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3639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各原料药重量比为:黄芪1000-1200、丹参1000-1200、杜仲500-600、当归1000-1200、延胡索1000-1200、菟丝子350-400。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补益肝肾、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早、中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本发明专利技术颗粒剂具有吸湿性小,携带、服用方便,质量稳定,辅料用量少等特点,加入的矫味剂可以改善药物的口感,且为无糖型颗粒剂,便于广大患者(包括糖尿病、肥胖及中老年患者)长期服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芪参健骨)颗粒剂及 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药

技术介绍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0NFH)是 指由于长期使用激素、创伤、酗酒、脂肪肝等原因,造成股骨头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缺血 性坏死的一种骨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其病程长致残率高,股骨头坏死临床上分为创伤性股 骨头坏死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二大类,其中以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激素、酒精等引起) 最常见。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激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由激素所致的激素性股 骨头坏死快速递增,已成为股骨头坏死病因的首位,近年来股骨头坏死发病率逐渐上升,发 病年龄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股骨头坏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髋部疼痛、跛行、关节功能障碍, 继而进一步发展为股骨头塌陷、变形、骨性关节炎,最终导致关节残废,造成患者终生残疾, 严重影响了病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给病人及其家庭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都造成了极大的负 担。目前,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介入疗法、髓芯减压术、骨移植术、全髋关 节置换等。临床上通常采用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虽成功率较高,但费用高昂(2 5万/ 人),且人工髋关节的平均寿命只有10 15年,需作定期更换,置换的髋关节还可能会产生 感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造成了手术的后期效果不够理想。而其他手术治疗仅在一定时 间内缓解疼痛,但不能阻止病程发展、恶化的过程。药物治疗至今尚无理想的化学药物,目 前临床应用的药物主要有降脂药物、抗凝药物、细胞调节因子,仅缓解、改善症状,但不能根 治。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尚未找到特效药物和方法,因此,研究开发防 治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和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现实意义,日本、美国等国都将该病列 为未解决的难治性疾病,投入巨资进行药物的研究开发。中医认为,股骨头坏死属于“骨痹”、“骨蚀”,对本病的医治以“补益肝肾、活血化 瘀、理气止痛”为基本治则,早期强调活血化瘀,后期注重补肾壮骨,通过改善股骨头的血液 微循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降低骨内压,以逐步恢复股骨头的正 常生理机能,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但目前有批准文号的制剂仅有丹郁骨康丸、生脉成 骨胶囊,临床大多采用自拟复方制剂,如健骨活血汤、活骨汤、骨复活汤等,这些方剂虽对 早、中期股骨头坏死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大多限于实验阶段,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着剂型 落后、质量不可控、疗效不稳定、服用不方便及应用的局限性等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效 的防治股骨头坏死的药物。基于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无创伤、无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 等优势,从中药和天然药物中寻找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有效、工艺先进、质量稳 定可控的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新药已经成为研究开发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有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颗粒剂;本 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任务是提供这种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较大限度提取原料药物有 效成分,提高药效。本专利技术由黄芪、丹参、杜仲、当归、菟丝子、延胡索等中药原料组成,方中重用黄芪 益气补中,取气血相生互动之理,益气以生血行滞,为君药;丹参活血祛瘀,杜仲补肾壮骨, 为臣药;佐以当归活血养血、通络止痛,菟丝子补益肝肾;延胡索活血行气,直达病所,化瘀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补肾、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本专利技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芪参健骨)颗粒制剂,各原料药重量比为黄 芪 1000-1200、丹参 1000-1200、杜仲 500-600、当归 1000-1200、延胡索 1000-1200、菟丝子 350-400。该中药(芪参健骨)颗粒制剂的各原料药最优选重量配比为黄芪1100,丹参 1100,杜仲550,当归1100,延胡索1100,菟丝子370。本专利技术中药(芪参健骨)颗粒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选择对处方中黄芪、丹参、当归、延胡索等饮片进行薄层鉴别(TLC)和HPLC含量测定, 以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药材项下要求的为合格饮片,投料;2、提取工艺各原料药混合用6-15倍水浸泡0. 5-2小时,提取1_4次,每次0. 5-2小时,过滤, 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05 1. 10 (降至室温条件下检测相对密度值,一般为 20-25°C,以下同);3、纯化工艺(醇沉)对步骤2获得的提取液,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为50-70%,醇沉6_24h,回收乙醇 至无醇味,并减压浓缩至药液相对密度为1. 05 1. 15 ;4、干燥工艺对步骤3获得的药液,加热至60°C,加入1-5%糊精,在进风口温度140_180°C,出 风口温度70-90°C,进料速度为40kg/h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干浸膏粉;喷雾干燥优化条件进风口温度为160°C、出风口温度80°C、进料速度为40kg/h ;5、成型工艺将步骤4获得的干浸膏粉与辅料混合,干浸膏粉与辅料的混合比例为 1:1-4: 1,以85-95%乙醇为润湿剂,加入辅料与浸膏总量的30%的润湿剂和1-2%甜菊 素制成软材,过10目筛制粒,55°C烘干,整粒,分装即得成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辅料为糊精和 乳糖的混合料,其重量比为2 1。在产品研究中,申请人发现,若制成口服液存在携带不便、易变质、加糖后糖尿病 等患者不宜服用等问题,使其适用群体减少,临床使用受影响。故本专利技术将其制成颗粒剂, 具有携带、服用方便,有利于分剂量,质量稳定;且加入甜菊素作为矫味剂,不仅改善了口 感,而且扩大了适用群体。为此,申请人对本专利技术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系统的实验考察,以方 中君药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臣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通 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药材粒度、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的影响, 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权重系数为黄芪甲苷丹酚酸B = 0.6 0.4),确定芪参健骨颗粒 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最佳工艺进行3批验证试验。考察乙醇浓度、药液相对密度、醇沉时 间对纯化工艺的影响,确定最佳纯化工艺;比较喷雾干燥、微波干燥和减压干燥三种干燥方 法,确定采用喷雾干燥法,以得粉率、指标成分转移率和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进一步考察 药液密度、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进料速度及糊精用量等因素的影响,确定喷雾干燥最 佳工艺参数;在成型工艺研究中,以单因素试验筛选各单一辅料、不同辅料组成混合辅料的 配比、辅料与浸膏粉的比例、润湿剂和矫味剂等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辅料与浸膏的比例、润湿剂的浓度和用量,以成型率、溶解性、休止角、制粒难 易程度及口感等为评价指标,确定芪参健骨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并按照所确定的制备工 艺,生产3批芪参健骨颗粒中试样品,进行质量标准和初步稳定性研究。为此,申请人对本专利技术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辅料选择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具体 如下试验1 提取工艺考察在产品研究过程中申请人发现,本专利技术制剂的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影响有 效成分的提取率,故对提取条件进行考察。1、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选,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的影响,按4因素3 水平L9 (34)表进行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因素水平表 取处方比例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药颗粒剂,其原料药组成为黄芪、丹参、杜仲、当归、延胡索、菟丝子,各原料药配比为:黄芪1000-1200、丹参1000-1200、杜仲500-600、当归1000-1200、延胡索1000-1200、菟丝子350-400,上述的各原料药均为重量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华章建华肖鲁伟童培健李昌煜石森林邹莉董晓烨张春霞王知青李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