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伟义专利>正文

一种对可撑开式人工椎间盘融合器及工具的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2289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涉及应用在骨外科及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一种对可撑开式人工椎间盘融合器及其专用辅助工具的改进,从而更适合在临床中操作,即在可保持有效避免在置入融合器时对椎体的损伤,及坚强锚定于椎体间的优点之外,还简化了构件的结构,降低了加工成本,并在临床上,使融合器置入椎间盘时,操作更容易,简单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可撑开式人工椎间盘融合器及工具的改进


[0001]本专利技术申请涉及应用在骨外科及神经外科的椎间盘减压手术中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具体就是一种对可用于微创的具有撑开功能的人工椎间盘融合器,以及其配套使用的辅助工具的经过临床实践的不断改进的

[0002]
技术介绍

[0003]对于骨外科及神经外科医生来讲,处理脊柱病变,如椎管狭窄

滑脱及退行性病变等病例时,常规手术就是“减压”,即将病变的椎体的椎间盘摘除,再置入椎间盘融合器,以恢复脊柱的支撑力;在传统的手术过程中,无论是“刚性固定”,或是“动态固定”,均需要将相邻的椎体撑开,才能植入融合器,然后再将椎体夹紧,才能最后用连接棒锁定;为了避免这样的“撑开”与“夹紧”时可能带来的对椎体的损伤,人们设计出具有可调式融合器,但目前的临床上的此类产品,要么是结构复杂,要么是实用性差,如公告号为
CN 212089850.U
所示的方案;针对此类产品的弊端,一种申请号为
202120553412.3
的具有实用性的可用于微创的椎间盘融合器的技术方案被公示,此技术方案(以下简称原方案)具有可行的避免损伤

锚定坚固

操作容易

实用可行及结构简单等优点而被获好评

[0004]然而,解决了旧的技术问题后,新的技术问题又产生;据反复比较,结合临床医生在测试后的反馈意见,发现:在模拟临床操作时,将处于“最薄”状态时的融合器置入两个椎体之间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在推进楔块时,容易产生“卡”的现象(即被撑开的上盖呈不平衡的上移状态),影响了手术的操作,在临床上希望得到改进;而且,需要有专用的辅助工具去夹持并置入;另外,还发现:原方案采用的双导柱与档板结合的方案,有更适合操作的,结构更简结的,加工成本更节省的技术方案可代替;更进一步的,在此基础上,可方便地扩展为加强刚性固定,或者是作动态固定的功能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原方案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所提出的改进方案是对原方案中的特征,即“双导柱加档板”结构,简化成“单导向柱兼作档板”,一物数用,简化了结构,亦就节省了加工成本;同时,亦改进了底座的导柱与上盖的导向槽这对导向副的配合,为取消原方案的支撑台提供了可行;又在这对导向副的配合面上加设的减少摩擦力的凸出物,避免了上盖上移时可能发生的不平衡而造成的“卡”;同时配备有专用的辅助工具,用于准确地夹持着处于最薄状态的融合器置入到两椎体之间,并使楔块在推杆的作用下,利用其斜面将上盖平稳上移,将相邻的病变椎体之间的距离撑开,从而达到临床上的技术效果

[0007]首先,本申请所示的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本方案),其中的可撑开式人工椎间盘融合器,由底座

楔块

上盖及螺杆四个主要构件及可供选用的用于扩展功能的附件所组成,底座的向下面与上盖的向上面,均设置有与所接触的椎体的端面相匹配的中间隆起的球
面,及用于锚定的锥形凸出物;楔块呈楔形,其向上面与向下面分别与上盖的向下面及底座的向上面相匹配接触;楔块在辅助工具的推动下,由于其斜面的作用,将底座与上盖的距离逐渐增大,进而底座的向下面与上盖的向上面分别抵达到相邻椎体的相对面,再进而将椎体“撑开”并锚定于所接触的相邻椎体,,再用螺杆加以锁定,即完成整个置入过程;上述所示的置入过程,所采用的措施,及部分特征,本方案与原方案有相似之处,实践证明,这样的置入过程,即“先置入融合器”,“后直接撑开”,无须“再夹紧”的手术程序,相对于传统的置入方法,即使用工具将相邻椎体“先撑开”,
ꢀ“
后置入融合器”,“再夹紧”的手术程序,有着明显的临床上的优势,特别是可较方便地应用在微创手术中

