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改善代谢综合征功能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3319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益生菌组合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善代谢综合征功能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改善代谢综合征功能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益生菌组合物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善代谢综合征功能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S)
是目前医学上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常伴有碳水化合物和脂质代谢障碍,经常与肥胖

血脂紊乱和糖代谢紊乱
(2
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
)
同时发生,而且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心血管疾病

癌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增加

据统计,代谢综合征患者每年在治疗上的花费超过
4000
美元,而且患病率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并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代谢综合征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的同时也给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0003]有研究报道,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而益生菌是常用的肠道菌群调节剂

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专利
CN202211588301.1
涉及一株具有降血糖功效的长双歧杆菌及其应用,其中发现发酵乳杆菌
WHH3906
能够调节肠道微环境,刺激肠道及胰腺介导短链脂肪酸的
G
蛋白偶联受体表达,缓解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专利
CN202010953587.3
涉及一株具有减肥功能的发酵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其中公开了发酵乳杆菌
WHH3906
能有效降低血清瘦素水平以恢复机体的瘦素敏感性,有效预防和治疗肥胖

[0004]以上专利均是使用单一菌株来缓解代谢类疾病,效果较为单一,且缓解程度有限

利用不同菌株之间的协同作用,有望提高其缓解代谢综合征的效果,但目前对多株在改善代谢综合征方面的研究很少,菌株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改善代谢综合征的机制尚不清楚,因而要获得具有理想效果的益生菌组合物难度很大

本申请人之前申请的专利
CN202011448810.5
中,将植物乳杆菌
1701
和发酵粘液乳杆菌
WHH3906
复配,两个菌株在减肥上表现出了协同增效的作用,但对于改善代谢综合征而言,作用效果仍然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用于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益生菌菌剂改善幅度有限

作用效果单一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代谢综合征功能的益生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该益生菌组合物在改善代谢综合征方面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刺激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调控肠道和肝脏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并降低血糖和血脂,改善肥胖,作用效果更加全面,且优于单一菌株

[0006]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代谢综合征功能的益生菌组合物,包括动物双歧杆菌
WHH2276、
发酵粘液乳杆菌
WHH3906、
发酵粘液乳杆菌
2644、
长双歧杆菌
WHH2270、
植物乳植杆菌
1701
和鼠李糖乳杆菌
1155
;所述动物双歧杆菌
WHH2276
已在
2022

10

18
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
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
100
号大院
59
号楼5楼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保藏编号

GDMCC No:62901
,微生物分类命名为动物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所述发酵粘液乳杆菌
WHH3906
已在
2020
年3月
13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
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保藏编号为
CGMCCNo.19472
,微生物分类命名为发酵粘液乳杆菌
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n
;所述发酵粘液乳杆菌
2644
已在
2018

11

19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
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保藏编号为
CGMCC No.16754
,微生物分类命名为发酵粘液乳杆菌
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n
;所述长双歧杆菌
WHH2270
已在
2022

10

18
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
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
100
号大院
59
号楼5楼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保藏编号为
GDMCC No:62900
,微生物分类命名为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longum
;所述植物乳杆菌
1701
已在
2019

10

23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
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保藏编号为
CGMCC No.18728
,微生物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所述鼠李糖乳杆菌
1155
已在
2016
年1月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
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保藏编号为
CGMCC No.11955
,微生物分类命名为鼠李糖乳杆菌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0007]关于发酵粘液乳杆菌
WHH3906
和发酵粘液乳杆菌
2644
:“发酵乳杆菌
Lactobacillus fermentum”于
2021
年更名为“发酵粘液乳杆菌
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n”,发酵粘液乳杆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具有改善代谢综合征功能的益生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动物双歧杆菌
WHH2276、
发酵粘液乳杆菌
WHH3906、
发酵粘液乳杆菌
2644、
长双歧杆菌
WHH2270、
植物乳植杆菌
1701
和鼠李糖乳杆菌
1155
;所述动物双歧杆菌
WHH2276
已在
2022

10

18
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
GDMCC No:62901
,微生物分类命名为动物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所述发酵粘液乳杆菌
WHH3906
已在
2020
年3月
13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
CGMCC No.19472
,微生物分类命名为发酵粘液乳杆菌
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n
;所述发酵粘液乳杆菌
2644
已在
2018

11

19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
CGMCC No.16754
,微生物分类命名为发酵粘液乳杆菌
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n
;所述长双歧杆菌
WHH2270
已在
2022

10

18
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
GDMCC No:62900
,微生物分类命名为长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longum
;所述植物乳杆菌
1701
已在
2019

10

23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
CGMCC No.18728
,微生物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所述鼠李糖乳杆菌
11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彩玲张其文陈作国柯雪琴高侃陈苏朱珺范秋领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