设定第二筒体膨胀缝

所述第一筒体膨胀缝增量及所述第一筒体增量累计次数
N
确定所述多个筒体之间在轴向方向上所述第二膨胀缝中多个第二筒体膨胀缝的方法,包括:所述第一筒体增量累计次数
N
乘以所述第一筒体膨胀缝增量后,加上所述初始设定第二筒体膨胀缝,直至消除所述轴向应力且所述多个第二膨胀量与对应的所述多个第三膨胀量之差都小于第二设定值为止;利用上述方法,分别确定每个筒体之间在轴向方向上对应的所述第二材料膨胀缝,进而确定所述多个筒体之间在轴向方向上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筒体膨胀缝;以及
/
或,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设定施工段缝及所述多个第二材料膨胀缝确定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预留相应的第二膨胀缝中多个第二材料缝长度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设定施工段缝对应的材料设定施工段缝调至所述多个第二材料缝长度差值的最小值,得到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预留相应的第二膨胀缝中预留材料缝长度;以及
/
或,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设定施工段缝及所述多个第二筒体膨胀缝确定所述多个筒体之间的在轴向方向上预留相应的第二膨胀缝中多个筒体缝长度的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设定施工段缝对应的筒体设定施工段缝调至所述多个第二筒体缝长度差值的最小值,得到所述筒体的在轴向方向上预留相应的第二膨胀缝中预留筒体缝长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根据所述第三组膨胀量确定所述第二温度段对应的所述多个耐火保温材料之间及所述多个筒体之间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军贾旭钢张鹏程周天畅刘建秀赵传亮安玉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轻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