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型大跨度钢结构屋架吊装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344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扭曲型大跨度钢结构屋架吊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曲型大跨度钢结构屋架吊装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扭曲型大跨度钢结构屋架吊装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钢结构的吊装方式较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钢结构的造型及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从而给钢结构的吊装施工带来了全新挑战

传统的钢结构屋面吊装采用吊车站位,凭借吊车臂长直接将构件调至安装位置,然后进行定位安装即可

但是,当钢结构的形式较为复杂时,仅仅通过汽车吊不能够满足钢结构的定位安装,从而使结构复杂的钢结构屋架的吊装定位变得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扭曲型大跨度钢结构屋架吊装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复杂的钢结构屋架吊装定位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扭曲型大跨度钢结构屋架吊装施工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扭曲型大跨度钢结构屋架吊装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利用
BIM
技术建立
Tekla
模型,确定钢结构屋架构件的三维坐标;
S2
:根据图纸定位钢结构屋架西侧连接的钢柱的位置以及东侧连接的用于预埋在屋顶转换梁中的预埋件的位置;
S3
:进行预埋有预埋件的屋顶钢结构转件梁的浇筑施工;
S4
:进行钢结构屋架一侧连接的钢柱的浇筑施工;
S5
:对胎架构件进行地面拼接,并将拼接完成的胎架构件吊装定位,胎架构件之间通过连系梁焊接固定;
S6
:将第一榀屋架主梁在地面拼接

焊接完成后开始吊装,并将第一榀屋架主梁吊装至胎架上,相对胎架调节第一榀屋架主梁的位置,保证第一榀屋架主梁的每个定位点均在误差范围内;
S7
:在钢结构屋架的西侧通过斜梁实现第一榀屋架主梁与钢柱之间的连接固定,在钢结构屋架的东侧通过斜梁实现第一榀屋架主梁与转换梁中的预埋件之间的连接固定;
S8
:下一榀屋架主梁吊装并与上一榀屋架主梁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后进行斜梁的吊装焊接;
S9
:依次重复
S8
中的施工,直至完成整个钢结构屋架的施工

[000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通过
Tekla
模型能够精准的确定钢结构屋架的构件的三维坐标,从而为钢结构屋架的精准定位打下了基础;钢柱与转换梁中预埋件的设置方便钢结构屋架的固定连接,保证钢结构屋架具有较强的连接稳定性,而钢柱与预埋件的设置不仅能够承受钢结构屋架的较大的竖向载荷,而且还能够为钢结构屋架提供较强的抗剪切支撑;
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台架方便实现钢结构屋架第一榀屋顶梁的定位固定,然后通过汽车吊吊装斜梁,将第一榀屋顶梁通过东西两侧的斜梁分别与转换梁和钢柱进行固定连接,实现了第一榀屋顶梁的固定,然后以第一榀屋顶梁为基准继续向南和向北继续进行下一榀屋顶梁及斜梁的固定安装,从而不仅方便实现了本专利技术中的扭曲型大跨度钢结构屋架的定位安装,而且保证了安装精度以及安装的稳定的

[0006]进一步的,
S1
中,通过
Tekla
模型,实现了钢结构屋架的节点深化与空中定位,确定钢结构屋架起步安装位置,并且确定胎架的具体结构

[0007]有益效果:通过
Tekla
模型,能够方便确定钢结构屋架的节点在空中的定位,从而为扭曲型大跨度钢结构屋架的精确安装打下基础

[0008]S4
中,钢柱底部外侧绑扎与筏板钢筋连接的钢筋,并在钢柱底部外侧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柱,以增加钢柱底部与筏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根据钢柱底部的连接钢板尺寸,利用模板制作地脚螺栓定位工具,钢筋绑扎完成后,根据钢柱与混凝土柱的定位关系,预埋地脚螺栓,并将地脚螺栓与筏板钢筋连接固定

[0009]有益效果:钢柱底部通过地脚螺栓与筏板钢筋固定连接,从而增加了钢柱底部与筏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0]进一步的,
S4
中,将钢柱底部连接钢板通过地脚螺栓与筏板固定连接,在钢柱底部与筏板之间罐浆料浇筑密实;然后再浇筑钢柱外侧混凝土,实现混凝土柱浇筑施工

[0011]有益效果:在钢柱底部与筏板之间灌浆料浇筑密实保证了钢柱与筏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不仅如此,在钢柱底部外侧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柱,进一步加强了钢柱与筏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使钢柱能够为钢结构屋架提供较强的抗拉

