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传输管道及机柜服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3387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17
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冷传输管道及机柜服务器,液冷传输管道包括第一孔和第二孔,还包括供液管道,回液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传输管道及机柜服务器


[0001]本申请涉及液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传输管道及机柜服务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用的服务器节点的散热方式为液冷散热

液冷散热一般通过冷板与发热元件接触,从而通过冷板内的冷媒带走发热元件的热量,并使带有热量的冷媒通过分配歧管输送至机房内的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进而冷媒可以再次进行循环

多个分配歧管的焊接加工时加工过程较长,且容易损伤分配歧管,造成加工良品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传输管道及机柜服务器,能够通过调整传输管道的结构,降低液冷传输管道的加工难度,从而提高生产液冷传输管道的良品率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液冷传输管道,包括多个第一孔和多个第二孔,还包括:
[0005]供液管道,所述供液管道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孔贯穿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供液管道的管壁,多个所述第一孔与所述供液管道的通道连通;
[0006]回液管道,所述回液管道包括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孔贯穿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回液管道的管壁,多个所述第二孔与所述回液管道的通道连通;
[0007]连接部,所述供液管道与所述回液管道并列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供液管道与所述回液管道之间,所述连接部

所述供液管道与所述回液管道一体成型;及
[0008]输入支管和输出支管,所述输入支管与所述供液管道连通,所述输出支管与所述回液管道连通;
[0009]冷媒能够从所述输入支管进入所述供液管道,并通过所述供液管道的多个所述第一孔流出,并且,冷媒能够从多个所述第二孔进入所述回液管道内,并经过所述输出支管流出所述液冷传输管道

[0010]可以理解的是,在供液管道上设置第一孔,会减弱供液管道的结构稳定性

而第一安装部设于供液管道的一侧,可以增加供液管道设有第一孔的一侧的管壁的结构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增加第一安装部改善供液管道的结构稳定性

[0011]同样的,在回液管道上设置与第二孔,会减弱回液管道的结构稳定性

而第二安装部设于回液管道的一侧,可以增加回液管道设有第二孔的一侧的管壁的结构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增加第二安装部改善回液管道的结构稳定性

[0012]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液管道和回液管道结构较为稳定,因此可以避免供液管道和回液管道在一体成型工艺中容易发生变形或损坏,提高了生产液冷传输管道的良品率

[0013]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供液管道和所述回液管道形成隔离通道,所述隔离通道沿着所述液冷传输管道长度方向延伸

[0014]可以理解的是,隔离空间内具有空气,空气是一种很好的隔热材料

因此,回液管道的热量可以被空气隔离,从而避免回液管道的热量传递至供液管道

保证供液管道中的冷媒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

[0015]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液管道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一体成型,所述回液管道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一体成型

[0016]可以理解的是,一体成型可以节省第一安装部与供液管道

第二安装部与回液管道的装配过程,并且提升了第一安装部与供液管道

第二安装部与回液管道的连接强度

[0017]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液管道的截面形状和所述回液管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0018]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均连接于所述供液管道与所述回液管道之间,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间隔相对,以形成隔离通道

[0019]可以理解的是,管道的内轮廓的截面形状会影响水力半径的大小

水力半径常用于计算管道的输水能力

水力半径是指管道的输水断面的过流面积与跟水体接触的管道边长
(
即湿周
)
之比

因此冷媒在管道中的流速与管道在宽度方向的截面形状有关

通过改变管道的内轮廓的截面形状,可以对管道内的冷媒的流速进行控制

[0020]并且管道的外轮廓可以的截面形状可以根据安装空间的要求进行设置

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002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液管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供液管道包括第二壁,所述回液管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回液管道包括第五壁,所述第二壁和所述第五壁沿着所述液冷传输管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
[0022]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子部

第二子部和第三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均连接于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五壁之间,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间隔相对,所述第三子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之间,所述第三子部与所述第二壁和所述第五壁间隔设置,以形成两个所述隔离通道

[0023]可以理解的是,方形的供液管道和回液管道较易于加工,价格低廉,便于加工和改造

另外,方管占用更少的空间,在相同的横截面积下,方管的高度低于圆管的高度

因此将回液管道和供液管道设置为方形可以使液冷传输管道可以适用更多应用场景

[0024]将管道
(
供液管道和回液管道
)
的截面形状设置为方形,可以使液冷传输管道更易安装于管道支架

当截面形状为矩形时,可以调整矩形的面积大小来调整管道中的冷媒的流速

[0025]另外,隔离空间内具有空气,空气是一种很好的隔热材料

因此,回液管道的热量可以被空气隔离,从而避免回液管道的热量传递至供液管道

保证供液管道中的冷媒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

[0026]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液管道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供液管道包括第二壁,所述回液管道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回液管道包括第五壁,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五壁沿着所述液冷传输管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
[0027]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均连接于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五壁之间,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间隔相对,以形成隔离通道

[0028]可以理解的是,供液管道和回液管道的截面形状均为等大的三角形时,供液管道和回液管道内的流速基本相同

从而使冷媒在从供液管道流入冷板的所受的阻力与冷媒从回液管道流入换热器所受的阻力相同,从而使冷媒可以较为顺畅的在液冷组件中进行循环

[0029]另外,管道的截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液冷传输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孔和多个第二孔,还包括:供液管道,所述供液管道包括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孔贯穿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供液管道的管壁,多个所述第一孔与所述供液管道的通道连通;回液管道,所述回液管道包括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孔贯穿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回液管道的管壁,多个所述第二孔与所述回液管道的通道连通;连接部,所述供液管道与所述回液管道并列间隔设置,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供液管道与所述回液管道之间,所述连接部

所述供液管道与所述回液管道一体成型;及输入支管和输出支管,所述输入支管与所述供液管道连通,所述输出支管与所述回液管道连通;冷媒能够从所述输入支管进入所述供液管道,并通过所述供液管道的多个所述第一孔流出,并且,冷媒能够从多个所述第二孔进入所述回液管道内,并经过所述输出支管流出所述液冷传输管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传输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供液管道和所述回液管道形成隔离通道,所述隔离通道沿着所述液冷传输管道长度方向延伸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传输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道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一体成型,所述回液管道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一体成型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液冷传输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道的截面形状和所述回液管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均连接于所述供液管道与所述回液管道之间,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间隔相对,以形成隔离通道
。5.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液冷传输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供液管道包括第二壁,所述回液管道的截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回液管道包括第五壁,所述第二壁和所述第五壁沿着所述液冷传输管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子部

第二子部和第三子部,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均连接于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五壁之间,所述第一子部和所述第二子部间隔相对,所述第三子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二子部之间,所述第三子部与所述第二壁和所述第五壁间隔设置,以形成两个所述隔离通道
。6.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液冷传输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管道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供液管道包括第二壁,所述回液管道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所述回液管道包括第五壁,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五壁沿着所述液冷传输管道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连接部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萃汝魏波段勇星
申请(专利权)人: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