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聚合物液晶散射膜的全息3D显示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全息三维显示
,具体涉及基于聚合物液晶散射膜的全息
3D
显示系统
。
技术介绍
[0002]全息三维显示可以将携带三维物体信息的光波前原样再现出来,是一种基于波前重构的显示技术,因此该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最理想的真三维显示技术
。
[0003]最初的全息图是光学全息图,即用激光作为光源照明物体,经物体透射或者反射
(
散射
)
后,形成物光波,物光波
W
与另外一束称之为参考光
C
的光波相遇后,形成干涉条纹,利用感光材料记录干涉条纹,就得到了全息图
。
物光波的信息被编码到了全息图之中,当利用激光照射全息图时,由于衍射,出射光波中将包含原来的物光波,这样物体的像就可以被再现出来
。
[0004]计算机制全息不需要物体的实际存在,只要把物光波的数学描述输入计算机,经计算机编码后得到数字化全息图,然后通过绘图仪或专用的计算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基于聚合物液晶散射膜的全息
3D
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用于创建数据编码的
n
层二维图像的菲涅耳全息图,
n
层二维图像与
3D
物体的三维图像自其后端平面到前端平面逐层分解成的
n
层等距平行的截面一一对应;空间光调制器,对光源模块发出的照明光进行调制,并按加载时序依次将各层全息图的再现像重构在再现光场中,使
n
层再现像的位置与再现像的二维图像在三维图像中的位置对应,且再现像与
3D
物体的三维图像大小一致;扩散层压体,由平行的
M
层聚合物散射液晶膜组成,
n≤M≤19
,且再现光场中自后端平面到前端平面的
n
层再现像的位置,依次与扩散层压体中的
n
层聚合物散射液晶膜的位置一一重合,这
n
层聚合物散射液晶膜受控于计算机,在第
n
层全息图的再现像被重构时,与该层再现像位置重合的聚合物散射液晶膜处于散射态,将再现像散射成三维像,而其余聚合物散射液晶膜处于透明态,使再现像不受干扰地透过;光阑,被置于扩散层压体的输出窗口端面,用于挡住衍射光的零级项和共轭像;所述聚合物散射液晶膜的响应时间为
T
,空间光调制器的频帧至少为
1/T Hz
,所述空间光调制器的像素间隔
d
slm
满足下式:
d
slm
≤
λ
Z
o
/2L
o
,
L
o
为再现像的平面尺寸,
λ
为照明光的波长,
Z
o
为再现像与空间光调制器的距离,扩散层压体的平面尺寸不小于
L
o
,所述响应时间指聚合物散射液晶膜从断电时的散射态到通电后的透明态,再断电到达散射态的总时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聚合物液晶散射膜的全息
3D
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时间指聚合物散射液晶膜从断电时透射率不大于
20
%的散射态到通电后的透明态,再断电到达透射率不大于
20
%的散射态的总时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聚合物液晶散射膜的全息
3D
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散射液晶膜从断电时透射率不大于
20
%的散射态到通电后的透明态耗时
10ms
,聚合物散射液晶膜从通电后断电到达透射率不大于
20
%的散射态耗时
100ms。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聚合物液晶散射膜的全息
3D
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散射液晶膜从断电时透射率不大于
20
%的散射态到通电后的透明态耗时
10ms
,聚合物散射液晶膜从通电后断电到达透射率不大于
20
%的散射态耗时
60ms。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聚合物液晶散射膜的全息
3D
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光调制器的频帧至少为
25nHz
,
n
不大于
19
,聚合物散射液晶膜的响应时间不大于
1/25n
秒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聚合物液晶散射膜的全息
3D
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镜
L1,光阑和透镜
L1被依次沿再现像的法线
G
布置在空间光调制器朝向扩散层压体的一侧,所述
n
层再现像位于所述光阑的框架内周,且
n
层再现像中最接近透镜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孙利强,刘胜林,李勇,周文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辰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