[0008]在临床测试中发现,原方案的“双导柱加档板”结构,之所以产生“卡”的现象的原因是:当楔块前移时,其斜面推动上盖上移,上盖的前面就与档板的平面产生摩擦阻力,再加上双导柱对上盖的导槽的间隙,会使得上盖产生“翻转”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反过来,更增加了楔块前移及上盖上移的阻力;当这样的阻力与“翻转”趋势反复叠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卡”住而导致上盖较难甚至无法再上移的现象;当然,如果各构件的加工精度有足够的精确,这种“卡”的程度将会减少,但这就徒增加了制作的费用,且在临床的恶劣环境中,血迹等杂物,亦极容易影响到各构件的配合

[0009]从纯力学角度来分析,双导柱加档板的“三点”可确定一个上盖这个平面,但当作用力偏于一侧时,此平面就无法向上方平移了;要解决这个技术难题,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改进方案就是:首先,将原方案的“双导柱加档板”结构,改造成“单导向柱兼作档板”,具体就是,取消原方案中的两侧的导柱,而将原方案中的档板,改进为本方案中所示的导向柱,即用本方案中的一条导向柱,同时可产生原方案中的两侧导向柱及档板的作用,且这条垂直位于底座的向上面的最前端边缘的导向柱,水平投影截面为正向梯形

[0010]进一步的,作为与此导向柱相配合的上盖,则加工出一个与导向柱相配合的导向槽,在此对导向柱与导向槽所形成的导向副中,呈间隙配合,即在外力的作用下,上盖可相对于底座作垂直上下的相对移动

[0011]再进一步的,在导向副的接触面的其中的一个面,优选为在底座的导向柱的垂直面上,加工出一对或数对形状为半球面的突出物,从而将上盖受楔块的斜面作用而上移时,所产生的水平分力,集中在呈球面的突出物上,此突出物可保证导向副呈现间隙,避免导向副之间的直接的平面接触,就可大大减少正面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

[0012]再进一步的,这样的突出物,可设置在导向副的一方的垂直面上,亦可两方均设置

[0013]再进一步的,底座上的导向柱上,设有一个水平设置的螺孔,当楔块将上盖撑开到合适的高度后,螺杆可利用此螺孔将楔块作锁定,从而将整个融合器连同相邻的椎体作刚性固定;当然,螺杆亦可以利用此螺孔对楔块作微量向前向后的移动调整

[0014]再进一步的,在底座的向下面及上盖的向上面,即整个融合器与上下两椎体的接触面上,各加工出与椎体相匹配的圆弧形球面,以及圆锥形的凸出体,而不是如同传统的融合器的锯齿形凸出物,用于在被撑开后,圆锥形凸出物能够垂直植入与相邻椎体的较硬的皮质骨层的接触面,达到锚定椎体的作用

[0015]再进一步的,融合器整体装配后的冠向投影为更适合在微创手术中使用的带圆弧
倒角的长方形,以适应在狭小的创口中作经皮置入

[0016]再进一步的,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融合器整体装配后的冠向投影,亦可以设置为适合开放式手术中使用的圆形或椭圆形

[0017]再进一步的,在此基础上,只需要将相邻的椎体再连接上一块合适的钢板,本专利技术申请所示的融合器,连同相邻的椎体,就形成了一个符合“刚性固定”的内固定系统,就可代替或部分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对可撑开式人工椎间盘融合器及其辅助工具的改进,这种改进后的融合器由融合器主体与将融合器置入
/
退出椎间的辅助工具这两个组件所组成;其中,所述改进后的可撑开式人工椎间盘融合器由底座

楔块

上盖及螺杆所组成;所作改进后的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只有一条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同时具有导向与档板的作用;与所述上盖上设有的导向槽形成约束上盖上下移动的导向副;所述导向副的水平截面为正向梯形,从而使得上盖无须依靠支撑台,而是依靠导向槽能够“抱”着底座上的导柱而保持平衡;在此导向副的接触面上,设有用于产生间隙以达到减少摩擦力的凸出物,从而使得所述的楔块在向前推进过程中,其斜面作用于所述上盖时,使上盖产生的向上移动更符合临床要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可撑开式人工椎间盘融合器及其辅助工具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的导向柱垂直置于底座的向上面的前端,同时导向柱上还设有一螺孔,用于协助所述螺杆将所述楔块作移动

调整并锁定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可撑开式人工椎间盘融合器及其辅助工具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向下面与所述上盖的向上面的中央,均设有与所接触的椎体相适应的向外隆起的球面;以及设有可锚定于椎体接触面的锥状凸出物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可撑开式人工椎间盘融合器及其辅助工具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块为一楔形体,其上下两面分别与所述上盖的向下面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伟义
申请(专利权)人:何伟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