抗压

抗剪切能力

[0012]S3
中,根据图纸设计,定制转换梁中预埋件,预埋件包括预埋板

与预埋板固定连接的十字型抗剪钢柱

与预埋板下表面固定连接的若干竖向钢筋,竖向钢筋下端与转换梁下表面平齐,预埋件上开设有供沿南北方向延伸的纵筋穿过的避让孔

[0013]有益效果:通过在预埋件上开设供纵筋穿过的避让孔,增加了预埋件与纵筋之间的连接性能,浇筑完转换梁混凝土后,使得预埋件与转换梁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性能,方便预埋件将载荷传递至转换梁

[0014]进一步的,
S3
中,在转换梁中放置钢筋笼并进行定位,然后在钢筋笼中放置预埋件并进行预埋件定位,从转换梁的一端至另一端穿纵筋,并使纵筋依次穿过各钢筋笼和预埋件;然后浇筑转换梁混凝土

[0015]有益效果:钢筋笼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预埋件与转换梁纵筋之间的连接紧密性,纵筋限制了预埋件在上下方向的移动,在预埋件受到向上的拉力时,能够增强预埋件的抗拉性能

[0016]S5
中,在进行胎架定位安装时,根据胎架构件在屋顶上定位,使胎架构件底部与预埋在屋顶上的预埋钢板固定连接,保证胎架构件固定稳定,然后通过连系梁将相邻两榀胎架构件连接,连系梁包括与胎架构件呈三角形的斜梁以及连接两榀胎架构件的横梁,确保胎架的固定稳定性

[0017]有益效果:保证胎架固定的稳定性,连系梁的设置增加了胎架整体的结构强度

[0018]进一步的,
S5
中,使胎架钢柱与建筑主体混凝土柱上下对应,若胎架钢柱无对应建筑主体混凝土柱,在建筑主体对应胎架钢柱的楼层设置同规格的反顶钢柱进行反顶支撑,
确保反顶钢柱与胎架钢柱上下对应

[0019]有益效果:反顶支撑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胎架的支撑性能

[0020]S6
中,相对胎架调节第一榀屋架主梁的位置时,第一榀屋架主梁四角粘贴反光标,利用全站仪,根据
BIM
模型提供的三维坐标进行定位,对第一榀屋架主梁四角进行逐一定位,直至四角全部定位完成

[0021]有益效果:方便实现对第一榀屋架主梁的调节定位并保证第一榀屋架主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扭曲型大跨度钢结构屋架吊装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S1
:利用
BIM
技术建立
Tekla
模型,确定钢结构屋架构件的三维坐标;
S2
:根据图纸定位钢结构屋架西侧连接的钢柱的位置以及东侧连接的用于预埋在屋顶转换梁中的预埋件的位置;
S3
:进行预埋有预埋件的屋顶钢结构转换梁的浇筑施工;
S4
:进行钢结构屋架一侧连接的钢柱的浇筑施工;
S5
:对胎架构件进行地面拼接,并将拼接完成的胎架构件吊装定位,胎架构件之间通过连系梁焊接固定;
S6
:将第一榀屋架主梁在地面拼接

焊接完成后开始吊装,并将第一榀屋架主梁吊装至胎架上,相对胎架调节第一榀屋架主梁的位置,保证第一榀屋架主梁的每个定位点均在误差范围内;
S7
:在钢结构屋架的西侧通过斜梁实现第一榀屋架主梁与钢柱之间的连接固定,在钢结构屋架的东侧通过斜梁实现第一榀屋架主梁与转换梁中的预埋件之间的连接固定;
S8
:下一榀屋架主梁吊装并与上一榀屋架主梁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后进行斜梁的吊装焊接;
S9
:依次重复
S8
中的施工,直至完成整个钢结构屋架的施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曲型大跨度钢结构屋架吊装施工方法,其特征是,
S1
中,通过
Tekla
模型,实现了钢结构屋架的节点深化与空中定位,确定钢结构屋架起步安装位置,并且确定胎架的具体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曲型大跨度钢结构屋架吊装施工方法,其特征是,
S4
中,钢柱底部外侧绑扎与筏板钢筋连接的钢筋,并在钢柱底部外侧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柱,以增加钢柱底部与筏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根据钢柱底部的连接钢板尺寸,利用模板制作地脚螺栓定位工具,钢筋绑扎完成后,根据钢柱与混凝土柱的定位关系,预埋地脚螺栓,并将地脚螺栓与筏板钢筋连接固定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曲型大跨度钢结构屋架吊装施工方法,其特征是,
S4
中,将钢柱底部连接钢板通过地脚螺栓与筏板固定连接,在钢柱底部与筏板之间罐浆料浇筑密实;然后再浇筑钢柱外侧混凝土,实现混凝土柱浇筑施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伟李长水郭猛亮冯加州张豪杰吴东昌林熙雯刘操宋飞王彩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