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通径耐承压的膜片切破式液路电爆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230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通径耐承压的膜片切破式液路电爆阀,以解决传统切刀衬套式电爆阀用于贮箱液路则结构尺寸过大,无法满足轨姿控发动机系统使用要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通径耐承压的膜片切破式液路电爆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爆阀,具体涉及一种大通径耐承压的膜片切破式液路电爆阀


技术介绍

[0002]电爆阀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阀门,其作用是对系统气路或液路进行隔断或打开

传统的切刀衬套式电爆阀具有结构简单

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气路或液路系统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轨姿控发动机系统所处的力学环境条件越来越恶劣,所需要的推力更大,所需的电爆阀通径更大,传统贮箱后的膜片阀在大流量下承压性能较差,在力学环境过程中很容易使其膜片破裂,导致贮箱推进剂漏到下游,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

而传统的切刀衬套式电爆阀一般用于气路,这种结构用于贮箱液路结构尺寸过大,不能满足轨姿控发动机系统使用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通径耐承压的膜片切破式液路电爆阀,以解决传统贮箱后的膜片阀在大流量下承压性能较差,在力学环境过程中很容易使其膜片破裂,导致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大通径耐承压的膜片切破式液路电爆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环状的上壳体
(1)、
下壳体
(2)、
切刀
(4)
,以及支撑架
(6)
和膜片
(7)
;所述上壳体
(1)
的内壁呈台阶状,具体包括内径由上至下依次增大的第一内环面
(11)、
第二内环面
(12)、
第三内环面
(13)
以及第四内环面
(14)
,并在第一内环面
(11)
与第二内环面
(12)
之间形成第一台阶面
(15)
,在第二内环面
(12)
与第三内环面
(13)
之间形成第二台阶面
(16)
,在第三内环面
(13)
与第四内环面
(14)
之间形成第三台阶面
(17)
;所述第一台阶面
(15)
上设有开口向下的切割环槽
(18)
,该切割环槽
(18)
的径向截面为矩形,靠近其轴线的侧壁为第一环壁
(181)
,远离其轴线的侧壁为第二环壁
(182)
;所述膜片
(7)
位于第二内环面
(12)
内,并盖装在切割环槽
(18)
的槽口处,同时与第二内环面
(12)
和第一台阶面
(15)
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
(2)
位于上壳体
(1)
下方,并与上壳体
(1)
同轴固连;所述切刀
(4)
同轴套装在下壳体
(2)
内,其下端与下壳体
(2)
抵接,其上端伸入上壳体
(1)


位于膜片
(7)
下方且与切割环槽
(18)
对应,其上端为刀刃部;所述下壳体
(2)
的侧壁上设有两个与切刀
(4)
外壁对应的电爆管接嘴
(21)
,用于向下壳体
(2)


切刀
(4)
外通入电爆燃气,以推动切刀
(4)
向上位移,切断膜片
(7)
,伸入切割环槽
(18)
内;所述支撑架
(6)
安装在下壳体
(2)
内,并与膜片
(7)
对应,用于偏置被切断的膜片
(7)。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通径耐承压的膜片切破式液路电爆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环
(3)
;所述压环
(3)
套装在上壳体
(1)
内,其外壁与所述第三内环面
(13)
连接;其上端面的外圆与第二台阶面
(16)
接触,其上端面的内圆与膜片
(7)
接触,从而将膜片
(7)
压装在压环
(3)
上端面与第一台阶面
(15)
之间;所述压环
(3)
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第二环壁
(182)
的内径,以防止阻碍切刀
(4)
向上位移;所述压环
(3)
的上端面中部嵌装有垫片
(31)
;所述垫片
(31)
采用氟塑料制成,具有至少
10
%的轴向压缩量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通径耐承压的膜片切破式液路电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壁
(181)
上设有多个连通切割环槽
(18)
和上壳体
(1)
内腔的排气孔
(19)。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通径耐承压的膜片切破式液路电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
(2)
的内壁呈台阶状,具体包括内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的第五内环面
(22)、
第六内环面
(23)、
第七内环面
(24)
和第八内环面
(25)
,并在第五内环面
(22)
和第六内环面
(23)
之间形成第四台阶面
(26)
,在第六内环面
(23)
和第七内环面
(24)
之间形成第五台阶面
(27)
,在第七内环面
(24)
和第八内环面
(25)
之间形成第六台阶面
(28)
;所述下壳体
(2)
上端套装在上壳体
(1)
下端外,并通过第五内环面
(22)
与上壳体
(1)
的外壁螺纹连接,且上壳体
(1)
的下端面与第四台阶面
(26)
抵接;所述切刀
(4)
的外壁分别与第六内环面
(23)
和第七内环面
(24)
接触配合;所述切刀
(4)
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七台阶面
(41)
;所述第七台阶面
(41)、
第五台阶面
(27)、
第六内环面
(23)
以及切刀
(4)
外壁之间形成与两个所述电爆管接嘴
(21)
连通的冲击腔体;所述第六内环面
(23)
和第七内环面
(24)
为切刀
(4)
的运动导向面;所述电爆管接嘴
(21)
与下壳体
(2)
内腔之间的通孔
(29)
设置在第六内环面
(23)
上,并
与所述冲击腔体对应连通;所述切刀
(4)
的下端面与第六台阶面
(28)
抵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沙超赵双龙徐登伟罗大亮刘永安闫旭宇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