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民俗用品,坐屏。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民俗文化也非常重视。“披红”习俗, 在我国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到汉唐时期,鼎盛于宋代。“披红”习俗与人们生活息息相 关,在婚嫁、建房、乔迁、中举、生育、升职、寿诞等庆典之时,都需举行“披红”仪式以示平安 吉祥、康乐长寿。至清代的康熙盛世,“披红”习俗日趋完善,形成了具有固定模式的一种民 俗文化。通常在披红仪式中用红颜色的布,在红布上写上文字,然后将红布放在指定的地 方。如民间盖房子,上梁时将一块红布挂在房子的大梁上,寓意是喜庆、吉祥、如意。在古时候,年轻男女结婚时,新娘头上盖着红布,新郎十字披红,也是“披红”的民 俗,寓意喜庆吉祥。古代中举时,中举挎官,披红挂彩。还有,开业、庆典剪彩、劳模带红花都 是古代“披红”的延续传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民俗用品坐屏,该装置为装饰品,代表着吉祥、如 意、顺利,深得喜爱民俗文化的人的喜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坐屏,包括底座、主体,主体为正反两个面,正面图案由一幅对联和古钱币组成,对 联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 ...
【技术保护点】
坐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主体,主体为正反两个面,正面图案由一幅对联和古钱币组成,对联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分别粘贴于主体底板的右侧、左侧和上面;古钱币有若干枚,粘贴于上联、下联的中间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